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庸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短短半月内,先得到母后的赞扬,又得到了父皇的赞赏。 这惊喜太过突如其然,以至于到他回了东宫,都还觉得有些晕晕乎乎。 东宫中,负责出城寻人的元仪还未回来,只元寿一人在。 他是负责处理尸体的,所以早早就办好了任务回到宫中,此时见李庸回宫,忙狗腿凑上去,主动禀报事情处理的结果。 李庸却完全没听他都在说些什么,也并不在乎,反正五弟现在因祸得福,更受帝后疼宠了,所以无论这件事结果怎样,五弟都不会再有危险了。 “我是不是很优秀?”沉思的李庸忽然打断元寿的汇报,问了这一句。 元寿一愣,反应过来后赶紧谄媚附和,“殿下何止是优秀,殿下简直是世界上最睿智、最博学、最有魄力之人!” “嗯。”李庸摸着自己干干净净的下巴点头,“我也这么觉得。” 元寿嘿嘿傻笑,“殿下今日进宫可是遇到了什么开心事?” “不过是被皇上赞赏了几句,不值一提。”李庸一脸谦虚,不愿多谈,很快将话题一转,“郡主回来了没有?” 元寿老实摇头。 李庸哦一声,“若她回来,叫她来书房找我。” 元寿一脸不解,“殿下去书房干什么?” 李庸白了他一眼,理所当然回答,“自然是去批奏折。” 说罢,潇洒转身,离去时还不忘背起手,像个正宗的大学士那样走路。 元寿立在原地呆呆看了会儿,一头雾水挠挠头。 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今日的殿下哪里怪怪的。 …… …… 蜀王府内,李晋靠在椅背上听着属下禀报今日城中发生之事,脸色逐渐变得有些苍白。 严武死了,和尚死了,魏王被接进宫中,皇帝大怒,下令严查…… 属下每说一条,李晋就觉得自己身体中的血液又因为寒冷而凝固了几分。 待到属下回禀完全部消息,李晋周身的气压也已经被压到了最低。 严武这个废物,自己死就算了,竟还拖累了十二给他陪葬。 李晋双拳攥紧,恨意汹涌。 他旁边立着的属下们见状,无一不被吓得瑟瑟发抖,生怕李晋一个不爽将火气发在他们身上,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好在这种忐忑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裴休来了。 裴休立在李晋身前,一如既往的行礼问安。 李晋眼皮都没有抬一下,直接开门见山,“你都知道了?” 裴休垂首应是。 李晋克制住先前怒火,平静道,“你怎么想?说说看。” 他虽然对这件事很生气,但绝对不会对裴休发火。 裴休也很清楚自己如今在蜀王心中的分量,知道他绝不会对自己发火。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恃宠而骄,反而摆出愈发恭敬的姿态来,“此事已成定局,臣认为,如今我们能做的,只有在皇上查下来前,彻底摆脱和严武的关系。” 李晋半眯着眼,“继续说下去。” 裴休道,“如今严武的罪名是刺杀皇子,而殿下此前和严武交流过于密切,很难不被怀疑,若想此事完全不被查出来,臣建议殿下当断则断,立即将严武那些心腹手下们全部杀掉。” 李晋嗯一声,心里很赞同他的说法,只是却有个疑虑,“不过陛下既然已盯上了严武,那本王要如何才能瞒过陛下将那些人杀了呢?” “这个简单。” 裴休心思一动,马上想出来一个主意,“严武的心腹里知道他与您有往来的人并不多,咱们大可先以利诱,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离开长安,等他们上路后再半道劫杀。这样一来,纵使王宜有天大的本事,也绝对查不出任何端倪。” 李晋皱眉,“那若是他们有不肯走的人又该怎么办呢?” 裴休道,“殿下可先以其亲人性命相威胁之,若还不肯走,臣愿出面替殿下解决麻烦。” 听到这句话,李晋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很好,裴大人果然从不让本王失望。” 裴休恭敬道,“能为殿下分忧,是臣的福气。” 李晋点头,又道,“不过,除了这件事,本王其实还有一事担心。” 裴休心领神会,“殿下担心的,可是那个同严大人一起被杀的和尚?” “不错。” 李晋赞赏的看着裴休,也不打算再瞒他,很快如实告知,“他们总共十二人,自本王十三岁回长安起,便一直跟随在本王左右,此事皇帝亦知晓。” 裴休沉吟片刻,“那敢问殿下,见过他们真容之人具体有多少?” 李晋道,“本王一直生活在蜀地,所以长安城里见过他们的只本王府中几个属下及严武和你。父皇多年前倒也见过,不过他那边我并不担心,一来他未必会亲自去指认尸体,二来时隔久远,想来他也不一定能认出那是本王的人。” 且还有一件事李晋没说,就是这回被他派出去的人是十二个和尚里排行最末尾那个,无论是功夫还是出现人前的次数都不算高,这就更降低了他会被人认出来的可能性。 裴休听罢,有些不解,“既然没有被认出的可能,那殿下还担心什么呢?” 李晋叹了口气,“正是因为他的身份查不到,本王才担心啊。” “你想,陛下既已下令严查,若和尚身份始终无法确定,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裴休是个聪明人,立即明白了李晋的意思,“殿下是担心,若迟迟查不出和尚身份,皇上可能会殃及池鱼,彻查全长安所有和尚?” “不错。”李晋道,“虽然陛下不能认出本王旁边和尚面容,可他却知道本王身边和尚的具体人数,一对人数便知……而且,本王也担心,陛下防患于未然,会做出些对本王和他们都不利之事。” 李晋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永平帝虽可称得上明君,却绝非仁君。 前些年长安城内曾盗贼猖狂,已经到了严武每日要抓三四十人却还是抓不尽这些毛贼的地步。 永平帝听说此事之后,当即颁下一道律法:凡盗窃者,无论窃取金额多少,一律以斩首处之。 这个律法一颁布,仅长安城内,当月就有一百多名盗贼被斩首。其中有三个人甚至只是因为路过瓜田,口渴摘了颗瓜就落到这般下场,任谁听了都要感叹一句时运不济。 而这样一个皇帝,若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查出那和尚的出身,只怕此事就没那么好蒙混过关了。 李晋忧心忡忡,“最关键本王还不能此时离开长安回去封地,不然岂非彻底坐实了本王是在心虚?” 然而裴休脸上却不见忧愁,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王爷,关于此事,臣倒是有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