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零四章徽山

    读书人,在徽山十分受人尊敬,无论是家境如何,读书识字是第一位的,所以在徽山,根本见不到文盲的存在,这在大周皇朝,是蝎子的粑粑独一份。

    曾经有知情人说过,徽山,当初先师先圣路经此地讲学,留下了昌盛的文运,比起中土圣庙,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话虽然不能去印证,但是在徽山府,最漂亮最牢固的建筑,是各乡各镇的书塾,教学的先生,束脩都是官府与一些大家族筹集,不用学生操心,可想而知,在徽山去学堂读书,是很容易事情,出才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反之,家中如有适龄孩童而不去就学,各地的里长和族中主事者,是要被斥责的。

    肖雨去徽山的路上,就遇见了不少去吴家学堂的学童,一些还是被大人拎着走的,不过也对,总有一些小家伙,对读书还是不怎么感兴趣,大人再望子成龙,最后还是一场空。

    肖雨笑着避开一位快跑的学童,后面是他父亲,撑着伞追着喊“慢点走,小心脚底。”看见在路边的肖雨,还歉然一笑。

    路边青草树叶上的雨水,渐渐将衣衫浸湿,肖雨叶不在意,踏上了上山的小路,到吴风之的墓地,要走上一段山路,据吴文静讲,吴风之去世前,特意关照,他不葬于家族墓地,要在徽山上,面阳择一地葬之。

    细雨绕山行,山色烟雨中,雨中的徽山,有一种朦胧的感觉,不过肖雨走得比较快,没有特意去注意周围的风景,很快,他就发现了一段石阶,从这里上去,就是吴风之墓了。

    一座孤坟出现在半山腰,清明刚过,此地被清理得十分整洁,吴风之,一代名儒,静静躺在了地底下,墓碑十分简单,上面就四字吴风之墓。

    小小祭坛上,还留着清明祭奠之物,肖雨弯腰,慢慢清理起来,接着燃起了三支清香,又从储物戒中,取出一直舍不得喝的竹叶青酒,摆上了两只翠竹酒杯。

    斟满酒,肖雨取出蒲团坐下,也不理会头顶滴答滴答的雨滴落下,举起酒杯道“遥想师兄当年风姿,雨,心向往之。”说完一饮而尽,将祭坛上的酒水撒在地上。

    第二杯酒,肖雨喝得极慢,开始与这位素未谋面的师兄絮絮叨叨讲起自己上大青山的往事,在大青山上,肖雨感受到了许多的温情,也知道了什么是冷漠,什么是轻视,哪怕是自己的师父,平时很多时候,对自己都是例行公事一般,常常感受不到什么师徒情谊,只有在自己嘴馋撒娇时,才能在师父那里感到一丝丝的暖意,不过如今回头看来,也真怪不得师父。

    有些话,肖雨宁可烂在肚子里,机遇巧合,来到这位已经天人永隔的师兄面前,才敢一吐心声。

    想起当年,年幼的肖雨向师父询问吴风之的事情,就被狠狠训了一通,不过不妨碍肖雨偷偷向师兄师姐打听,一直以来,这位未曾谋面的师兄,是肖雨尊崇的对象。

    第三杯酒,肖雨还是一饮而尽“师兄,其实啊,做事要懂得变通,花花随我修行,不会破你家规,将来修行有成,也是一段佳话。”

    肖雨盘起腿,取出好久没有翻阅的《道德真经》,读一页,喝一口,还不断停下,细细讲述修炼心得。

    很快,肖雨便有了些醉意,不过翻书却没停“……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声音渐渐变弱,肖雨手持经书,蒙蒙细雨中,醉坐于徽山。

    须臾间,徽山如坠仙境,天光照耀,青冥浩荡,空中仙鹤悠然飞翔,满眼姹紫嫣红,山路上,一辆牛车缓缓而来。

    驾车的,是一位身穿灰布长袍的老者,头发稀疏,发冠是寻常道士所用,而坐车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看模样,是一位老书生,腰间的玉佩,十分常见,不值几两银子。

    肖雨恍恍惚惚下山,心想,雨这么快就停啦。

    牛车走到肖雨身边,肖雨往路边一站,准备让牛车先行,意外的是,牛车停了下来,老书生微笑着看着肖雨“年轻人,是去求学的?”

    肖雨躬身施礼“老先生,小子不是求学的,路过此地而已。”

    “哦,看样子像个读万卷书的。”穿灰布长袍的老者道。

    “两位先生过奖了,小子未曾读过万卷书,不过呢,行过万里路。”

    “不错不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后者更难,现在的后生啊,越来越吃不住苦头了。”

    肖雨感觉到,这两位老先生怎么好像是认识的,却总也想不起来自己在哪里见过。

    “年轻人,可有功名?平时看那些书呀?”老书生居然坐下,不赶路了,似乎见到中意的后生,要考究一番。

    “小子是修行中人,没有功名,主要看些道家经典,不过呢,平时兴趣多,儒家书籍也看,轶闻杂记也看,最近还准备去找些佛家经书看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肖雨手里已经拿着平时常常翻开的《道德真经》。

    “说说看,看书,总有心得吧。”老书生微笑道,不知怎么的,肖雨手中的《道德真经》,已经到了那位灰袍老者手里。

    《道德真经》不过几千字,上面却密密麻麻记录了几万字,那都是肖雨多年的读书心得,不过上面写的,就是大杂烩。

    扉页上,写着‘闻道有先后’五字,笔迹有些稚嫩,这是肖雨在六岁时写下,在四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一日三省吾身’。

    至于修行体悟,也有不少所谓气者,乃二十四神之正气,气能成神,神亦能成气。气,散之为云,合之为形影,出为乱,入为真,上结三元,下生万物,静用为我身,动用为我神……。

    灰袍老者看着不断微微点头,老书生见肖雨在冥想,也不催促,很快肖雨便抬头“其实吧,我也没啥心得,无非是读书读多了,明白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

    老先生大为宽慰“嗯,没有死读书,也没有读死书,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灰衣老者突然问道“何为天?”

    “前贤有言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呵呵,你说自己是修行中人,怎么身上桃花灼灼。”

    “先生,饥求食,劳求佚,苦索乐,辱求荣,乃人之常情,小子年纪轻轻的,有几位红颜,很正常的。”

    老先生哈哈一笑“有理,年轻人么,就应该草长莺飞,杨柳春烟,小子,多大啦?”

    肖雨一愣,真是的,说了半天话,居然读不知道对方是谁,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回答道“小子今年十七岁啦,姓肖名雨,吴州新平县人氏。”

    “可有字?”

    “还没。”

    老先生登时摇头晃脑起来“肖雨,肖雨,所谓好雨知时节,不如就取时节二字,如何?”

    肖雨起身施礼“谢先生赐!”

    灰衣老者捋着稀疏的胡须,点头微笑道“看你的样子,已经修行有成,境界越高,天地的约束就小,在这世间,已得大逍遥。”

    “呵呵,境界高又不是坏事,小子认为,一些人既然已经高出云天外,不在凡尘中,就该远离人间,让人间事人间了,少做翻手作云覆手雨的事情。”

    “吆……还话里有话,那你说说,像你这样的,该当如何?”

    肖雨沉思片刻,眼色渐渐坚定“无非 ‘克己’二字!”

    灰衣老者轻轻拍掌“妙,极妙!”

    老先生哈哈大笑“善,大善!”

    霎那间,车架已经不见,灰衣老者已经骑上青牛,周身道意盎然,而那老书生,头顶一股浩然正气冲天而起,脚底有祥云萦绕。

    两人缓缓凌空而去,老先生在离开前,笑眯眯对灰衣老者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哈哈,妙哉!”说完手一指,肖雨宛如醍醐灌顶,灰衣老者也将那本《道德真经》往他怀中一塞,同时如有星光披身。

    肖雨赫然一惊,瞬间醒了过来,稍加定神,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山脚下面,坐在了一块青石之上,抬头一看,天空已经放晴,耳边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肖雨猛然想起,那两位老者,不就是道祖与先师先圣么,怪不得这么面熟,肖雨登时弯腰躬身,心中默念蒙圣人问道,小子当时时刻刻自省之,最近一段时间的茫然,也烟消云散。

    起身赶路时,肖雨意外发现,身上多了一块玉佩,简简单单,方方正正,正面阳刻一‘春’字,反面阴刻一‘雨’字。

    ……

    肖雨到这时才真正明白,这天下,不是没有神隐者,而是境界不到,入不了人家法眼,根本见不到的。

    遥想当年,肖雨还小,一次和师父去圣月城天龙寺,他被老和尚带着去看做事,路上悄悄问过慧能法师,这世间有没有神隐者,老和尚摸摸他的头,笑眯眯道“人开智,已经几万年,当然有神隐者呀。”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