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难道您真的要在这求知书院就读?”
求知书院门口,一辆马车前,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在随从的搀扶下,走下了马车。这个年轻人正是韩毅,而今天正好是八月初一,求知书院开学的日子。
韩毅甩开随从的手,抬头看了一眼这求知书院的牌子,那龙飞凤舞的字体也吸引了他的眼球,跟常见的字体倒有些不同。
这自然是李柷的瘦金体,只不过并没有流传开来,所以知道的也仅限于朝中一部分人,普通人并不知道。
“为什么不呢?这求知书院的院长乃是以太子少师致仕的大儒,在这里肯定能学到不少知识,更别说这里更有圣上的题字。”韩毅拿着一卷书,看着眼前人来人往的求知书院,双方炯炯有神。
“四郎,看这里学到的知识可以参加科举吗?当今情形,惟有考中进士,四郎才能得到节帅的重视。”随从担心道。
“考中进士?哪有那么容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很多人究其一生都考不中进士,我哪里有那个本事。”韩毅自嘲道。
当然,作为读书人,谁不想考中进士。只是进士的难度太大,很多人这才退而求其次,去考明经、明法、明算这些科目,就是想要通过其他路进入仕途。
只是其他科毕竟不如进士科吃香,进士出身,只要不是那种不会做人的,六部的一二把手是板上钉钉的,甚至可能拜相。目前朝廷并没有宰相一说,但也是迟早的事。
韩毅自然会去考进士,除非实在看不到希望,他才会退而求其次,去考明经。
见自家四郎如此固执,随从也只能作罢,不再多劝。
“你先把驾车回去,等散学后,再来接我。”韩毅叮嘱了一句便带着一个书箱进了书院大门。
求知书院有规定,除了学生外,学生的亲属和书童都不能入内。书院免费提供三餐,除了午餐在书院外,早晚餐不强求。因为不少学生不是太原城内人士,考虑到路途较远,特免费准备住宿之地。
住宿则是两人一间,除了床之外,还有一个较大的书桌,用于写字。
至于学习内容,不像国子监诸学那么单一,而是很多科目都要学:四书五经、唐律、算术、书法,还有骑射都会涉及。
这些东西都是在报名时,书院发的那本简介上说的,所以韩毅也都知道。
虽说韩毅是韩逊不重视的一个儿子,但毕竟是节度使之子,条件自然比普通人好。来求知书院的学生多是寒门子弟,家境普通,韩毅一来就穿着名贵丝绸制作的圆领袍衫,在这一群寒门学子中,格外的引人瞩目。
八月初一是开学之日,自然是司空图要召开一个类似于后世的开学典礼,地点就在刻有李柷写的那‘横渠四句’的石碑面前的空地上。司空图首先就是给一众学子讲解这四句话的意思,以此勉励一众学子。
司空图的年龄也偏大,讲了一会儿就有其他博士和助教代劳,后者讲的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因为学子众多,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要进行一次考试,来分班级。
韩毅觉得这一切都有些新奇,在灵州,他都是由专门的先生教导,这种学堂的读书方式,在他眼中很是新奇。
众人也都听得比较认真,这时韩毅突然听到学院外面传来异响,等他回过神来,边听到有一个尖尖的声音响起。
“陛下驾到!”
听到这话,韩毅有些震惊,没想到书院开学第一天,圣上亲临,这无疑让一众学子激动不已。可圣上驾临,他们作为读过书的人,深知礼仪,虽然眼中充满激动之色,也不敢喧哗造次,都纷纷躬身行礼。
韩毅在来太原之前,就听折从阮提过圣上,这些日子更是被圣上的四句话打动,所以对那年轻的身上很是好奇,也不禁微微抬头。随后一位穿着赤黄色龙袍的年轻男子出现在他的视线之中,院长司空图和一众书院的博士、助教也都纷纷前去迎接,并行礼。
整个现场保持着肃静,直到李柷来到正前方的小高台上,看着眼前这几百人,一股豪情由内而发。环视一周,李柷的视线停在了一个年轻的学子身上,倒不是他认识这个学子,而是在一众衣着普通的寒门学子之中,这位年轻学子却是穿着名贵丝绸制作的锦衣,有些另类罢了。
“陛下,那是灵武节度使韩逊的四子,名叫韩毅。”一名博士迫不及待地解释道。
这位博士的冒失行为,让司空图有些不满,就待他准备低声训斥的时候,圣上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司空爱卿。”
“老臣在。”司空图连忙躬身行礼。
“这两日,统计一下书院学生的衣服尺寸。既然是书院,就应该有一个书院的样子,后面书院要有统一的服饰。不论这些学生出身何等家庭,在书院都一律平等,若是在这里拼家世,有违朕的旨意。”李柷淡淡说道。
而且李柷还决定了,这统一服饰的材料也不需要太好,就普通的绸缎即可。
司空图听闻一愣,看了一眼那身穿锦衣的韩毅和周围穿着都比较普通的学子,心下便明白了,当即回道,“陛下放心,老臣马上就吩咐人去统计好。”
严格来说,求知书院并不算私学。皇帝无家事,虽说求知书院的钱银都是李柷提供,但书院的博士和助教,却来自国子监诸学和新近考中科举的学子,都有品级在身。
闲话不多说,到了李柷装逼的时候,他自然不会错过。咳嗽了一声,他便开始给眼前这些基本在十几岁的学生开始了又一轮的洗脑。
李柷亲自出席求知书院的开学仪式,也在朝中引起了轰动,但有一件事的发生却让这个事很快被压下了。
大唐天佑六年八月一日,刘守光在幽州自称大燕皇帝,建立大燕政权,改元应天,任用王瞳、齐涉为左右丞相,以幽州为都。
刘守光也成为继朱温、王建后,第三个藩镇称帝的人。
刘守光称帝对于普通朝臣来说,无疑是如一阵惊雷,震得头皮发麻。但对于李柷、李存勖等人来说,倒也是意料之中,毕竟刘守光早就有称帝的想法,加上李存勖在从中怂恿,称帝的速度自然就加快了。
李存勖对此本来也不是太惊讶,可原本的激动之情,在得知另外一条消息后,便神色阴沉。
在刘守光称帝后,居然杀了朝廷派去的使团一行,包括卢质。只有副使李承勋逃了出来,把这个消息带到了太原。
李存勖没想到刘守光居然杀他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自然是勃然大怒。
“刘守光,新仇旧恨加一起,这事,本王跟你没完。给兵部、吏部、工部和刑部四位尚书,还有左右神威军的、右羽林军的三位大将军和大同节度使、昭义节度使等传信,上书朝廷,本王要出兵讨伐刘守光,不报此仇,本王誓不为人。”
李存勖用着最大的声音怒吼着,整个大殿内外,都能听到他的咆哮声。侍奉的宦官、宫女都瑟瑟发抖,生怕晋王因此事牵连他们。
于是在第二天,接连几天便有不少大臣呈上奏折。开始是朝中要员,随后是禁军将领和地方藩镇,清一色都是李存勖一系的文武官员。但随着刘守光称帝一事的发酵,赵观文、韩偓等忠于李柷的文武官员也都开始上奏。
“陛下,中书省又送来一批奏折。”
李柷在跟张承业下棋的时候,李愚则是让人抬着一大摞奏折来到近前,虽然不想打扰圣上的雅致,但中书省那边一直在催促,也让内阁这边的压力很大。
李愚等人虽说是天子近臣,可毕竟只是五品官,中书省的压力也让他们有些承受不住。
“都是什么内容?”李柷头也不回,双眼都看着棋盘上的棋局,思考着该怎么落子。
“回陛下,都是希望朝廷出兵讨伐刘守光的奏折。中书省那边天天催促,不知。。。”
没等李愚说完,李柷脸色一变,直接把棋盘掀翻,起身怒道,“烦不烦,这些日子,天天都是这些内容,就不能让朕过几天舒心日子?”
“陛下息怒。”
李愚也没想到会出现此等变故,连忙行礼请罪,周围的宦官宫女更是吓得魂不附体。
“陛下!”张承业整理了一下官袍站了起来,躬身道,“陛下,朝中如此多的大臣都建议出兵讨伐刘守光,民心难违,还望陛下三思。”
李柷的神色稍稍有些缓和,犹豫了一会儿,一脸不悦地说道,“传旨去中书省,明日太原城中五品以上官员取消休沐,上朝商讨刘守光称帝一事。”
明日是八月二十,正好是百官休息的时候。
李愚听闻,连忙行礼,“微臣遵旨。”
“下去吧!”
李柷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赶走了李愚等人。在几人的身影消失,李柷的脸上便露出了笑容,哪里还有之前十分生气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