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二十七章 我非儒,不废儒

    “莫要慌,不可失了礼数。”诸方孔下车教导。

    有年轻士子不解,对待卫某人还用多礼?

    “圣人治世均仪礼为先,我等坚守礼,他只好与我等论礼;我等若失礼,便失去了根脚,站不稳,站不稳还怎么与人家论礼?小儿辈心浮气躁难成大事。”诸方孔板着脸责备道。

    年长的儒生们莫不纷纷点头称赞。

    守住礼,他们便站在了“自古以来”上了。

    儒生们还是较为客气的,远远下马的下马下驴的下驴,站成一排整理着衣服。

    这是卫央很待见的。

    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有用的还很多,礼仪方面他不拒绝应该有的繁文缛节。

    只是,襄阳一看那些人的行为便知道今天恐怕难以罢休了。

    这分明是有准备而来的。

    “你可小心点,这些人一旦牛脾气犯了,皇帝也没有法子。”她叮嘱,“抓不到他们的把柄,最好莫要打屁股,文人会怕摘脑袋,打屁股有时候反倒成了他们的荣耀,所谓风骨,不外乎如是,他们可不管是非对错只看顺不顺自己的意思。”

    卫央微笑道:“我与他们是有共同目标的。”

    扯!

    “你要的是富国强兵四海拜我轩辕先祖,他们要的是四海之内他们说了算,这是根本的矛盾,你能跟他们找到共同的利益基础?”襄阳鄙夷道,“我看啊,你肚子里不定又冒什么坏水儿了,我”

    她本想说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坏主意,可蓦然想起宁王妃到了北庭她便只好回江南,心中一时一疼,不知怎么的就有些什么也不想说了。

    她想做天上无拘无束的飞鸟,可她知道自己没有展翅高飞永远也不落地的能力。

    “你可以不回去啊。”青儿倒很喜欢和襄阳一起出去玩耍。

    两个没心没肺的小孩子,凑到一起总有玩不够的小把戏。

    襄阳一笑道:“原来我不明白,如今略微看懂了。人啊,这辈子,你拿到了什么身份,自得付出点什么代价。我既是越王府的郡主,从小锦衣玉食至今,世上的多少风霜,都被越王府阻挡在我身外,那我自然应该背负身为越王郡主应该承担的担当,何况,我爹爹再不好,那也是我的父亲。如今他四面皆敌,有一路,我可以帮他解决,我自当要帮他解决才是。更何况我还有娘亲,我若是任性不归,该我承担的会成为她的负累,”她扬声说道,“纵然这一切都是错的,我身为人之子女,那也该分担一些才行。”

    说到这里,她目视着卫央说:“我只盼,真到了刀兵相见的那一天,你们能手下不留情,给我一个痛快,不要那么婆婆妈妈的,省得叫人难受。”

    她这话说的冯芜心中也难受,于是忙看卫央。

    “真要是有那么一天,我们想法子解决就是了。”卫央道,冯芜下狠手便掐他腰间,明知离别在即你说几句好听点的不行吗?

    “哈,你可别怪他,这世上离别之际说好听话的人多了去了,自古以来那么多离别诗,哪一首不流传千古?唯独他这一番话,我听着心里竟无比的踏实,他说会想法子解决,那就定会想出法子解决,这才是正道。”襄阳挑眉道,“好了,你去会一会那些腌臜泼才罢,冯芜,我们去东边,看胡杨,你去不去啊?”

    冯芜起身道:“你如今是越来越活的通透,也越来越活的痛苦了,好吧,你有你的坚持,我也不劝了,看胡杨林去。”

    三人飞身上马疾驰而去,卫央脸上也露出一些笑容来。

    襄阳,也是个顶好顶好的女孩。

    只不过有些事只怕他们也无能为力。

    “也挺好。”卫央又躺下了。

    儒生们徐徐而来,若不想他们的来意倒也算得上一道风景线。

    只见秋风中,儒生们衣袂飘飘裙带飞舞,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面容或清奇古朴,或庄重典雅,真如自远古一路至今的秦汉唐宋,自有书香风雅。

    丁甲男越众而出,厉声呵斥道:“北庭侯何意倨傲如此?”

    卫央懒懒的说道:“莫忙,我在体悟古今风雅。”

    众人只见他躺在草甸上,懒散的如同汉高祖见儒生,哪里有半分敬重读书人的样子,心中均气愤难当,又听他竟敢这么说,当即大部分儒生愤怒,连几个乾道也怒容浮现于面,手中的松纹古剑按捺不住要直斩这厮脖子。

    “不可失礼。”诸方孔止住众人,从容拱手说道,“大将军,古来圣明之世,莫不赖儒生治理,如今之西陲,敬杂学而独鄙儒学圣贤之言,学生请教有三,其一,”他深吸一口气,“西陲之地,莫非以为自古以来错了么?”

    “没错。”卫央坐起来,挥一下袖子,“诸位生员请安坐,有理不在声高,何况,你们纵然是站着,难道便比我声势足了吗?坐下说。”

    “好。”诸方孔昂然就坐,紧接着问第二个,“自古以来既没错,大将军为何要独非儒学而重杂学?”

    卫央琢磨了一下笑道:“请讲第三问。”

    “第三问便是,西陲显学,到底要定什么?杂学绝不可能,此为用,而非重。”诸方孔不理会已经很愕然的一些儒生们的表情,正容跪坐着问道,“学生尝闻大将军评论倭人,曰‘重御士之术而轻治世之道’,又云‘学儒而得其皮毛之术,摒弃精髓之道’,可见大将军并非轻儒之人,又何故不用儒学之道,尊杂学之术?”

    儒生们惊呆了。

    不是说好要找他干架吗?

    你怎么竟敢说起这些大话来?

    “哦?”卫央也颇为惊奇,他知道诸方孔此人很有名声,算得上一个经学传家的文人,只是没想到他竟会谈论起这个来,一时还有些恍惚,半晌才笑道,“哦!”

    他明白此人的来意了。

    他不但想获得儒学在西陲的决定性地位,也就是儒生在西陲的根本性地位,他还想讨论这些哲学理论。

    这不是他所擅长的。

    “诸老此番话,可谓是深得我心。”卫央称赞道,“我常见儒生谈论‘何不用我’,少见儒生自省‘凭什么用我’,诸老能主动思考这个问题,我心甚慰藉。不过,我也有三问,请诸老指教。”

    诸方孔微微皱眉,他看到卫央起身整理衣衫,而后也如儒生一般跪坐在地上,他宽袍大袖,又年少雄姿英发,阳光打在他的肩膀上,竟仿佛他是自云端下来的少年英杰,凭空生一段令他不得不心折的气度。

    这是上位者的气度,也是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的已见成效的大儒才有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