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说的可是真的?
开封,康王府。
听到自己幕僚所说的那比较详细的消息,朱友孜吃惊地站了起来。
大梁的二十万大军就这么折损在了河朔,而且杨师厚、贺德伦和王檀等数名大将或死、或不知所踪,得知这个消息,朱友孜怎么可能坐得住。
面对朱友孜的追问,幕僚连忙道,回康王殿下,此事已经传遍了开封。
杨师厚、王檀和谢彦章战死,贺德伦不知所踪,如今李唐的军队攻占了整个河朔地区。仅有朱汉宾、王彦章、张汉伦、贺瑰、戴思远等人逃回来,而且朝廷在此战折损了近二十万大军。
这二十万大军应该就是朝廷最精锐的军队,如今一战皆损,短时间内朝廷面对李唐就会处于不利境地。
怎么会这样?二十万大军怎么可能就这么败了?这才一个多月。
杨师厚、贺德伦和王檀都是一方大将,怎么可能都战死?朱友孜头摇地跟个拨浪鼓似的,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这。。。幕僚有些犹豫,或许是想到什么,却不知道该不该说。
难道你知道原因?看到幕僚这欲言又止的表情,朱友孜有些疑惑。
幕僚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回殿下,坊间有些传闻,但下官也不知道是其他不满朝廷人故意博人眼球,还是李唐的暗探散播的消息,便不敢向殿下说明。
不妨说说看,本王也想听听坊间都怎么传的?朱友孜一脸好奇。
幕僚低着头,露出一丝得逞的笑容,但很快隐去,回殿下,坊间传闻之所以此战朝廷败于唐军,是因为朝廷在作战时,谋害邺王杨师厚、试图趁机控制魏博,所以造成魏博军队叛变,并投靠唐军。
此事事关朝廷颜面,下官也不确定是否属实。
居然还有这层原因?朱友孜颇为惊讶,眼珠一转,露出一丝冷笑,本王倒是觉得此事是真的。
下官愚钝。幕僚知趣地藏拙。
先生估计是一时没想到。本王那三皇兄当初登上皇位就是靠的邺王杨师厚支持,否则他怎么可能击败朱友珪,坐上皇位?
只是邺王杨师厚坐镇魏博,手上有精兵十万,本王那三皇兄也很怕,之前不是说杨师厚身体不好,估计就动了歪心思。朱友孜很有信心地猜测道。
幕僚脸上颇为不忿,殿下,朝廷此举不就是自毁长城吗?邺王即便是拥兵自重,但毕竟是我大梁的重臣,而且有他在,唐军根本无法南下。
如今局面,唐军饮马黄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打过来。
肯定是赵岩那些人出的馊主意,三皇兄就知道听他们的,现在还猜忌本王等一众兄弟。提到此事,朱友孜不仅恨朱友贞,也恨进谗言的赵岩等人。
除此之外,下官还听说天平军节度使张汉伦在博州一战临阵脱逃,舍弃天平、泰宁等四万大军,导致被唐军全歼。
而张汉伦只带了数百人逃至郓州。见朱友孜情绪激动,幕僚不禁再加了一把火。
什么?还有这事?听到这个消息,朱友孜更是愤怒。
下官也是听说,但张汉伦的确逃回了郓州,下官今日看到张汉杰还进宫去为张汉伦求情。幕僚自然不会做的太过,一切让朱友孜自己去猜。
张氏兄弟都是一群蠢货,也不知道三皇兄怎么想的。如军不能再这么下去了,若是大梁继续被他们这么折腾,迟早得完蛋。
父皇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不能就这么败了。说着朱友孜就准备出府,很是着急。
殿下这是要去哪儿?幕僚大急,连忙喊道。
本王去宫中劝劝三皇兄。朱友孜头也不回地说道。
殿下不能去啊,圣上对张氏十分宠爱,而张氏兄弟也是最开始支持圣上登基的。
如今圣上本就猜忌殿下,若是殿下此去皇宫,肯定会无功而返、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幕僚急得也顾不上其他,指着开口大喊着。
听到杀身之祸,都快走出书房的朱友孜停下了脚步,疑惑地转过身看向幕僚。
先生为何说本王进宫为招来杀身之祸?朱友孜隐约想到一些,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殿下忘了郢王朱友珪吗?圣上本就得位不正,所以才对郢王除之而后快,对殿下几位亲王都大加监视。
殿下若是表现出对朝堂之事过于关心,张氏兄弟等人若是趁机进谗言,说殿下有异心,圣上会如何处置?幕僚苦口婆心地劝道。
他肯定会杀了本王的!
朱友孜神色平淡地说道。
都是兄弟,他何尝不知朱友贞的性格。
所以殿下切不可胡来,朝中还有敬翔这些重臣,他们自会向圣上进谏,何必殿下去出头,平白惹来圣上猜忌?
朱友孜点了点头,眼神焕发出异彩,先生说的有些道理,不过先生也提醒了我一句。
二皇兄得位不正,三皇兄何尝不是?
幕僚听着话,心里不禁嘀咕,不知道是否是自己所猜测那样,只能旁敲侧击,殿下慎言。
怕什么?这里有没有其他人,难道先生会把这里的话外传不成?朱友孜撇嘴道。
幕僚大惊,吓得脸色惨白,连忙解释道,下官对殿下忠心耿耿,天地可鉴。
先生这是干什么?朱友孜哭笑不得地扶起幕僚,说道,本王对先生还是很相信的。若本王真的有心改变现状,先生可有良策?
这。。。幕僚也没想到朱友孜这么着急,迟疑了一会儿说道,如今局势,圣上掌控着禁军,朝中又有赵岩等奸佞之臣,殿下想要改变现状并不容易。
依下官之见,殿下不妨静观其变,不要过多过问朝局之事。暗中跟敬翔等老臣交好,等时机成熟,这些人或许会成为殿下助力。
敬翔?朱友孜听闻点了点头,本王明白了。既然先生建议本王不过问朝局之事,那就麻烦先生派人去约贺王,就说本王要跟他一起打马球。
下官明白!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