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sript><sript>

    夏嵇的反对让皇帝眉头一皱,他没想到,事到如今,夏嵇这位国之重臣,居然还再唯唯诺诺,想要避免这一场战争,明明当初林阳在堂上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倭人和高句丽比起来,孰强孰弱是显而易见的,若是任由倭人登录,到时候想要再把他们赶下去难度就大了,高丽人乃是带下的藩属国,固然如今已经脱离了大夏,但实际上全国上下从文化到思潮,都饱受大夏文化的熏陶。

    尽管过去了将近二十年时间,可他们的主要的执政者,却依旧都是当初那一批老人,许多人依旧操着一口流利的大夏官话,国家的法律依旧是夏字写就,如今若是将其收回来,绝对比交趾暹罗等国更容易掌控。

    而且相比于大夏的要求,倭人对于高句丽造成的威胁是更大的,高丽王如今也只不过是在死撑而已,求助大夏是必然的事情,但若是到了那个时候才做准备的话,到时候想要在这个冬天击败倭人,将其赶回海上的可能性将变得微乎其微。

    天气会成为大夏和倭人战斗的最大阻碍,如今的高句丽国内,尤其是上半区,有些地方已经开始飘雪了,再持续一段时间,持续整个冬天的不会融化的大雪将会将整个国度都染白。

    这时候,别说是行军打仗,单单是后勤补给都会受到巨大的危机,而此时高丽王手中,还把持着许多粮食,这时候参战可以理所应当的征用这些粮食作为军饷,若是等到倭人占据了高句丽,到时候就算是能打败倭人,那些物质辎重也必然会被倭人毁掉。

    自古以来,倭人向来都是无比迫切想要离开海岛,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实在是太过于恶劣,海岛环境没有足够耕作的土地,台风海啸等天灾频繁,还有火山和地龙翻身,这个国家可以说是建立在整个最危险的地方,和相对安定的大陆上,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大夏占据的位置,安定平和,还有广袤的土地和最安全的方向,东部临海,只要处理好登陆战,单凭倭人的军力是无法和大夏水师在海上叫板的,其次来自于西域之外的威胁,想要对大夏产生威胁,就必须面对许多天然的屏障,所以大夏有史以来,这一片图上的族群,建立的国度,都是这一区域最强大的国家。

    大夏民族建立起来的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并非像天竺那般,天竺在一定程度上和大夏是有着一定相似性的,因为天竺本身也占据这广袤而又巨大的土地,国内的民族问题也十分严峻。

    可和大夏不同的是,大夏这一片土地上的民族,也遭遇到外敌侵略,但大夏民族却始终屹立在世界之巅,而天竺已经被征服过一到两次了,那些外来者明明人很少,却将这一片土地上的天竺原住民压制得死死地。

    而且为了让下层人民产生一种奴性,天竺的统治者是修撰史书的,这样一来那些根植于每一个民族心中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就会在不断被统治之中彻底磨灭掉。

    一个民族若是连自己的历史都不知道,都不知道自己的族群在历史上拥有的实力,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拥有统帅一方的强大国家,是否拥有战无不胜的传奇将领,甚至于连文字都不统一,这也就注定了这个国家会问题不断。

    这一点在另一边的地球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如今的天竺也是同样的状况,所以天竺作为最能威胁大夏西域的国度,却反而是最不需要担心的,尤其是在大夏立国之初,当初的西域之外也是一片混乱,许多人对大夏虎视眈眈,但最后都被苏家两位成功击败,从此就算是在齐王作乱的时期,西域也都是固若金汤。

    倒是吐蕃,一直都想要占据河西走廊,切断大夏中央和西域的联系,从而蚕食大夏的河西地区,如此一来便可以依靠这一片区域的肥沃土地以及西域广袤的战略纵深,建立起一个足以和大夏分庭抗礼的国家。

    吐蕃的人并不多,人口也不过大夏的零头,但就因为占据着易守难攻的天险,以至于大夏屡次兵锋都被当地的特殊地形以及不友好的天气给阻拦了,以至于吐蕃人感觉自己又行了,所以在齐王祸乱的时候,吐蕃便悍然发动了对河西走廊地带的进攻,只是他小觑了大夏的忠志之士,大夏的军队拼死抵抗,最后甚至于歼灭了吐蕃的主力,以至于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吐蕃国内都没有缓过来。

    最近吐蕃境内的事情,正是这一战的后遗症,吐蕃王御驾亲征,却是被当时还算年轻的韩家的韩将军给射落马下,最后尽管被成功救治,可却也因此元气大伤。

    他当时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意气风发,可这一战之后,却彻底打掉了吐蕃王的心气,加上主力的毁灭,让他短时间无法再起战事,忧劳成疾,再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便病入膏肓,最后病死了。

    如今吐蕃境内内乱比大夏还要严重,吐蕃王的族弟手中把持着六成兵权,而吐蕃王后手中把持着最后的四成兵权,王后自然是支持自己的儿子登上大位,但吐蕃王的弟弟尼玛王却是想要登上皇位。

    如今国内,固然还没有正面爆发战争,但吐蕃王后的手段也是不容小觑,吐蕃是一个受到神权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喇嘛教对于吐蕃境内的权利影响极大,吐蕃人和大夏人不同,大夏有着百家姓,民族基本上都有着自己的家传姓氏,吐蕃不一样,吐蕃人的名字,一般都是由当地的喇嘛教来取名,这也就导致了,吐蕃人之中会出现,一个村子之中就会多人重名的情况。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瑰宝,没有历史的民族,只会慢慢消亡在时间长河之中,最后连最后一点点残渣也剩不下来。

    高句丽的脱离绝对不能太久,若是太久了,民族荣誉感会逐渐形成,这时候想要再磨灭对方的民族意志那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这一次是最好的机会,将高句丽重新掌控在手中的最好机会,吐蕃内耗,导致吐蕃无力出手干扰大夏,蒲甘尽在掌控,尽管偶有叛军,但都被大夏军队强势镇压,而且因为大夏给予对方百姓的优抚政策,让蒲甘原本的百姓感受到了大夏生活和他们的差距,许多百姓已经逐渐融入了大夏的节奏和生活。

    而且有着官员亲自教授,加上近期大夏这边逐渐推广过来的一些高产的粮食作物,使得民心更加凝聚,跟着大夏做百姓一日三餐皆有保障,但谋反却要提心吊胆,最近一段时间,那些叛军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小。

    原本刚开始的时候还能纠结起来数千人的叛军,现在已经降低到数百人,甚至于数十人了,蒲甘王朝原住民的人心已经彻底散了,再也形不成更有力的威胁。

    胡人固然战力强劲来势汹汹,但因为天气原因,他们根本没办法和大夏打持久战,如今已经退回草原过冬,固然大夏的军队集结在边境,对于后勤上有着不少压力,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边军加入修缮道路的行动之中,各地的官道迅速打通清理,后勤供应的压力骤降,加上大夏今年的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吃饭问题还是能很好保证的。

    眼下唯一的威胁便是倭人了,高丽王的死撑,将战局拖到了如今的地步,这一点是皇帝始料未及的,冬季作战天气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很难的,倭人加进了进攻,试图占据高句丽南方的地界站稳脚跟,高丽王则是想着拖延时间,直到天气彻底寒冷下来,然后逼迫后勤不足的倭人退回本岛,双方各有目的。

    可如今,韩遂等人已然参战,既然已经参战,那么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当然要一举击破高句丽的局势最好,可皇帝没想到韩遂居然站出来让自己撤兵,这让皇帝很不爽,十分不爽。

    “安国公,此时已然开战,我军已经进入高句丽境内,水师已经出发,若是此时下令将大军撤回,乃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朕希望你能有说服朕的理由!”皇帝的语气很冷,没有平时的那般和煦。

    夏嵇闻言,心中顿时也是明白了,他的立场已经是让皇帝生气了,便也是说“陛下,如今已经快到了隆冬腊月,若是此时要继续进行战事,一旦被拖住,对于我方消耗将会是毁灭性的,补给线拉得过长,对于前方大军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若是大军遭遇不测,我东北边境危了!”

    “后勤问题,不是你的责任!”

    皇帝看了夏嵇一眼,转而看向林阳,问“杨爱卿,后勤问题是你和柳爱卿负责的,你们二人说说你们的意见?若是你们二人也觉得后勤艰难的话,朕可以考虑暂时撤兵!”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事到如今再后悔已经追悔莫及了,天气对于我军固然不友好,对于对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