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一 买灯

    除夕夜的灯市并不似元夜的热闹。卖灯的巷子只有几家摊贩,多也事卖的孔明灯。挂灯挂在一旁,倒是卖的少了。

    一行人带着斗笠,唯二没有带的知书和良鱼,长相平平,也没有过多惹人注意。

    几人到了卖灯处,这儿的等实在是比不得京城五彩斑斓各式各样的灯,好多搁前几年的京城都没人买。

    红珊越看越意兴阑珊,撇着嘴一家家的看着:“这儿的灯太一般了。”

    卓夷葭也跟着看着,没有接话。

    走到街尾,有一个摊贩上摆着许多白灯,却是没有小贩守着。

    几人走到摊贩前,看了看,等都是一样的样子,圆圆的。一个个白灯放在摊贩上显得格外普通。

    “那盏灯不错。”知书看着,指了指摊贩上头挂着的一盏灯。

    上面挂着灯也是圆圆的,上面却画着春日的山林,灯光映出来便成了青色,算是这一路走下来最入眼的一盏了。

    这边话音一落,本无人的摊子下头冒出了一个头发灰白的头,满脸皱褶的老人伸长着脖子,看着站在摊前的一群人,眼珠子一转:“几位买灯?”

    “老板这盏灯怎么卖?”知书看着从摊下冒出头的老人,说着指了指上头的那盏山林灯。

    那老人跟着抬头望去,‘哎哟’一声,站起来一只手揉着脖子,眯着眼一脸皱着:“我的脖子哟……”

    另一只手里握着的毛笔还沾着许多墨汁。

    红珊的目光落在那毛笔上,眼睛一亮,转头看向卓夷葭:“小姐,他手里有毛笔,我们可以自己画灯呢。”

    “画灯?”卓夷葭说着目光落在那老者的毛笔上。

    “是啊,小姐画的灯不是可好看了么。”红珊兴奋的说着,她想起那一年元夜之时,小姐画的美人灯。

    一旁的良鱼悄悄的转头看了眼赵凤曜。赵凤曜带着斗笠,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卓夷葭听着红珊的话,没有应声。

    “我来画吧。”赵凤曜说着往前走了一步,看着那摊后站着的老人:“老板,我们可以借用你的水墨否?”

    老人放下摸着脖子的手,看着赵凤曜:“可以是可以,可是给的钱不能少。”

    可不能因为是自个儿画的就让他便宜。怎么说也是花了他笔墨的。

    “自然。”赵凤曜点点头。

    “那你来画吧。”老人往旁边一站,将手里的毛笔递了出去。

    赵凤曜绕过摊贩,走到后面,接过老人手里的毛笔。

    在摊上取了一个白灯,低头作画。

    “可还有笔?”卓夷葭看向站在一旁盯着赵凤曜画灯的老人问道。

    “有的,你要用么?”那老人头也步不抬的问道。

    卓夷葭点头应声,老人指了指一旁摊下的一堆笔墨。卓夷葭走到笔墨前,拿了笔墨,取了一个白灯,走到一旁的树下。

    “小姐你要画什么?”红珊跟着卓夷葭,蹲在她旁边问道。

    “我准备写诗。”卓夷葭说着,提起笔开始在灯上写了起来。

    小妆才了,对镜贴钿,梅香深街;春来几约,河畔垂柳,杏花似雪。

    题罢,卓夷葭看了看,又提笔沾朱墨在上面点了几株红梅。画好之后,搁下笔,拿起灯端详起来。

    上一世,她最爱梅花,点点红梅,或是枝枝腊梅,盛开在天地间,于万物寂静,百花凋零之时,相伴白雪。傲骨挺立,香远益清。

    常常喜欢题完字,喜欢在一旁点上几朵梅。

    “小姐的字可真好看。”红珊笑盈盈的看着那盏灯。这话她不晓得自己说了多少次,可就是百说不厌。

    “知书,你去那边买几盏孔明灯吧。”卓夷葭回头看向知书说着。

    知画还等在寺庙里,买了灯,待会儿跟她一起放。

    知书点点头,走到一旁的商贩处买了几盏孔明灯。

    过来的时候,赵凤曜已经画好了。

    “好画!好画啊!”那老头背着手看着赵凤曜手里等啧啧夸赞。

    赵凤曜画好灯走到卓夷葭身边,“可好了?”

    卓夷葭点点头,拿着灯起身。

    赵凤曜突然一顿,看着卓夷葭手中的灯,忽而皱了皱眉。

    “怎的呢?”卓夷葭看着赵凤曜问道。

    赵凤曜摇摇头,一旁的良鱼给了银子给那小贩,几人拿着灯往回走着。顺道还买了些吃食。

    走出镇子的时候,没有了两旁的灯笼照,路上变得暗了下来。赵凤曜掏出火折子,将自己的那盏灯笼点燃。

    路上才变得明亮了些。映着烛光,卓夷葭转头看了一眼赵凤曜的花,这时她才看清那灯上的画。

    灯面上画的是辽北景色,茫茫边疆,几笔跃然纸上。黄沙、落日、孤城、兵将……

    看着那副图,卓夷葭有些入神,身上微微颤栗。而后回过神。

    “世子又许久没有回过辽北了吧。”卓夷葭在前面,提着自己的灯,慢慢的问道。

    赵凤曜跟在后头,点了点头。而后又反应过来卓夷葭走在前头看不到,便出声道:“快两年了。”

    “幸而边疆战事平息。”卓夷葭悠悠说了一句。赵凤曜生在辽北,乃为辽北主将,如今却被明献帝软禁在京城,一旦有战事,便只能眼睁睁看着边塞城池烽火起。

    说着,卓夷葭又自个儿补了一句:“也幸好边疆还有怀荣王爷驻守着。”

    跟在后面的赵凤曜看了一眼卓夷葭,“父皇身子已经快不行了。”说着提着灯的手紧了紧。

    他很少跟外人提及王府中事。

    卓夷葭身形一顿,转头看向赵凤曜:“王爷身子不好了?”

    虽然王叔很少入京,可她最后一次见他时,他身上还披着没来及脱下来的战袍,威风凛凛。她喜欢北地的辽阔,王叔便经常跟她写信说北地之事。字字铿锵有力,丝毫看不出病色。

    赵凤曜看了眼卓夷葭,点点头:“先皇仙逝后,父王身子每况愈下。后来贞慧长公主和皇后娘娘的薨殁,更是让父王身心俱疲。一日日不见好,拖到了如今,几乎已经到了极限。”

    说着赵凤曜低下了头,声音有些沉:“若不是为了南商和辽北,大概早就撑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