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吧?齐王说袭击者可能是李唐的人,开国公你又说现场有我大梁将士的盔甲,难道我大梁有将士投靠了李唐?
说到这儿,张全义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白马寺不远处正好有一座军营。
刘鄩听闻神色凝重,若是这样,那才是麻烦事。
有什么麻烦的,直接下令查前夜有哪里的军队又不在营中的记录。既然偷袭的人有数百人,不可能轻易隐藏行踪。袁象先冷冷道。
若是查不到呢?张全义担心道。
那就扩大范围,挨个军营盘查。袁象先撇嘴道。
这恐怕不合适吧?若事情闹大,肯定会弄得人心惶惶。张全义一脸忧色。
袁象先瞥了一眼胆小怕事的张全义,有些不屑,如今可是我大梁一镇节度使、河南府少尹遇袭失踪,若不严查,传出去如何让人信服?
张全义哑然,便不再开口,而是看向在思索的刘鄩。
或许是察觉到张全义的眼神,刘鄩缓缓抬起头看向袁象先,一脸凝重,开国公,刘某还是好奇温韬到底是去干什么了?仅仅是抓捕盗匪,他会有这么积极?
或者说,他又去盗墓了?
袁象先大惊,没想到刘鄩会猜到原因,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最后在两人的逼问下,这才说道,具体的,本国公也不清楚,他只是说要借着抓捕盗匪的名义出去一些日子,具体的我也没有多问。
而且他到河南府上任也是圣上的意思,还让本国公配合。
袁象先肯定不会说他知道温韬去盗墓的,若是以前,倒也没什么。可刚刚因为昭陵一事,导致朝廷丢了关中,朝中不少人都在攻讦温韬的盗墓之举,没谁会傻着在这个时候去找不痛快。
张全义一听,脸色微变,温韬这是狗改不了吃屎吗?他去偃师县,不会是想对邙山的那些帝陵下手吧?
他自然不会说恭陵,毕竟对于盗墓贼来说,邙山的帝陵群才最有盗掘的价值。恭陵虽然不差,可毕竟只是一座皇子墓,只是被追赠为皇帝而已。
这些都不是重点,如今是温少尹遇袭,如今下落不知。袁象先着急道。
刘鄩瞥了一眼袁象先,知道这位当今皇帝大表哥肯定知道温韬去干什么,只是不想明说。当然,他也不会因为这事就去得罪袁象先。
如今得确认他是否还活着,是逃出来了,还是被人抓了,或者死在不知名的地方。若是前者,不可能现在都没消息传来;要是被人抓了,到底是被什么人抓了,是眼馋他家财的,还是李唐暗探动的手;若是死了,尸体在哪里?
刘鄩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通,袁象先却是有些不耐烦,刘都统,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温少尹也是一镇节度使,如今其遇袭失踪,可不是小事,本国公以为应该调集军队和洛阳、偃师二县的衙役以白马寺为起点,在周围寻找。
军队那里也得查,不排除是有人将领暗中投靠了李唐。
刘鄩看着袁象先着急的模样有些惊讶,犹豫一会儿后点了点头,开国公此言有理,就按照开国公的意见办吧。
张全义没想到刘鄩居然撒手不管,意外之余他也不想掺和此事,这本就是发生在开国公治下,如何调查,自然是以开国公为主。本王一介闲人,就不掺和了。
对于刘鄩当甩手掌柜,袁象先并不在乎,可张全义也这么干就不行了,他连忙劝道,魏王怎么能是闲人?魏王在洛阳多年,熟悉这里的情况,还是得协助本国公才是。
毕竟是朝廷节度使失踪,若是圣上怪罪,大家都讨不了好。
大家都讨不了好?
未必吧。
你可是皇帝的大表哥,皇帝会怪罪你?
想是这么想,但张全义还是得做做样子,笑着说道,既然开国公吩咐,本王自然遵从。有什么需要,开国公直接吩咐才是。
对于张全义的表现,袁象先很是满意。
可真正调查起后,却发现事情并不容易。
他先是严查了洛阳周边军营的情况,倒是找到一些可疑之人,严加盘问后却没有结果,反倒把军队弄得人心浮动、怨言不断。
同时,他也派了大量人手去寻找温韬的踪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可就是找不到。
至于作为知情者的白马寺和尚们,也只知道偷袭的人是穿着朝廷盔甲的将士,其他的却是不清楚。
得,这一问,又把事情弄回了原点,人证指明偷袭的人是军中之人,可袁象先又没有查到可疑之人。
这件事也在洛阳周边传的沸沸扬扬,伪梁朝廷也早已得知,可就是查不到原因。
好好一个人,被上百名手下护着,居然被人偷袭,如今生死不知。关键此时还是朝廷的一镇节度使,哪怕是这节度使有名无实,那也是朝廷大员,就这样失踪了,有损的是朝廷威名。
作为知情者的张全义却是一直派人协助袁象先,看着后者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人却找不到,他是乐得不行。
当张全武从开封回来时,张全义还是忍不住追问其中细节,全武,那天晚上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还把军队牵扯进去了,这些天袁象先可是把军队折腾得够呛。
军队?张全武一愣,一时没反应过来,不过很快他就想到当晚的情形,有了一些猜测,那天晚上的唐人锦衣卫传的都是大梁将士的盔甲,武器和弓弩都是军中的。
你觉得这些东西是唐人之前缴获带来的,还是军中真的有人投靠了李唐?张全义一脸凝重,若是后者,事情那就不一样了。
张全武连忙回道,大哥,我当时也猜过,不过我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因为最后押着温韬的唐人锦衣卫只有几十人,剩下的都连夜撤走了。
这么说来,那就真有可能是军中之人。张全义神色严肃,对了,温韬现在到哪里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