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番场面,第一个被深深打动的人却是史弥远的女儿史烟罗。 为了尝试同柴安风的“崇义号”展开正面竞争,经史弥远亲自授意,朝廷里几个高官会同郑登、郑陆两兄弟成立了“奉天号”商号,依样画葫芦一样开办工坊、从事贸易,商号便由原参政薛极老大人主持。可惜这位官场上的老油条并没有经营工商业的才能,一个投入了巨资的“奉天号”商号被经营的支离破碎、举步维艰。 最后反倒是史弥远的女儿史烟罗主动请缨,请求主持奉天号的事务。 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精神,史弥远拗不过自己这个最宠爱的女儿,终于答应了史烟罗的要求。 别说,史烟罗倒还真有几分经营方面的才干,原本经营不下去的奉天号,经过了她经营,没过多久便焕发了生机。虽然因为面临着崇义号巨大的压力,还做不到大量盈利,却也至少能做到自负盈亏,算是生存下来了。 因此,作为内行人,史烟罗看到整个青龙镇作为一个巨大的工商业实体运转的情况,就好像一个武将见到一口无上的宝刀、一个文人见到一部绝版的好书、一个医生采到一株极品的草药,那双明亮清澈的眼睛都不够用了,恨不得记录下青龙镇运行的方方面面,以便自己回去改进奉天号的生产和生意。 可随着参观的深入,史烟罗的心态却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好奇喜悦,渐渐变得灰心丧气。 到最后,她还是忍不住叹息出声道:“柴大官人,我今天可算是大开眼界了。你们青龙镇这样的经营,我们奉天号不知何时才能赶上啊!” 这也难怪史烟罗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了。 自打离开临安之后,排除了朝廷里那些高官的束缚,柴安风终于能够心无旁骛地将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到青龙镇的建设和运行当中,让原本崇义号名下各自独立运作的各个工坊商号整合起来。 例如军工厂在生产武器的同时,为各个工坊制造和维修机器。造纸坊在出产上好的宣纸之余,还会循环利用材料制作一些杂纸,用以供应各工坊的生产。纺织坊、染坊会生产统一服装,作为崇义号工人的工作服。饭馆酒楼则会供应日常的饮食,让工人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至于生产出来的产品,则会交给隶属于崇义号又有盐帮主管的镖局送到全国各地去进行交易。而大宗商品交易时,使用的则是崇义号钱庄签发的钞票,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快捷和信用。 这样,整个青龙镇的生产,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除了能够毫无问题地养活自己之外,更将生意延伸到了南宋全国,辐射到了金国、蒙古,甚至随着拜占庭公主索菲亚的船队的航行,就连印度、中亚、非洲、欧洲都成了崇义号倾销产品的市场。 这还是在通讯、交通、航运等各种基础条件几乎等于零的南宋朝,要是放到二十一世纪,好像青龙镇的崇义号这种产业,就会成为当之无愧的垄断企业,也就是后世所称的“托拉斯”巨头。 这种超越了数百年、上千年时间的事物,当然远超史烟罗的想像,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柴大官人能将青龙镇经营得这般欣欣向荣,真是令人钦佩之至。大官人也知道,我也经营了一家奉天号的商号,生意也还算过得去,可是跟柴大官人的崇义号和青龙镇比起来,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啊!” “哪里,哪里。”柴安风赶忙谦逊了两句。 却听一旁的史弥远沉着脸说道:“柴安风搞的也还是那些奇技淫巧而已。原以为青龙镇这里是一片男耕女织的世外桃源,却没想到是竟然是一座大工坊而已。” “那也很了不起了啊!” 这世上敢当面抢白史弥远的,除了柴安风之外,大概也就只有史烟罗这个亲女儿了吧? 也大概只有面对着女儿史烟罗,日理万机的史弥远才有耐心循循善诱地解释问题:“哪里了不起了?江山社稷还是应当以农为本。若没有农民种植粮食,这么满镇子的工人吃什么东西过活?丝绸、瓷器、宣纸,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吃的吗?要是普天之下,人人都像柴安风这样本末倒置,那就绝非天下之福!” “粮食?哈哈哈!”柴安风笑道,“史老相公,你倒是仔细看看,我这座青龙镇里的兄弟,有哪个是吃不饱肚子的?” 诚然,青龙镇、崇义号从里到外的工人,一个个都是面色红润、挺胸凸肚的,没有半个人饥肠辘辘、面有菜色,可见他们平时饮食的质量要远远超过寻常南宋百姓的,这是一件无可置疑的事实。 不过这样的事实,还远不能说服自负且固执的史弥远的。 只听史弥远冷笑道:“哼!你说得的确没错,你柴安风工坊的工人肯定不会缺粮。但这也不过是花了高价从附近农民手里收购来的罢了。可粮食那是从地里种出来的,可不是银子堆出来的。真到了天下大饥的时候,世面上没有粮食,光有银子能有什么用?” 史弥远不愧是史弥远,一语就道出了其中的要害。 不过柴安风也没那么容易就被说服了:“史老相公所言甚是。不过老相公初来乍到,恐怕还没详细了解过这边的情况。但是只要老相公多出去走走,那就会知道,我们青龙镇、华亭县、苏州府这边的粮价,和周边州府的粮价并没有区别。我柴安风,是不会仗着有几个钱,就祸害本地的父老乡亲的!” 江南水乡经济发达还在其次,最主要是自古以来的鱼米之乡。因为此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乃是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因此素有“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类的俗谚。因此,虽然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可因为粮食产量极高,所以江南地区的粮价,在全国范围内都是较低的。 所以,柴安风既然表示自青龙镇经营以来,华亭县附近地区的粮价并没有上涨,那就意味着在收入水涨船高的同时,当地居民的粮食支出并没有相应提高,就能攒下更多的钱去购买其他东西,或者送小孩去上私塾读书。也就意味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改善! 这种情况是史弥远当政以来闻所未闻的,就算放到了整个中国古代,也是极为少见的。 出现这样情况的历史时期,无不会被称为流传千古的盛世——文景之治、开皇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寥寥数次而已。而这些盛世的形成,除了皇帝精明强干且懂得与民休息之外,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连续数年的风调雨顺,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灾害天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才能改善全国百姓的生活。 史弥远身居中枢那么多年,对于南宋全国的气候状况是再了解也不过的了。 江南这几年气候尚好,却也常有洪涝、台风等灾害,算不上什么太好的年景,更未到影响粮价的程度。况且就算江南一地丰收,朝廷也会乘机大肆收购粮食充实义仓、常平仓等的粮食储备,也不会坐视这个积攒粮草的好机会溜走的。 因此,史弥远是不太相信柴安风的话的,可柴安风却也没有必要撒这个谎,这个只要随便派个人去一调查就会水落石出的谎。 那么百姓收入增加而粮价保持稳定,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哦?还有这等事?莫非你柴安风得了能够凭空生产出粮食的聚宝盆吗?”史弥远怀疑道。 柴安风答道:“那倒也不至于。不过我自有我的办法。史老相公要是不信,那不如跟我去青龙港看看,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青龙港,史弥远本来就是要去看的,既然柴安风提出了这个邀请,那就正好可以顺水推舟地去瞧瞧。 史弥远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却从没有视察过一座涉及对外交通和海外贸易的海港。他看码头是新鲜的,看海轮是新鲜的,看各国搬运下船的货物是新鲜的,就是看那些长着棕色、黑色、白色皮肤的外国人也都是新鲜的。 海港上的人也同样没有想到,会有一位南宋帝国的宰辅大臣会突然出现在青龙港上。 有几个同柴安风认识的,见他陪着一个老人、一个女子在青龙镇里参观,就连柴郡主、耶律先生都一同作陪,实在是猜测不出这一老一少的身份,便试探着上前询问。 柴安风只笑笑,并没有回答,摆摆手让他们继续做自己发财的生意去了。 然而史弥远身份尊贵,平日里一举一动、一抬脚、一迈步,都有无数马屁精前呼后拥的,何曾见过身份低微的商人上前询问的情景?尤其是这里面还有几个操着带着明显口音的不熟练的汉语的外国人,一个个长得奇形怪状,说不出的诡异。 终于,史弥远忍不住了,带着斥责的口气说道:“柴安风,你看看,你这里都是些什么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么些外国人、外洋人,弄得乌烟瘴气的,不怕引起朝野非议吗?” 柴安风眉头一皱,反问道:“史老相国听说过临安城里的鬼市吗?” 鬼市,史弥远还真听说过,说是在临安城下也隐藏了一个聚集了许多外国商人的隐秘场所,因外国人长得都跟鬼一样,并且在这里做生意属于非法经营,大家的动作都小心翼翼的,浑似大白天的装神弄鬼,所以被称为鬼市。 行在临安城下有这么个所在,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不安定因素。然而“君子远庖厨”,史弥远是不屑于亲自过问鬼市的情况的,只隔三差五地要杭州府、皇城司等部严加看管,视情予以取缔,也就不再关心了。然而这些基层的小军官,都被鬼市里商人的贿赂给喂饱了,谁还没事找事去弄这些吃力不讨好,还会断了自己财路的事情? 就这样,鬼市是越做越大、越限越大……可事情却在两年前发生了变化…… “鬼市?老夫当然知道!”史弥远澹然答道,“那也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老夫前两年已经命各有司衙门予以取缔了。” “取缔?史老相国未免太看得起朝廷那些衙门,太看得起那些赃官了!” 柴安风这几句话说得嗓门大了点,急得姐姐柴念云赶忙暗暗扯了扯弟弟的衣袖。 柴安风心领神会,缓和了一下语气:“史老相国,你怕是不知道吧?临安城下的鬼市之所以烟消云散了,可不是因为这几个官员办事得力,而是鬼市里的外国商人,都来我的青龙镇、青龙港了!” “什么?还有这等事?”史弥远惊得一双老迈的三角眼都睁开了,眼角深刻的皱纹也随之舒展开来,“难不成,是底下的官员合起伙来蒙骗老夫?” “史老相公还不相信么?要是不相信,可以去我的青龙港边的洋人街上走一遭,我随便挑几个原在鬼市里做生意的洋人问问,不就知道了?” 既然来了,那就去看看嘛! 史弥远并没有拒绝柴安风的邀请,又在众人的陪同之下,往青龙港一旁的“洋人街”而去。 虽然知道外国人千里迢迢跑到青龙港来,都是为了做生意赚钱的,不太可能搞什么破坏活动、间谍活动。然而对于这些外国人,柴安风还是有些不放心,见他们经常性地出入青龙镇,觉得长此以往总会引出些麻烦来,便派人专门在离开青龙镇一定距离的港口边建造了一个外国人聚居区,既让他们在此处居住,也可从事一些对外贸易事宜。 对此,负责青龙港大小事宜的耶律楚材是不以为然的。他在成吉思汗身边做事的时候,见的外国使臣如过江之鲫,也没见他们乱说乱动过。不过建个地方让外国人集中居住,管理起来倒也省事,所以一来二去,就在青龙港外,形成了一条集中了无数外国客商的所谓“洋人街”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