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一瞥,但正在认真观察众人反应的杨师厚察觉了这不经意的一瞥。
当着这么多人,他不好问,但自己这个幕僚的意思好像是怀疑朱汉宾?甚至贺德伦?
杨师厚也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猜对了幕僚的意思,但如今情形,他暂时无法亲口确认。就算是确认了,也不可能因为幕僚的一句话就怀疑手下大将吧?
提前泄露行踪应该不至于,想来是唐军的统帅猜到了,提前有了应对之策。杨师厚最终决定暂时相信,这个时候不能因为此事起疑心。
邺王言之有理,是属下孟浪了!王参军连忙请罪。
无妨,你也只是分析原因,并没有什么不对。杨师厚这句话算是让王参军的嫌疑彻底洗清。
就算是之后其猜测有内鬼,但不会怀疑王参军,这就是后者的聪明之处。
启禀邺王,贝州兵力薄弱,难挡唐军兵锋。末将愿意领兵增援贝州,为邺王守住贝州城。朱汉宾立即起身说道。
在那一瞬间,杨师厚有些想答应的。
可想到朱汉宾之前的败绩,他又有些担心,自己手中的兵力所剩不多,经不起朱汉宾的折腾了。
朱刺史还是留守魏州吧,增援贝州之事,由本王亲自领兵三万北上。只是这些兵力有些不足,可能需要贺帅这边支持。说着杨师厚看向贺德伦。
王彦章让自己折损了一万余军队,加上已经抵达贝州城的几千军队,杨师厚手中并无太多的兵力可调动。
这三万人是最大限度可以调动的机动兵力,不然就得从其他各州抽调,那有悖他的计划。
既然贺德伦带着五万军队来增援,总不能什么事都不做吧?
贺德伦听闻当即点头,一切依邺王的意思。贺某率领的大军在博州集结,除了谢彦章率领一万军队正在来魏州的路上。若全部是来魏州,有些不便。
贺某的意思是由张国舅率领剩下的四万军队从博州前往清平,然后与邺王的大军在贝州境内汇合。
若是邺王不放心,贺某这就让谢彦章率领那一万军队回去,然后一起从博州出发。
贺德伦说话时十分认真,仿佛真打算回去似的。
杨师厚当即抬手,贺帅不必如此麻烦,可以等那一万军队抵达魏州后再出发。
谢邺王体谅。贺德伦连忙谢道。
既然贺帅不反对,那就这么定了。杨师厚想了想,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贺德伦只是率领一万军队来魏州,主力在博州,自己也在魏州留了兵力,想来防守应该没问题。
想通这点,杨师厚心里也放心多了。
当天晚上,王彦章就带着伤赶回了魏州。
当他一身伤出现在杨师厚面前,不顾身上的伤口崩裂,直接跪在杨师厚面前,负荆请罪。
末将无能,导致损兵过万,请邺王责罚。末将愿意辞去刺史一职,以谢此罪。
本来杨师厚还很生气,可看到王彦章身上的那些伤都开始流血,还是不忍责罚这位猛将,当即双手托着对方肩膀,扶起对方,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这伤没事吧?快叫大夫过来给王刺史包扎伤口。
是,邺王。
邺王,末将的伤都不是致命伤。只是想到折损那么多将士,末将实在没有脸面见邺王,也愧对了邺王的信任。起身后,看着一脸关切的杨师厚,王彦章充满了愧疚。
对于这次遇袭,你怎么看?没有旁人,杨师厚还是没忍住。
他看似原谅了王彦章,但不代表他就对这次战败不关心,毕竟是一万多军队,就这么白白战死。
王彦章仔细回想了一下战场情形,整理了一下便回道,回邺王,末将遇袭时,大军正好有三成左右的将士过了河。
而唐军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杀来,显然是计划好了的。这个时候末将的军队,正在渡河,无法展开有效的反击,所以才会被唐军的骑兵直接冲散。
你认为是唐军提前得知你的行踪,还是有人泄露了军情?杨师厚也想听听王彦章的意思。
王参军的话,他一直记着,他也认可这两种可能。
王彦章听闻神色严肃,继续解释道,末将的军队在途中两次遭遇了唐军斥候,前后只有两三刻钟。
若是白日,或许有可能是提前猜到了会有援军。可唐军领兵之人是阎宝,在对战时,他说了一句‘等候末将多时’的话,可见他知道是末将领兵。
说到这里,王彦章就没继续说下去了。
若只是猜到有援军,阎宝不应该说出等候王彦章多时的话才是。可对方偏偏说出了那番话,这意味着对方提前就知道是王彦章领兵。
很显然,有人泄露了军情。
你的意思是会有泄露你的行踪?杨师厚脸色不太好看。
末将不敢胡乱猜测,请邺王明断。王彦章知道这种话不能说的太多,他虽然也很好奇是谁泄露了军情,但却不能明确表态。
杨师厚神色阴沉,看向一旁的王参军,想起白天的事,便好奇问道,王参军,你白天那话,是在怀疑朱汉宾?还是贺德伦?
听到叫自己,王参军连忙回道,回邺王,属下也不是怀疑谁,只是觉得有些蹊跷。
有何蹊跷之处?
按理说,贺帅没必要来魏州,朝廷大军可以直接从博州前往贝州,但贺帅却来了,而且还带了一万军队,这是其一。
其二,贺帅带的军队却在路上,王刺史的军队便遇袭了。这种情况下,邺王势必会出兵增援贝州,因为军情紧急,没法等贺帅所率的那一万军队。到时候邺王离去,魏州兵力薄弱,而贺帅却率领一万朝廷军队却在魏州逗留。
其三。。。
王参军本想继续说,王彦章直接开口打断,王参军是怀疑朝廷要对邺王动手?别玩朱刺史还坐镇魏州,以谢彦章那一万军队,想来不足以控制魏州。
王参军有些犹豫,请示般地看向杨师厚,后者点了点头,继续说。
谨遵邺王之命。王刺史所言并非不可能,朝廷对邺王忌惮已久,如今朝廷派出大军增援魏博,本就值得怀疑。
除了贺帅率领的五万军队,还有数万军队在南边的卫州。到时候邺王率领大军与唐军激战,而朝廷趁机谋夺邺王基业,又该怎么办?
至于朱刺史,他可是太祖的义子,圣上的义兄。前些日子,朱刺史跟朝廷来人有过接触,不得不防。这就是属下说的第三个蹊跷之处。
王参军,你这是何意?朱刺史乃邺王手下大将,对邺王忠心耿耿,岂容你一介参军就敢污蔑朱刺史?听到王参军分析,王彦章并没有放心,反而认为这是对方的诬陷。
王参军没想到王彦章这么激动,连忙对杨师厚行礼,邺王明鉴,属下所言,都是发自肺腑,一切都是为了邺王着想。
你的忠心,本王知道。杨师厚皱着眉头,但还是开口安抚王参军的情绪。
启禀邺王,末将依然不相信会是那样。正是有邺王坐镇魏博,这才没让唐军南下,朝廷怎么可能自毁长城。情绪激动的王彦章依然不愿相信。
杨师厚眉头微皱,最后说出了一个原因,在之前,朱汉宾跟朝廷的人私下见过。包括郑珏、张汉融来魏博那一次,他跟张汉融私下见过,据说还曾密探过。
若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本王不会让朱汉宾负责粮草。
王彦章听闻有些惊讶,这怎么可能?难道因为上次在潞州战败,所以心生怨隙?
王刺史,朱刺史有可能是因为邺王的身体。王参军说道。
邺王的身体?王彦章有些疑惑。
杨师厚笑着道,虽然有些不舒服,但无大恙,只是没想到会有人因此心生不轨之心。
说到后面,杨师厚的脸色有些阴沉,显然很生气有人背叛自己。
王彦章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邺王,此事关系重大,若是误会了怎么办?而且大敌在前,朝廷应该不会如此不顾大局才是。
王刺史,是不是真的,一试便知。王参军建议道。
怎么试?王彦章一愣。
。。。。。。
贝州渡口一战后,唐军便加快了攻势。
李定江率领军队先后攻占了贝州东北方向的历亭、武城二县,并修建浮桥,让大军渡河。
李嗣源的主力包围了贝州城,然后由李从珂率领一支偏师南下,想要趁机攻占临清县。
若是这样,那么唐军就在形成一个包围圈,让贝州彻底陷入包围圈中,而唐军主力却绕过贝州,直接想在运河南岸跟梁军展开决战。
而在背后指挥的却是李柷。
而且在梁军不知情的情况下,四个团的神机营已经抵达了冀州,准备给梁军一个大礼。
按照打法,王彦章在贝州渡口损失惨重,杨师厚肯定不会放弃贝州城。所以肯定会出兵增援,而李柷的设想就是来个围点打援。
启禀李都统,圣上刚刚派人送来旨意,说是接下来的仗由李都统自行指挥。并且派来了四个团的神机营,已经抵达冀州,正在南下的途中。
运河以北,历亭县县衙,一队禁军护送一名宣旨的宦官来到李定江面前。
李定江被任命为魏州北面行营都统,李嗣源被任命为魏州西面行营都统。
李定江结果圣旨看了之后,心中不禁充满喜悦,终于可以大展拳脚。
送宣旨的公公去休息。李定江吩咐道。
属下遵命!
很快,他来到一副地图面前,看着那幅河朔地区的地图,当即问道,安东兵到哪里了?
此次南下,李定江留下了河北兵驻守冀州城和枣强县城,除此之外,左右羽林军的辎重厢也未跟随一起,而是专门负责运送粮草。
相当于他只带了四万禁军,一共是一万六千骑兵和两万四千步兵。
这个兵力面对魏博和伪梁朝廷的援军,并不占优势,于是他在等那两万安东兵。
这两万安东兵是从幽州都督府和妫州都督府抽调,分别是五千骑兵和一万五千步兵。
虽说如今契丹陷入争夺可汗的内乱之中,但朝廷也不敢过多抽调安东都护府的军队,连安东都护府直属的一万骑兵也未抽调,而是从下面的两个都督府抽调了两万人。
加起来,李定江手上就是六万步骑,实力强盛。
更别说圣上还派来了四个团的神机营。
有了神机营,他倒是想看看杨师厚的银枪效节军是否真的那么强大。
之前潞州一战,银枪效节军就不能力敌神机营,相信如今也不会。
回李都统,安东兵的前锋已经抵达枣强县城,预计两日内便可抵达武城。
两日内?李定江沉吟了一会儿,倒也来得及。吩咐右羽林军,派三千骑兵去冀州接应神机营。
告诉右羽林军,一定要确保神机营的安全。
他知道神机营是圣上的宝贝疙瘩,若是不保护好,他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战场上死伤没问题,可要是在去战场的路上出了问题,李定江肯定会担责。
属下这就派人传令。
梁军的情况是否查清?
回李都统,根据斥候和锦衣卫传来的消息,杨师厚将率领三万魏博军北上,按照行程可能已经抵达馆陶县或者永济县;伪梁朝廷军队这边应该快到清平县。
给右羽林军传令,让其派出部队,试着攻占夏津县。要是可以,直接攻打伪梁朝廷军队的前锋部队,看看这支伪梁军队的战力如何。
其实按照最初的计划,唐军其实不该在运河以南跟梁军作战,而是计划在贝州附近决战。
毕竟唐军有强大的骑兵,又有神机营,正面决战并不怕梁军。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梁军行动迟缓,虽不知原因,但唐军却不想坐等,这才越过运河,把战场设在运河南岸的魏博腹地。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