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奴推荐邢州刺史李存审!”
张承业又开始发言了。
不知道怎么回事,李柷、张承业几人形成了一股默契,因为深知李存勖的性格,只有他们反对的,李存勖才会同意。基于李存勖这个性格,李柷等人自然就能想出相应的对策。
按照计划,他们要让李存审去担任天德军节度使,可直接这么提议,却是不行。李存勖不过是一个年轻人,哪里会是李柷、张承业几个老奸巨猾之人的对手。
看到张承业推荐李存审,李存勖有些坐不住了,他对任圜使了一个眼色,后者意会后,当即开口。
“陛下,臣以为李建及可为右神威军大将军。”
“陛下,臣推荐左羽林军将军李存敬为右神威军大将军。”捣乱的孟知祥来了。
“李存敬没什功劳,怎么能担任禁军大将军。”任圜神色不悦地看着孟知祥。
“李建及又有什么功劳?就凭他在战场那点小功劳,就成为禁军大将军不成?”孟知祥也毫不示弱地反驳道。
“陛下,臣认为可以有工部史尚书出任右神威军大将军。”这时,朝中第一大喷子赵观文又上线了。
对于史建瑭改变阵营,赵观文很是不齿,干脆眼不见心不烦,把对方弄出朝堂,换一个人来担任这个工部尚书。
照理说史建瑭应该不满才对,可他心里宁愿去担任这右神威军大将军,因为工部就是个清水衙门,在六部的地位最低,对于武将世家出身的他来说,的确无趣。与其在工部尚书一职上碌碌无为,还不如去军中算了。
可他想,李存勖不想,因为工部这个位置,他不能丢,这可是好不容得到的一部。
“臣认为工部史尚书熟悉工部事务,此时调任右神威军大将军有些不妥,望陛下可以另择他人。”李存勖也亲自下场参与了这场争锋。
他下场虽然有些掉价,但效果却是不错,起码朝臣中一时间无人反驳他。
“依晋王的意思,谁接任这右神威军大将军一职比较合适?朕倒是觉得李存审比较合适,他在柏乡一战中功劳不小,既然金城县伯已经嘉奖了,他应该也得嘉奖才是,否则天下人就会说朝廷不公。”李柷开始进逼,他倒想看看李存勖要怎么反驳。
“陛下,臣以为李存审担任右神威军大将军有些屈才,可以另选其他职位封赏。”李存勖回道。
因为李存审之前就是从左龙武军大将军一职上调任邢州的,如今再回来担任禁军大将军表面上的确不合适,所以李存勖才会以这个理由反对。
但其实不然,左龙武军和右神威军不一样,后者可是沙陀精锐,不仅有原来的黑鸦军,还有李嗣源一手训练的横冲都。李嗣源出任邢洺节度使,肯定不可能带走右神威军,最多带走千八百人,谁都想掌握这支军队。
“那晋王以为李存审该如何封赏?回朝廷担任工部尚书?还是藩镇节度使?”李柷逼问道。
对于这个选择,李存勖一时间有些为难。如今哪里还有合适的节度使位置给李存审,难不成把工部尚书一职让出去?可之前的努力不都白忙活了吗?
见李存勖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张承业站出来提了一个建议,“陛下,老奴有一个建议。”
“枢密使请说。”
“老奴认为,可以由史建瑭担任右神威军大将军,把天德军节度使宋瑶调回太原出任工部尚书,再以李存审为天德军节度使。”
“这个办法倒是不错。”李柷点了点头,不等李存勖反应过来,便决定了。
“陛下。。。”李存勖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晋王这是觉得不行?”李柷沉声问道。
李存勖欲反驳,可李嗣源却开口了,“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任命可行。”
李存勖脸色有些难看,没想到李嗣源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支持小皇帝,这时任圜咳嗽两声,示意他不要反对。
李存勖犹豫了一会儿,选择了同意。
其实这个结果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吃亏。保住了右神威军和工部,还让李嗣源离开了右神威军,只要他们在邢洺节度使的其他官职安插他们的人,就能确保李嗣源无法坐大。
对于李柷而言,这个结果也能接受,保住了天德军,还成功让李嗣源外放,还顺带离间了李存勖和李嗣源的关系,一举三得。
两边都觉得结果有利,那谁吃亏了呢?自然是李嗣源和宋瑶,前者不一定算吃亏,但后者肯定是,一个工部尚书可比不上一镇节度使的实权大。
这一天的朝会一下就确定了邢洺和天德两镇节度使、工部尚书和右神威军大将军,也算是少见了。其他的人事调整肯定不会继续在这里商定,否则又会争论不休,但这不代表就此结束。
邢洺节度使下辖两州刺史的问题,新近占领的夏州、宥州问题,都需要调整,这就涉及两边如何争夺了。
好在这些事情很快就确定下来。
夏州和宥州划归绥银节度使管辖,夏州刺史李思平、宥州刺史折嗣伦,麟州划归振武节度使,并设立府谷县;李建及出任邢洺节度副使,安重诲担任洺州刺史。
绥银节度使被削弱。这是李柷故意的,他不想让丁会的权力过大,他虽然信任丁会,但信任归信任,有时候野心不是一定本人有,下面人有也会让上位者黄袍加身,所以他得适当削弱绥银节度使。
至于邢洺节度使那边,是李存勖故意的,把李建及派去担任节度副使,就有监视李嗣源的意思。若是把李嗣源架空,就不符合李柷的计划,所以才同意以安重诲为洺州刺史,这样李嗣源不至于一点发展不起来。
本来李存勖想让李嗣源尽快去邢州上任,但李嗣源以需要等李贞仪入宫之事定了,再去赴任。李存勖想了想,反正木已成舟,也就没有反对,也不差这两天。
而看到李存勖和李嗣源的矛盾初显,李柷的心情也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