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苏淮婴扣留了温鹤南通敌的证据,将温鹤南的死讯秘密按下,可不知怎么的,消息走漏,且传到了长安,传到了御史台。<r />
<r />
还没有到达京城的苏淮婴收到了在刑部当差的友人的消息,说靖边王府蓄意刺杀晋王妃的案子,在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靖边王府,怕是不好了。<r />
<r />
奇哉怪哉,明明是刑部和大理寺主审的案件,竟然被御史台的那些言官捷足先登,预先知道了消息。惊诧之余,苏淮婴一阵恐慌:这是北狄人专门为靖边王府设下的局,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被捅破了,由言官传出来,很快就会闹得世人皆知,这说明,御史台中有北狄暗线,而他的身边,也有。<r />
<r />
苏淮婴身边的人,除了太子派来的保护他安全的东宫护卫,只剩下自己带来的河间王府的府兵,是在河间王府待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老仆们。为了保护江寒,苏淮婴刻意地避开了东宫府兵,可消息还是走漏了,这说明……<r />
<r />
难道是……父王?<r />
<r />
可父王为什么要帮助北狄人对付靖边王府呢?<r />
<r />
位至郡王,世袭罔替,背后还有太子撑腰,他的父王,有什么理由在靖边王府身上施加恶意呢?<r />
<r />
朝堂上,人们已经吵成了一锅粥。<r />
<r />
先是有人振臂高呼,为靖边王府鸣冤,说既然温鹤南通敌叛国的罪证已经找到,就该马上命令苏淮婴整理好证据,启程回京。如此,就可以说明,靖边王府不过是受小人记恨,强加污名。而且,此次与北狄一战,靖边王府的西北野战军功勋卓著,该再受嘉奖,以安军心。<r />
<r />
此言一出,反对之言如洪水一般涌动。<r />
<r />
有人说,温鹤南本就是靖边王府旧臣,就算获罪被流放,也不能完全洗脱与靖边王府的关系。温鹤南的叛国行径是否为靖边王府指使,尚待审理,不能妄下结论。<r />
<r />
有人说,温鹤南被杀,凶手不明身份,偏偏他与北狄人沟通往来的罪证完好无损。凶手若是知情的义士,不忿于温鹤南的卖国行径,替天行道,勉强说得过去,但若是北狄人做的,为什么不将证据一并销毁,难道故意留下罪证等待晋王“秋后算账”吗?还是说,刺杀晋王妃、与北狄人暗通款曲本就是靖边王府所为,现在只是想找一个替死鬼呢?<r />
<r />
半路有人插言说,若靖边王府真是叛国罪臣,为什么在解大同之围的时候,能不遗余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 />
<r />
紧接着便有人反驳,说靖边王府攻打一线天,其实并没有耗费自己的一个士兵,他们用的,其实是北狄百姓。江寒郡主派了几个北狄百姓,打扮成往来贸易的商人,混入北狄军中。他们烧了北狄人的军帐,借着山风,这才攻下了一线天。<r />
<r />
此事在这样的时机被人揭露出来,自然会因为一些不寻常的事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者,靖边王府曾恩养过很多北狄人,对待他们很好,以至于能让这些人以命相酬、转而攻打本队;二者,江寒郡主是一个算计人心的天才,当初那个和皇帝争夺江宏抚养权的小姑娘,如今已经能统领一方,能力在晋王之上;三者,靖边王府的西北野战军的能力甚至高过晋王所领的十几万朝廷军队,其战力不可小觑。<r />
<r />
换句话说,如果当初驻扎在一线天与北狄人制衡的西北野战军,因为他们的军师有一丁点对国不利的想法,都有可能给大周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r />
<r />
这是皇帝不敢冒的风险。<r />
<r />
在皇帝的默许下,形势很快对靖边王府非常不利。当天下午,面对着小山一样的奏章,皇帝亲自提笔,给远在朔州的江寒姐弟下达了御令,让他们将军队留在朔州,他姐弟二人马上跟随宣旨的使臣回京城陈情。<r />
<r />
皇帝的御令尚未到达朔州,苏淮婴的道歉信已经交到了江寒的手上。<r />
<r />
这委实把江寒吓了一跳。<r />
<r />
在信中,苏淮婴将自己调查的结果和朝廷目前的议论一并告知了江寒。他本以为调查温鹤南叛国案,最坏的事情是一无所获,没想到,收获太多反而成了累赘。他一再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并提醒江寒,千万小心朝廷的明枪暗箭。<r />
<r />
对于调查结果,江寒丝毫不怪罪苏淮婴。苏淮婴在信里说的隐晦,而江寒是明白的。一者,西北野战军打了胜仗,威望颇高,势头正盛,已经引起朝廷的忌惮,就算苏淮婴调查到了其他的结果,朝臣们也会在其他地方大做文章;二者,从现在朝堂上人们的议论来看,很多权贵怕是得了北狄人的好处,跟北狄人有利益勾结。毁掉一个与他们无甚相干的军队,除掉几个碍眼的莽夫,反而能换来自己的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呢?<r />
<r />
说来可笑。战士们流血流泪、拼死拼活地抵御外辱,偏有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坐在不属于他们的功劳簿上,心安理得地规划着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们甚至把天子算计在自己的布局里,利用皇帝的多疑,达到自己的目的。<r />
<r />
世间事,哪有公平之说?<r />
<r />
次日一早,皇帝的御令传到了朔州。宣旨太监将御令宣布下来的时候,整个朔州为之一振。<r />
<r />
江寒妥帖地安置了宣旨太监,并请他宽限半天时间,让她能够安排朔州事宜。宣旨太监可不敢在威震天下的江寒郡主面前托大,反正只有半天,便答应了。<r />
<r />
太监离开之后,军帐之中掀起一股强烈的怨气。<r />
<r />
天子的御令,明面上说是进宫受封并配合刑部和大理寺,调查风晴色被刺杀一事,还靖边王府一个清白,但细想一想,却不尽然。<r />
<r />
说是进宫受封,为什么只让江寒和江宏进京,把大军留在朔州待命?<r />
<r />
若说想要还靖边王府清白,搜捕温鹤南及其同谋也就罢了,急调西北野战军主帅算是怎么回事?<r />
<r />
这件事由刑部和大理寺审理,命令江家姐弟配合,那所谓的配合,是以什么身份呢?刺客的上级吗?<r />
<r />
将军们想不明白,明明打了一场大胜仗,明明靖边王府是功臣良将,到头来怎么跟千古罪人一样了?<r />
<r />
在将军们愤愤不平的怒涛之中,江寒显得很平静;江宏虽满肚子牢骚,却一言不发——这样的场面他们见多了,也习惯了。几句牢骚,只会为他们的命运,增添一点可笑的讽刺效果。<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