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24 实力派封王

    看着秦晓鸾的背影,李经陷入了沉思。

    尽管秦晓鸾的说法表面上看上去全都是站在大仪朝的角度,但李经还是觉得不完全是这样。按照她的说法,这一切都是以一个大仪朝百姓的角度,可问题是如果真是一个普通百姓,想的绝对是“怎么能不打仗”。或者说,于奇正和大蛮王之间狗咬狗,  咱们不必掺和进去。别说没什么见识的普通百姓了,就算是朝中大臣都没几个能站到这個高度,提出她这种观点。不管是以后宫妃嫔还是普通百姓的身份,在这件事上她都应该是避嫌。

    因此,秦晓鸾的这番说法除了证明她具备高超的治国能力外,很难说没有“救援于奇正”的想法。

    当然,她想救援于奇正也是人之常情。何况按照这个做法,对大仪朝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李经决定,  马上回宫去向父皇禀报这个新的思路。

    听李经说出“兵出九原”的想法之后,李世明没有半点意外,只是淡淡地说道“皇儿这次可是找到了一个合格的幕僚啊。”

    李经心头一凛。

    这话有两层意思,父皇这么说,一方面是对这个方案表示满意,另外一方面也是表现出了对自己培植势力有所担心。

    李世明摆摆手“皇儿你不要想多了。你母后走后,朕也想通了。什么荣华富贵什么九五之尊,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你知道为父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吗?”

    李经垂头应答道“儿臣不知。”

    李世明“回顾这一生,朕最为开心的时光,就是和兄弟们征战沙场之时。那时候,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蝇营狗苟,不须顾忌这顾忌那,就是纵马扬鞭,何等快意?”

    说这些话的时候,精神一下子就振奋起来,站起身满面红光。

    李经呐呐地看着父亲,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好。

    李世明纵声大笑道“宣所有国公。”

    没多久,  赵国公独孤无忌、梁国公房司空、申国公高世廉、鄂国公尉迟进德、卫国公李青、宋国公萧雨、任国公刘红基、薛国公孤独顺德、陨国公张亮、卢国公程咬银、吕国公唐剑十一人进宫。

    看着一众年迈的开国元勋,李世明突地眉头一皱“朕忘了,快,着人传河间郡王。”

    在场十一国公无不脸上变色。

    河间郡王何许人也?

    世人皆知当今世上兵家第一大家就是圣上本人,排第二的是卫国公战神李青,实际上这句话有一个部分被隐藏了。

    事实上,本朝兵家是两个人排名并列第一。和圣上并列的,就是河间郡王李啸恭。

    史载“群雄并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啸恭著方面之功,声明甚盛。”

    这话什么意思?简单点说就是卫国公鄂国公等人是厉害,但都是在李世明麾下听令,统帅还是李世明。开朝元勋中,很少有单独统军立下重大功劳(能和李世明相提并论)的,唯一的例外就是李啸恭。

    李啸恭和李世明是堂兄弟,两人分别率军打下北方和南方。故而,  当年征战天下时世人皆知“荡北李世明,  平南李啸恭。”

    李啸恭到底做了些什么,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呢?

    中原政权乱和治,有一个地方可以被视作是“晴雨表”,那就是巴蜀地区。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

    巴蜀地区,对外易守难攻,对内天府之国不乏粮草兵员,极其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大仪朝建立初期,也遇到这个问题。如果不能拿下巴蜀,后方始终不安,近则长安、远则洛阳,都会受到重大威胁。反之,如果拿下巴蜀,就有了坚固的大后方,粮草兵员源源不断。

    本朝高祖拿下长安不久后称帝,马上拜李啸恭为左光禄大夫,寻为山南道招慰大使。

    李啸恭从金州带着礼物出发前往巴蜀招降,取得了“降附者三十余州”重大成果,可谓是兵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案例。

    不到一年的时间,兵不血刃平定巴蜀。第二年李啸恭又献策高祖,在巴蜀招纳训练水师,沿长江而下,与卫国公李青“破铣十策”相结合,攻打兵家必争之地荆州。

    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便封李啸恭为王,拜其为信州总管,大造舟楫训练水师。

    李啸恭在这个过程中,又显示出其极高的政治才能。他把巴蜀本地首领的子弟尽皆招入军中,量才施用。一方面保证了部队兵员的来源,另外一方面也相当于把本地势力的子侄抓来当成了人质,将来大军出征不用担心后方作乱。

    仅仅不到一年时间李啸恭就把一切准备就绪,上报高祖后被拜为荆湘道行军总管,统辖水陆十二总管,率军自峡州出发,沿长江而下直击梁国。

    当时梁国的辖区,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到汉水,总兵力达到四十万。

    如果说之前平定巴蜀展示出的是李啸恭的政治才能,这次可就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李啸恭先是率军夺取了通州、开州两个州,斩杀梁国东平王,让部队站稳了脚跟。

    高祖四年,让卫国公李青当李啸恭的副手,和庐江王李媛一起合兵攻打梁国,一路势如破竹,招降黄州、安州、鲁山等州府。

    梁国皇帝萧铣派大将文士弘于清江口阻挡李啸恭,被大败。

    紧接着,李啸恭率军连克宜昌、当阳、枝江、松滋、江州,直逼梁国都城江陵。

    趁梁国江南、岭南部救援未到,李啸恭布列长围,攻破水城。

    梁国国君萧铣自料救兵不能及时前来,于是对手下说“天不佑我啊!继续打下去,等他们破城了,百姓就遭殃了。不如趁现在他们还没有攻下城池提前投降,你们都有条活路。”

    于是下令停止抵抗,守城的士兵全都哀哭起来。

    萧铣本人率领百官祭拜太庙后,身穿孝服前往李啸恭军营,大声说道“该死的就是我一个人,百姓们没罪,不要杀他们。”

    李啸恭受降,派人护送萧铣到长安。

    高祖斥责萧铣,没想到这萧铣却也是条汉子,当面顶撞道“前朝无道,天下英雄尽逐鹿,只有胜败,哪有什么罪不罪的?”

    高祖大怒,下诏斩与都市。

    因为萧铣疼惜百姓,后人往往为其叹息“你怎么这么傻呢”?因为在他投降的第三天,梁国其他地方的部队数十万就都赶到了。救兵因为得知萧铣降,才都投降的。城中军民皆有死战之心,只要他再坚持一两天,结局或许不同。

    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件事李啸恭攻破水城时,缴获楼船千艘,至此梁国水师玩完。

    萧铣并不傻,他很清楚对于梁国来说,没有了水师意味着什么。即便援兵到了,能守住都城,但从此以后,始终是被动挨打的局面。

    你挡住了这一波,下一波下下一波呢?继续打下去,无非就是战争的时间延长一点,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拿下萧铣后,李啸恭顺势南下,将岭南交趾尽皆纳入囊中。

    两年后,江南辅公佑叛乱,李啸恭率李青和英国公徐世绩平定。

    由此可以看出,长江以南的的地方可以说都是李啸恭或招降或讨伐得到的。因为耀眼的战功,被封为扬州大总管,管辖“北起淮河、东包长江、越岭以南”的广大地区。从地盘上看,将近全国的一半。

    这时的李啸恭,和历史上的诸多实力派封王一样,修建高院大垒,设置严密的巡逻保护。

    然后就出了一件奇妙的事有人诬告李啸恭谋反。

    被召回京城接受了一系列盘查之后,最后洗清了他的清白。

    不过,这时的李啸恭已经幡然醒悟了。自己的军功、名声、权势、地位都到了顶峰,如果再留恋这些,那么一定会落得“鸟尽弓藏”的下场。

    李啸恭当即坚辞掉所有职务,不再过问任何军政之事,留在长安置办田地家产,养了一百多个美女,天天喝酒,当他的闲散王爷。

    但即便如此,排功劳的时候还得算上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河间郡王李啸恭还是排在第二位,仅此于独孤无忌。而且这还是因为他没有参加圣上登基决定件青武门事变,以及独孤无忌和圣上郎舅关系的加成。他也是李氏宗亲中,唯一一个进入凌烟阁的人。实在没办法,这个男人的过往战绩太耀眼了。

    不管是他本人还是其他人,在政坛和军坛上,都早已将之遗忘。这么多年来,不管发生多大的事,都和这位天天喝酒泡妞的王爷无关。

    但现在,圣上竟然通知他来议事,可见接下来的事情有多重大。

    河间郡王到后,还活着的凌烟阁二十四臣就都到齐了。

    李世明笑吟吟地说“各位国公,朕欲将皇位传与太子。”

    李经大惊失色“父皇!这如何使得?”

    李世明大笑道“如何使不得?”

    李经跪倒于地,磕头如捣蒜,半个字都说不出来。

    众国公也是尽皆面如土色,磕头上谏劝阻。

    李世明的眼光,落在李啸恭身上。后者虽然也混在一众国公中磕头,但却一直一言不发。

    “诸位爱卿先请起,”李世明说道“堂兄啊,伱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被点名的李啸恭苦着脸答道“微臣委实不知。”

    李世明起身,走到李啸恭面前双手扶起他“不,你应该明白。”

    李啸恭不肯起身,战战巍巍地答道“微……微臣委实……”

    李世明叹道“你我二人,各自打下半壁江山。不过,河间王可知你我堂兄弟二人之间有何区别?”

    李啸恭赶紧答道“臣死罪。萤石之光,岂可与日月争辉?”

    李世明仿佛没听到一样,吐出了一个人名“朱残。”

    群臣皆愣了一下。

    这个朱残他们都知道,是当年的军阀之一,极为臭名昭著。

    他最早是安徽亳州的一个佐吏。前朝大业十一年,随军征讨山东邹平的起义军时,自称“迦楼罗王”,聚众逃亡作乱,其部被称为“可达寒贼”。随着天下纷乱,这货竟聚集起十万之众,率军南下至竟陵、沔阳抢劫,所到之处尽皆屠杀至尽渺无人烟。就这样,这个魔王率军一直杀到了终南山南部。

    当年李啸恭收服巴蜀后,即与朱残打过几仗,生擒了朱残等将官。当时有人建议说“这个朱残非常残暴,甚至杀食活人,应该将他们这些人全部坑杀。”

    李啸恭拒绝了这个建议。他的看法是如今列城到处都没平定,如果抓到了俘虏就杀的话,以后其他人都不会投降了。

    于是将朱残等人全部释放。

    没想到的是,当年五月朱残便召集了残部,在河南邓县与大仪朝招抚使马元贵交战,被击败。

    两个月后,又与大仪朝宣州刺史周超交战,再次被击败。

    同年十月,又与大仪朝邓州刺史吕子长交战,马元贵及时来援,再次击败朱残。

    这时吕子长就对马元贵说“朱残三战战败士气全无,现在咱们合兵一处,一定可以消灭他。不然的话,他的部队逐渐收拢,力量增加而粮食吃完,肯定会和咱们拼死一战,到时候咱们就危险了。”

    马元贵没有同意。

    吕子长只得说道“您实在不同意的话,我自己的部队去打,您负责阻敌增援就好。”

    马元贵还是没有同意。

    很快,果然被吕子长不幸而言中。朱残收拢残部,在冠军县自称楚王,攻陷邓州,吕子长战死。

    紧接着,朱残攻陷南阳,马元贵战死。

    当月底,朱残率军侵犯西洲,太常卿邓元涛率一万步骑兵援助,终于在商州打败朱残。

    第二年,朱残所部就发展到二十万,在汉水和淮河间抢掠。其实与其说他是军阀,不如说是土匪。他们的行军没有任何规律,每攻破一个州县后,就吃该处的粮食。如果大仪朝大军来攻,就把吃不完的烧掉。

    这种土匪行为的结果是没有根据地,最后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竟然下令以人肉为军粮。

    直到高祖四年,李世明率军前来,再次抓获朱残。和李啸恭不同的是,李世明当即下令将这个杀人魔王斩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