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叫说秦岭这个地方……咳咳,可能很多看官都发现了,我说话之前总会用到“叫说”这俩个字,其实就是我这边儿的方言,很常用的一个发语词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有点儿类似于古代人写作文章,在长篇大论之前都要加上的一个“且夫”……

    叫说秦岭这个地方,在地理上,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绵绵延延,横跨东西,地域实在是太过广大了,非一日所能遍游,……,历史上诸多大事,自古兵家必争,好多的名山大川,无数迁客骚人的留迹,也都包涵在其中,

    现在还听说有种说法,……说中国的龙脉,就是在秦岭,

    至于龙脉不龙脉什么的,现在也搞不清楚谁是真龙天子了,然而风光确实是有的……

    ……

    韩愈,中国“糖醋扒大虾”……(笑)啊不对,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一千多年前,因上书《论佛骨表》反对唐宪宗迎佛骨这一事件而被贬,

    那篇《论佛骨表》,我也看了……大致上说的是,上古未有佛教时,国祚稳固,长寿之君如尧舜者比比皆是,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天子信佛者愈多,而朝代迭更,君王亦鲜有长寿者,是反不如初也……

    而且佛陀如果仍在世,以番邦来中国,至多不过受天子礼遇尔,何况死人之骨乃是凶物,如何得以进宫供奉?……倒不如投之水火,对于鬼神之说,不如敬而远之,他若有神,就叫他降灾于我一身好了,……看了,宪宗大怒,差点儿把他砍了,

    ……

    然后他就被流放了……也不能说是流放,只是贬了官,降级派遣到偏远瘴疠的地方去做小官了,然后谪迁的路上,就走到了秦岭,蓝田关的这一带了,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一首诗,就是这个时候所作的,……侄孙湘,顾名思义,他有一个侄孙名字叫“湘”的,……他姓韩,他的侄孙自然也姓韩了,名字应该是叫“韩湘”,这首诗是写给他看的,

    ……

    但是还有一件事儿要说一下,……韩愈的这个侄孙,韩湘这个人,在后世,一般被称之为“韩湘子”……看官有没有印象?是不是感觉,好像在哪里有听到过这个名字?

    ……有人可能想起来,《八仙过海》里面,有一个吹笛子的,也叫“韩湘子”的,……没错,这俩个,是同一个人,

    ……

    至于韩湘子这个人,他都有过什么事迹,前人述之备矣,……就在此事之前的早些年,有在天韩愈在家做寿的时候,韩湘子来了,在席上表演神通,空杯来酒,聚土成花,满坐皆惊,……然后花开了以后,在花上面还有两行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当时不解,然后韩湘子笑笑,说,天机不可泄,日后就知道了,

    ……

    韩愈被贬为潮州刺使,离京走到此地时,正逢大雪封山,进退无路,又联想起自己仕途坎坷,人生艰难,正自慨叹,……然后就在这个时候,韩湘子又来了,

    看看韩湘子在那里笑嘻嘻的看着自己,联想起从前,才明白了韩湘子当时的那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有点儿又好气又好笑,……韩愈于是就写下了一首七律,也就是那个有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这话说的,感觉自己快死了,叫韩湘子来给自己收尸,……当然了,也可能是说的气话,你是专程来嘲笑我的不成?

    ……

    秦岭的雪,究竟还是比不了北方了……风小叶生于关外,有什么样儿的大雪没有见过呢?与北方冰雪的世界相比起来,这里的雪,也只能算是“秀气”了,

    然而雪毕竟还是雪,一片一片又一片,终叫河山颜色变,漫山遍野,已经都是一片白了,……而且今年这里的雪,也确实比以往要大了好些,已经直追北国景色了……

    天风吹过,偶尔白雪卷起,弥漫天空,来路已不可见,除了风声,自然界的什么声音也没有,冷气也是实打实的真的……开始的时候,走着走着,只觉的四肢渐渐麻木不灵,脚板僵硬,触地生疼,耳朵手指脚趾尖都冻的发疼了,然而渐渐的,随着活动开了,身上热血周转,渐渐也就不怕冷了……

    ……

    当然了,在户外看雪景,保暖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就是以风小叶这样的体制强健,没有衣帽御寒,也是不敢长留野外的,

    ……

    屡经寒风心不改,几度曾被冰雪盖,……看看远方,天色也是一片茫茫的白,与远山渐渐相接,不辨界限,叫说当年韩文公所经的,是不是这里呢?……只不过,览物之情,随着人心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吧?

    ……

    寒土天音静,千山冻远冰,

    改尽旧川景,神子地中行,

    白雪弥原径,山花漫野晶,

    立掌宇境清,举首大空明,

    ……

    (20181121最近一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