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0章 上头的决定(二合一)

    小赵这人也挺有意思,在郭家睡一觉还赖着不想走了呢。

    原先他来一趟当天回不去都是住在村长家,现在可倒好,直接住在郭家,还要跟郭知恩住一个屋睡一张炕,晚上跟他促膝长谈!

    那春阳咋办?还能咋办,回李家那边去住呗。

    在郭家住两天,小赵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不对。郭知恩一个大男人住的房间怎么这么红!红被红褥红枕套!除此外,柜子里还有女人的衣服,就算都是自家人,放在他一个大男人的屋里也不合适吧。

    他这人也藏不住话,就问知恩是咋回事儿。

    知恩心知瞒不住,就跟他说了实话。

    小赵震惊。

    震惊之后就还挺愧疚的。

    “你早跟我说啊!你跟我说我肯定不能赖你这儿让你跟嫂子分居,这叫什么事儿啊!”小赵大大咧咧的说道。

    他一三十多岁的男人叫春阳嫂子,他也叫的出口。

    他敢叫,知恩可不敢接,忙道“你别,别嫂子!叫弟妹就行!你就放心搁我这儿住着,以前你不知道咱俩住一个屋,现在你知道了,回头我去我媳妇那边你自己住这儿也一样,反正都在一个院子离的这么近,有啥事你去叫我。”

    一般人要听了这话指定以为知恩是在客气,可小赵没这么想,他百分之百相信知恩是发自真心这样说的。于是乎,他乐呵呵的答应下来,又搁郭家住了两天。

    知恩和小赵俩人真的是一样的人,对信任的人说话会非常直接,绝对不会拐弯抹角。春阳看他俩唠嗑心一直提着,生怕他俩一言不合打起来。

    打起来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就是争论的声音大一些而已。

    小赵说木耳菌袋培植就是农科所近几年的重点项目之一,不光农科所的人重视,农业部门也非常重视,趁着现在还没有大规模搞起来赶紧下手,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也不是后面跟着弄的人就赚不到钱,只能说看到别人弄木耳赚到钱才跟着弄的人能够得到上面的支持会比较少,所以还是要先下手。

    知恩就直接告诉他“我现在钱有时间也有,就差个弄木耳的地方!你也说了这是重点项目,我就想把规模弄大一点儿,小来小去的多没意思。可这要弄大就得有个大的地方做菌放菌,我家肯定是不行。”

    小赵建议他菌袋在家做,然后再把菌袋摆到外边的地里。

    可是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因为郭家的地离家里都不算近,放地里就要专门去看着,也很麻烦。

    “那你到底还整不整了啊?”小赵问道。

    当然要整。

    知恩实话道“我其实想用我媳妇那边的房子做菌放菌,她们都住我家来。只是这么大的事儿我得跟她们好好商量,一时半会儿肯定办不成。”

    那边的一所房子,再加上前后院,地方足够大,还就在家里,确实很方便。

    这事儿他没跟春阳商量,而是打算等冬梅下次回家跟冬梅说。

    在知恩还没等到冬梅回来的时候,春阳先等到了上面对学校问题的最终决定。

    上面决定东山村小学整体搬迁!

    搬到哪儿呢?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大河乡一中校舍破旧,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去年有一间教室的房梁还掉了,幸亏不是上课时间没砸到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上面决定把两个学校的事儿一起解决。

    怎么解决?重新选址建校,把一中和东山村小学捏在一起!

    上头也知道学生会一年比一年少,小学要合并,初中也可能合并,所以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

    学校选址占地面积一定要大,方便扩建,地理位置也要好,方便周围几个村的学生上下学。

    春阳得到这个消息真的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事情总算有了解决的办法,忧的是她不知道学校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重新选址,还要跟一中捏到一起,那就意味着东山村的学生也要出村读书。

    这个选址真的太重要,要兼顾附近那么多村的学生,真的很难。

    选址建校的重任都落到乡里,春阳也说不上话,只能等消息干着急。

    村里有孩子在读书的人家和所有的学生都跟春阳一样发愁,比困难更让人焦心的就是看不清的未来。

    大概乡里的人怕春阳找他们闹,把乡里的一亩三分地翻出去,所以办事效率还挺高,不几天就把新校址选好。

    乡里办这事儿的人大概是拿圆规在地图上画了个圈儿,就把几个村的正中心选为新校的地址。

    别说,这个地方还挺不错的,距离东山村和黑瞎子沟都不算特别远,就算刚入学的小孩儿上下学也不会特别特别费劲。

    这个不费劲儿指的是路还挺好走的,不用跋山涉水,但要走的时间可不短,大人都要走将近二十分钟,小孩儿怎么也得半个小时,还是得在中间不休息的情况下。

    村外选址,兼顾了几个村,这已经很不错,真的很不错。

    接下来就是平整土地开始建校,就算在农忙的时候从外头雇人来干活,那么大的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要建好也不可能是一两个月的事儿,所以这学期指定还是要在现在的学校上课。

    乡里已经给春阳承诺,下学期开学,所有师生肯定能搬进新学校!

    春阳这边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村长这边又愁起来。

    学校搬走,留下的校舍和操场怎么办?

    操场还好说,可以划定成为房场,村里人可以去那儿盖房子。那校舍呢?头几年才新盖的房子,总不能就那么扔着不要了吧。

    春阳给村长出主意,说可以拿校舍当村委会的办公地点。

    村长连连摆手,很实际的说道“哪用那么大的地方!咱学校多老大呢,村委会统共才几个人,开个会来我家就行,占学校那老大的地方不是白瞎吗。”

    房子没有人放那儿用不了多久就不行了,所以学校空出来后还是得让它沾人气儿。

    村长还专门为这事儿开了个会,也没商量出啥来。各家又都忙着准备春耕,也没心思开会,这事儿便只能不了了之。

    反正也不着急,现在还不到四月,学校空出来最早也是七月中这学期结束,还早着呢。

    春阳在家跟知恩闲聊的时候说了这个事儿,当时知恩嗯嗯啊啊的应着没说什么,几天后却突然问春阳“媳妇儿,你说我把学校带那个大院子全都买下来怎么样?”

    春阳

    买它干啥?

    春阳带着无数个问号看向知恩,知恩解释道“我不是想整木耳吗。之前想的是把你和大姐那个房子空出来给我用,大姐回来也住在咱们这边。原计划是等大姐回来跟她商量,现在既然有学校这个现成的那也就不用占你们的房子了。而且我觉得学校更合适,地方大,够我折腾的!”

    春阳

    “你有想法怎么不跟我说,还等我大姐回来,你知道她什么时候回来吗?”春阳埋怨道。

    知恩就知道她会是这个反应,赶紧安抚道“我不是怕你偏心我么。这种事当然还是要大姐同意才行,你就算同意我也不敢动你们的房子啊。”

    春阳冷哼“我才不偏心你呢,我要偏心也是偏心我大姐!那是我和我大姐的家,就算我大姐平常不在家空着也不能让你拿去弄木耳。有那所房子在,不管我大姐走到哪儿遇着啥我大姐心里都不会慌,保底身后还有个家呢。”

    家和房子其实是两个概念,但很多人往往把二者划成等号。

    春阳和冬梅都是明白人,但也不得不承认,就是那一所不大的房子,对她们来说真的很重要,至少就目前来说,她们不能没有那所小房子。

    知恩能明白春阳的心思,抱歉的揽一揽她的肩说道“是我不对,我没想到这一层。不过话说回来,既然你们那房子不能动,那不正好买把学校那房场买下来么!”

    春阳侧头斜他一眼,又忍不住笑出来“你想买就买,只要你心里有主意就行。钱是个大问题,你想好从哪儿弄钱了吗?不会想开口跟蕴蕴姐要吧?”

    知恩当然没办法开口跟曹蕴要钱,他都二十多岁了又不是小孩儿,哪好意思跟姐姐要钱,还是一笔大钱呢。

    知恩没回答,先下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木头盒子,这破盒子是他从回收站里淘腾出来的,装的都是他喜欢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平常春阳几乎不会动。

    知恩把盒子打开,从里边挑出一把带孔的不带孔的大钱儿。

    “我以前跟你说过我喜欢收集这些东西是吧,那你大概不知道这玩意里头有不少很值钱呢!”知恩煞有其事的说道。

    大钱儿,就是古时候的铜钱。

    不说知恩盒子里这些,家里抽匣里没有二十也有十多个呢。

    平常谁都不拿这玩意儿当回事儿,不能当钱花买不了东西搁谁家谁家都不稀罕啊。

    搁别的地方啥情况不知道,反正在东山村,大钱儿一般就三个用处一是编个钥匙链磨个挂坠的时候拿个大钱坠在下边,有生财的意思还好看;二是扎毽子,拿带孔的大钱儿当毽子底下的托,特别稳当好用;三是上坟的时候拿大钱儿往黄纸上砸,砸出印子来那烧的可就不是黄纸了,而是钱!

    春阳又白愣他一眼:“你才多大记忆就退化了?你忘了你给我看过一本钱币收藏的书,上边写着每一种古钱币的价值呢。能被你单独挑出来放一起的肯定都值钱,反正是你的东西,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春阳都猜到他要干啥了。

    知恩嘿嘿傻乐,挑出几枚大钱儿正面反面的看半天,然后对春阳道“我明儿就去滨江,了解一下滨江那边的行情,先看卖大钱儿这条路行不行得通,顺便也去看看两个大姐。”

    “明天就去?这也太着急了吧,家里的地你不管了?”春阳都忍不住要翻白眼儿了。

    知恩

    还真去不了,家里有活儿他哪儿都不能去,只能等家里忙完再说。

    钱这事儿不着急,他有信心自己能弄到钱,他可以先跟村长把这件事定下来。

    第二天知恩去找村长说要连校舍和操场全都买下来,村长很震惊。

    这么大一片地方,还有那一长排的瓦房,着实不便宜,整个东山村多少人家捏一块儿都未必能买得起,知恩能有这么多钱?

    知恩表示钱不是事儿,学校他肯定要买。

    村长一个人没办法决定这么大的事儿,他得跟村委会的其他人开个会,由大家共同作出决定。

    白天大家都忙,这会儿就只能晚上开。

    结果还没商量出来,整个东山村就都知道知恩要买学校这事儿了。

    说什么的都有,最多的还是郭知恩太能嘚瑟。

    这都不是一般的嘚瑟,是非常非常能嘚瑟,嘚瑟的没边儿了。

    从他好好的铁饭碗不要回家种地开始,村里一些上了岁数的人就觉得他能嘚瑟,还不让家里的年轻人跟他玩,怕被他带歪了。

    也是奇怪,这些人越是拦着不让,家里的小年轻就越是爱往知恩跟前儿凑。

    知恩的好人缘也全都体现在吸引年轻人上,估计只要他开口,村里得有不少小伙愿意跟他拜把子。

    除了说他嘚瑟,大家还是很关心那学校值多少钱,知恩能不能买的起。

    在这个问题上村里人的想法倒是挺统一,都觉得知恩自己没啥钱,要是真能拿出钱来那也指定是曹蕴和冬梅在外头赚的钱。

    转悠一圈儿,问题最后落到曹蕴和冬梅在外头到底赚多少钱上。

    村里人现在已经知道她俩在滨江市做买卖呢,具体做的什么买卖,买卖做的有多大谁都不知道。

    越是不知道就越是能想,往没边儿的地方想。

    好些人就说她俩其实没赚多少钱,是在外头找了有钱的人;有人说她们确实赚了不少钱,现在生意做的可大着呢;有人说她们赚的不多,就是不想回家种地才老在外边混着

    甭管外头人怎么猜,反正李广柱夫妻猜的是她们在外头找了有钱人,还是又老又丑的有钱人!

    曹蕴咋样他们管不着,可里头有李冬梅,他们的心就痒痒的。

    钱啊,李冬梅有钱,甭管是哪来的钱,反正她现在住在滨江市享福,手里还有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