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18章 重回河西(十三)(二...

    凉州城。

    唐朝时期的凉州是凉州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政府采取足兵足食及屯田、屯牧等措施,人民休养生息,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

    当时的凉州是中西商贾云集和物资集散之地。

    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左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可见唐代凉州便利的交通、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商业贸易。

    可惜这是安史之乱前的凉州。

    安史之乱没多久,公元764年吐蕃攻陷凉州。

    凉州的失陷,也正式标志唐朝在整个河西和西域统治崩坏。

    失去了凉州,唐王朝直接跟西域断了联系,之后几十年,吐蕃一步步蚕食河西和西域各地,最终随着安西四镇的全面陷落,而彻底终结。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第一次收复凉州还是张议潮率领归义军击败河西的吐蕃军队,夺回了凉州在内的十一个州,并向朝廷献上十一州地图户籍。

    但那个时候的唐王朝已经力有未逮,加上被称为‘小太宗’的宣宗李忱,在位时间不长,接任者又是个昏君,导致国力衰退。

    张议潮死后,河西局势严峻,归义军也陷入内乱之中,若不是当初为了制衡归义军,唐王朝派了几千军队进驻凉州,恐怕如今的凉州早已又成了吐蕃人的囊中之物。

    此时的凉州城比较荒凉。

    几个月前,城内土豪勾结温末和吐蕃六谷部的人造反,差点攻破了凉州城。好在城内动乱很快被平定,但那三千来户各部族百姓却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时任凉州刺史韩强下令召集城内全部汉人青壮,给他们发放武器,用于稳住城内局势和守城。

    之后的两个月内,城内的各部族百姓发动了两次叛乱,但都被镇压下去,加上城外还有温末和吐蕃六谷部联军的攻城,跟半年前相比,人口减少上万人,约占整个凉州城百姓的三分之一。

    在战前前,凉州城的人口并不多,蕃汉比例几乎持平,大约六千五百户百姓,一共三万八千多人。

    经过几个月的动乱,只剩下两万多人。

    死人方面,以部族百姓较多,大约有七千多人,青壮只占一半,但参与叛乱的那几个部族势力,青壮基本都被韩强下令斩杀。

    汉人这边,大约死了四千多人,主要以青壮为主,其中将近四千人都是战死的守军或者后来参与守城的城中青壮。

    凉州城内,原本守军加汉人青壮大约有八千多人,如今战死一半,损失不可谓不大。

    继续守下去倒也问题不大,只是没有援军的话,城内的士气会眼中下滑。

    若没有之前城内的三次叛乱,以凉州城的城防,吐蕃人就算是来几万人也问题不大。

    守城方面,唐军自忖不惧吐蕃人。

    只是三次叛乱,让唐军实力损失不小,还得防备其他部族。而且还不能用铁血手段,否则那些本来没参与叛乱的部族百姓也会造反,这就牵制了城内守军不少兵力。

    此时的刺史府,有四人正坐在一起,四人的脸上看不到多少神采。被围城数月,各自心情也越来越糟。

    上座之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精瘦男子,仔细看的话,跟韩逊的轮廓有些相似。

    此人就是韩逊的堂弟,名叫韩强,凉州刺史。

    朝廷一直有凉州节度使的建制,但最近几十年都是由灵武节度使兼任凉州节度使,所以主事人还是凉州刺史。

    毕竟只有一州之地,如今的凉州人口凋敝,只有几千户百姓,也就内地一个下州的标准,甚至还不如其他很多下州。

    在失陷吐蕃前,凉州一共五县,即姑臧、神鸟、天宝、昌松和嘉麟五县。

    其中姑臧县和神鸟县同城分治,凉州西城属神鸟县,东城卫姑臧县;这是之前,如今只复设了姑臧县,神鸟县被废止了。

    天宝县被温末人占据,嘉麟县被甘州回鹘占据,昌松县被吐蕃六谷部占据。

    所以凉州看似一州之地,实际上只有一县之地,其他地方都被温末人或者吐蕃人占据。

    刺史,根据斥候传回的消息,吐蕃人又在制作攻城器械,恐怕十天内就会发起新的攻势。

    节帅那边的援兵怎么还没来?若是在这样下去,我们能不能守住凉州城还一说。旁边有一名穿着盔甲的中年将领神色担忧地说道。

    陈都将,节帅那边也不好过。如今城内粮草还算充足,吐蕃人又不擅长攻城,若是坚守,还是能守住。韩强耐心劝道。

    要不跟吐蕃人求和吧?这时,作为凉州的长史马琪突然开口道。

    奇怪的是,众人并未太惊讶,显然这事并不是第一次提出。

    马琪,凉州长史,同时也是凉州本地大族,其祖父早年跟随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河西十一州,是张议潮的亲信。

    马家早年本就是凉州本地大族,搭上归义军这艘船后,一跃成为凉州汉人的领袖之一,而作为马家族长的马琪自然就成为了凉州长史。

    马琪这么说,其实也代表了一部分城内汉人大族的观点。

    城内的汉人对于大唐并不都是很忠心,他们很多人都是从吐蕃统治时期过来,为了活命,甘愿妥协,接受吐蕃人的统治。

    即便是凉州之前几度易手,他们这些本地大族都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统治者而已。

    议和?我反对议和。马琪话音刚落,一旁的凉州司马王忠,当即表示反对。

    王忠,你什么意思?议和对我们是最好的选择。见本应该作为盟友的王忠居然反水,马琪有些愤怒。

    跟马琪一样,王忠也是凉州本地人,但又有些不一样。

    王忠祖父是几十年前奉朝廷命令,驻守凉州的两千五百名郓州兵之一,虽说在凉州生活几十年,但跟冯琪这样在凉州上百年的本地大族不同。

    在场的一共四人。

    分别是代表灵武的刺史韩强和骑将陈如彬,后者掌握着凉州骑兵。

    冯琪代表着那些在河西生活了数代的本地家族势力,这些人虽然也是汉人,但跟本地部族豪强关系密切,对于大唐的忠心并不是那么强;

    王忠则是代表那两千五百名郓州兵后裔的利益,一直期待王师重新归来。

    只不过王忠是去年才被提拔为州司马,加上当初的郓州兵后裔在这些年的战斗中死伤不少,实力其实不如灵武系和本地系。

    议和有什么好?难道又让我们臣服于吐蕃人?我已经受够了!王忠反驳道。

    臣服又怎么了?总比没了性命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冯琪辩解道。

    他是深谙此中道理,所以不管是温末人执掌凉州,还是韩逊执掌凉州,他都是凉州的长史,没有变过。

    好了,本刺史还没死呢!韩强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两人的争论无疑是把他这个刺史没放在眼里,也就是现在手中兵力不足,否则哪至于让二人在这里争论。如今城中的军队,也有一部分是从二人所在的两股势力中抽调的,若无这两股势力的支持,他也守不住凉州城。

    冯琪没管脸色不太好看的韩强,继续道,刺史,如今援军不见踪影,我们应早做打算才是。

    冯长史的意思是?韩强阴沉着脸问道。

    跟城外的吐蕃和温末人联系,看他们如何才愿意退兵。冯琪说出了他一直在提的建议。

    韩强有些犹豫,在他思考的时候,厅内的气氛安静地有些过分。

    陈如彬有些没底气,冯琪神色淡然地饮着茶,王忠却有些着急。

    唉!

    过了好一会儿,韩强叹了口气,大手一挥,这件事就由长史负责吧,若是能付出钱粮上的代价能让吐蕃人退兵,可以试着谈谈。

    刺史!

    王忠着急地站起来想要阻止,韩强举起手制止,先谈谈再说!

    冯琪露出满意的笑容,起身回道,刺史放心,下官一定想办法让吐蕃人退兵,而且尽可能为凉州争取最小的代价。

    。。。。。。

    启禀李都督,前面那座城池就是大唐以前的昌松县,如今被六谷部的一股势力占据。

    六谷部是以阳妃谷、洪源谷、浩门谷、庄浪谷和东大河谷等六个河谷的部落组成,主要是吐蕃人和温末人,也是凉州境内最大的部落,拥有一万多帐部族,并且这几年扩充十分迅速。

    六谷部中,以阳妃谷的实力最强,大约有五千多帐,其他几个山谷一千多到三千多帐不等。

    距离昌松县大约十数里的山坡上,宗哥很详细地给李存进介绍着六谷部的情况。其实在六谷部组成联盟前,相互的实力都不强,但一旦联合,却成了拥有一万多帐的大部落。

    附近的有六谷部的什么势力?各自实力如何?李存进问道。

    昌松县城这边是洪源谷,实力不强,只有两千帐左右;南边还有庄浪谷,同样也是只有两千多帐。

    如今六谷部的主力应该都在凉州城外,想来族地留守的士兵并不多。宗哥‘不经意’地提醒道。

    李存进微微眯眼,当即有了主意,并大喊道,周副使!

    末将在!

    你率领你的一个骑兵团,去灭了庄浪谷的六谷部逆。不论老幼,一个活口不留,战后拿敌人的耳朵来请功。

    末将遵命!

    拓跋顺!

    请都督吩咐!

    带着你陶勒部的勇士听从周副使的指挥!

    拓跋顺领命!

    第三团跟本副使出发!

    陶勒部的勇士们,出发!

    在隆隆地马蹄声中,周副使和拓跋顺率领两千多骑兵离去后,李存进这才调转马头,对着身后的将士大声道,大唐的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眼前就是六谷部逆贼,杀了他们,夺回属于我大唐的领土。

    杀!

    杀!

    早已列好阵的大军,在李存进的一声令下之后,便浩浩荡荡地杀向了昌松县城。

    正如宗哥所说,这里的六谷部主力都去了凉州城外,留守的军队并不多。

    这场战斗,对于唐军来说,毫无疑问是一场碾压式的屠杀!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