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东道。
苏州府。
华亭县。
虽然地处江南鱼米之乡,除了为积贫积弱的南宋朝廷每年贡献粮食税金之外,这里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区。
但是一千年以后,这块土地就将会变成整个中国的经济、金融、文化、航运、科研中心。可是在南宋朝,华亭县却只是一片既没有城池、又没有堡垒、也没有港口的,一片刚刚由长江泥沙冲刷出来的滩涂而已,不会有人把这块土地放在眼里。
可柴安风却是慧眼如炬,外加开了掌握后世地理、经济知识的外挂,宁可舍去临安城里当的好好的崇义公的爵位不要,也要跑到这片荒地上来重新创业。
对于这点,其实围绕在柴安风身边的人,都还是心存怀疑的,只不过之前柴安风的决断从没落空过,因此他们才勉强接受罢了。
然而等到他们来到华亭县,亲眼看到这片热土之时,刹那间对柴安风的佩服又增加了好几倍。
华亭县,果然是一片风水宝地啊!
只见此处就在长江边上,东临大海,乃是一片刚刚被长江冲刷出来的平原,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无论在这块热土上做什么事,都能够毫无束缚地大展拳脚。然而柴安风可费尽心机跑到华亭县里来,可不是为了种庄稼的,而是为了可以心无旁骛地营建自己的独立王国的!
“怎么样?我选的这片地方,比起崇义公府那个弹丸之地,要强得多了吧?”柴安风问道。
别人自然是由衷赞美,只有姐姐柴念云还惦记着住了半辈子的老宅:“这里固然好,可咱家崇义公府也不差。等机会到了,老弟啊,还是想办法把公府收回来吧!”
柴安风敷衍了一句,又接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说道:“美中不足的,就是这里是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万一有对头撕下脸皮找我们的麻烦,就有些不太好对付了。”
柴念云道:“这也无妨,咱们修座小城池不就有险可守了吗?”
“哈哈,老姐你可真是小家子气。”柴安风放声笑道,“我好不容易才从临安城这座大监狱里逃出来。怎么?老姐,这里没有监狱,难道你还要叫我另造一座,把自己关进去吗?”
“就你话多,现在翅膀硬了,听不进去姐姐的话了么?老姐我啊,也是为你好啊!”柴念云嗔了一句。
却听孟银屏道:“姐姐,不是做妹妹的有意忤你。按照如今相公的本事,原也用不着建筑城墙来御敌。就凭我们这两百护卫手里的火枪,步军就是来个几千、上万人也不放在眼里。而这里水网密布、土地松软,骑兵是没有优势的,只要战术得当,也可以取而胜之。”
陪着一起来的苏南雁也道:“就是。只要预先在江上准备几艘大船,那就算输了,我们往船上一躲,那也能进退自如。”
听了孟银屏、苏南雁的话,柴念云就更郁闷了:自己提出来的意见,居然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可转念一想,就算是这些反对的意见,那也是向着自己的弟弟柴安风的。而柴念云辛辛苦苦这么多年,还不就是为了柴安风能够安安稳稳、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么?
想到这里,柴念云又一下子高兴起来,扭头便问郑婷儿:“婷儿,你觉得是我说的对呢?还是银屏、南雁说的对呢?”
郑婷儿要比另两位女子多了几个心眼,并没有当场表态,却道:“我又不会武功、又不会领兵,这里的学问我怎么会懂?只是觉得此处的确是块风水宝地。只要我们把工坊都造在长江边上,那就尽得水利运输的之便,无论是采购原材料、还是出售成品,都能节省下不少的运输成本。咱们家的生意,一定能更红火呢!”
柴安风想了想:“我看婷儿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在河边建造工坊,的确是有利于运输、有利于降低成本。可大河容易发大水,万一水涨起来,把工坊淹了,那岂不是血本无归了?”
穿越之前的柴安风,就见过两三次因为山洪爆发,冲毁了建在河边的厂房的事故。山洪过后,受灾的工厂,就只剩下了一片狼藉的平地。最后还是靠政府牵头,从银行那里获得了低息、免息贷款,再加上保险赔付,工厂才没有就此倒闭。
而一千年前的南宋,可没有重视经济发展的政府,也没有不甚看重经济收益的国有银行,更不会有什么保险公司,万一遇到个大水、火灾、地震什么的,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所以,在工厂的选址上不能不慎重。
最后,柴安风和郑婷儿商量了好几遍,终于达成一项折衷的方案。
那就是在长江的支流吴江南岸建设工坊。
吴江就是现在的吴淞江,是长江口最重要的支流之一,虽然并不直接沟通东海和内陆,但只要顺流而下,就能十分便利地进入长江主航道,那就能够享受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向东可以直通东海,向西则可进入数千里之外的四川天府之国。
而除了长江之便之外,吴江本身也有其独有的优势。那就是吴江贯通苏州,又跨越大运河,有利于同临安的水运交通。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江一条天然水道,就尽得天堂左右的繁华,足可谓是得天独厚了。
并且,只要有心建设一支精锐、快速的内河水军部队,那就能从吴江出发,向南直接威胁南宋朝廷政治核心和经济核心、向北可以封锁长江航道,地理位置可以说是极其优越的了。
柴安风的说法,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
姐姐柴念云只求平安稳定,能够远离波涛汹涌的长江,她就觉得放心了。
郑婷儿讲究经济效益。不在长江之畔建厂,运输成本或许高了一些,可改在长江支流旁边设厂,也无非就是上长江大船之前先走一段小船,成本高也高不到哪里去,也是可以接受的。
孟银屏最看重军事上的得失。在华亭县无险可守的劣势下,掌握水上的优势,是唯一的选择。并且船上作战,很难发生两军短兵相接的肉搏局面,也正好符合目前自己手下两百亲兵护卫采用火器远程攻击的模式。
苏南雁对这个方案也是满意的。可是现在以盐帮为基础组建的“崇义号”镖局,所用的多是轻便小船,而要投入轰轰烈烈的长江航运,必须要建造巨舰大船,这正是盐帮的对头漕帮的优势所在。因此在大船建造完成之前,先发挥小船的优势,巩固住支流小河内的航运权,才是循序渐进之道。
见众人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柴安风便确定下来——就在吴江之侧重起炉灶,建立起足可流传千年的柴家的新基业!
从古至今,搞金融的要比搞网络的难、搞实体的要比搞金融的难、搞基建的要比搞实体的难……
柴安风兴建基地,那是既在搞实体、又在搞基建、还得自办金融,可谓是难上加难了。
可真的运转起来,却比柴安风想象中的要顺利了许多。
首先,就是资金充足。
柴安风和郑婷儿之前的“崇义号”工坊可不是白经营的,攒下了整整十万白银,被他们带到了华亭县。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就是南宋朝廷,账上看起来财政收入不少,可要让朝廷现在就拿十万现银出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钱在手,自然是心里踏实,就有了能够大展拳脚的基础。于是木材、砂土、石料等等建筑材料,随着“崇义号”郑婷儿大老板的一声令下,各地大小商贾便通过运河、长江、吴江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华亭县。
其次则是地皮便宜。
想要兴建厂房,最基础的就是得有空地。南宋时候的江南地区已经经过了深度较深的经济发展,又存在十分严重的土地兼并的情况,想要收购土地,就面临着地价高昂和地主不愿出售的双重阻力。可华亭县这里却不一样,尤其是靠近吴江、长江的地区,土地多是江水新冲刷出来的新地,严格丈量下来都属于无主之地,就算是有人先占了,也会因为此处肥力不足因而卖不了几个钱。因此,在柴安风原本就十分充裕的资金保障下,并没有付出多大的代价,就拿下了吴江之侧好大一块地皮。
然后则是柴安风手里有人可用。
这又分为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柴安风手下人才济济。
有管经营的郑婷儿、有管军事的孟银屏、有管运输的苏南雁、有坐镇中心的柴念云、有随同参赞的耶律楚材。尤其是耶律楚材,更显示出了杰出的才干,在整体规划上出了不少主意,更提出了“分门别类、逐次扩张”的原则,以计划在吴江之畔建设的柴安风的新府邸为核心,将住宅区、生产区、商业区、军事区、港口区等功能区扇形展开,既能让柴安风始终保持绝对的控制力、又能让生活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同时还保证了持续向外扩张的潜力。
第二个方面,是他从临安带来了两千八百多个熟练工人。
这些工人原本就掌握了相当的劳动和工作技能,又经过小规模的机器化生产的培养,纪律性得到了很大的增强。而古代建筑业的专业性又没有那么强,在保证建筑材料足量供应的前提下,建造工作很快就如火如荼地推行开来。第一座织坊的厂房,只花了十天时间就拔地而起,再将从临安搬运过来的新机器装备完成,又有了从苏州就近运送过来的生丝的供应,当天就恢复了生产——“崇义号”赖以成名的彩织锦缎,时隔半年之后,终于重新出现在市面之上!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