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之所以在冷兵器时代无解的原因,就是有力的机动性和强大的冲击力。在大唐强盛时期,陌刀阵算是骑兵的克星,可大唐灭亡后,后面历代汉人王朝对付草原骑兵都有些费力,只能靠着长城天险。
但即便如此,辽金以及满清骑兵依然能靠着强大的骑兵,华北之地,如入无人之境。
李从珂率领的数百骑兵借着居高临下的优势冲锋,梁军骑兵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冲散,而且损失惨重。
梁军骑兵这边狼狈不已,剩下的步军也情况不妙。李嗣源和安重诲并未直接冲阵,而是擦着梁军阵营一通射箭之后,便扬长而去,杀向梁军阵营薄弱处。
梁军以步兵为主,李嗣源的骑兵这么一来二往,很快梁军的阵营就露出了破绽,李嗣源就趁机率领骑兵冲进了梁军阵营。所过之处,梁军损失惨重。
这时,李从珂也带着五百骑兵杀了过来,三股骑兵相互配合,在两万梁军大军的阵中左突右冲,杀得梁军阵型大乱。李思安虽然下令包围李嗣源这千余骑兵,但最终也没能得逞,反而让后者在阵中杀了几个来回,一直打到野河旁,最后扬长而去。
看到地上哀嚎遍野,李思安气得杀了几个跌落马背的唐军伤兵,但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李嗣源所率两千骑兵的主力却是跑了。
“废物,一群废物!”
李思安气得在那里大骂,周围的梁军将领脸上也不太好看。这一战,他们至少死伤上千人,而唐军恐怕也就一两百。
大张旗鼓地出来迎敌,结果铩羽而归。要知道他们面对的可只是两千唐军骑兵,在野河北岸的高邑,还有上万唐军骑兵和五六万步兵。
当李思安脸色难看地回到营中,看到一脸嘲讽的韩勍、王彦章等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找个地洞钻出去。王景仁倒是没说什么,因为结果他早就预料到了。
人家唐军严阵以待,你这匆忙出营列阵迎敌,还真以为唐军傻,等你列阵完毕?
相比于梁军这边士气低落不同,唐军这边则是士气大振。看到梁军如此不堪一击,李存勖又动了决战的想法,但又被李嗣昭等人顶了回去。
“殿下,目前梁军并未被削弱削弱,此时与梁军决战,胜算不大。末将认为应该派出小股骑兵,袭击梁军粮道。梁军有七八万大军,加上民夫,有着十万之多,每天的粮草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就算是我们不能完全截断梁军粮道,只需要让梁军后方的粮草不能运到前线,这梁军必定会出现粮草短缺情形,而急于跟我们决战。
而我们只需要拖着梁军,等梁军的士气被磨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全线出击,定能大败梁军。”由于跟梁军多年交战,李嗣昭的经验丰富。
梁军步兵强大,但骑兵弱,这就造成梁军的粮道肯定无法挡住己方骑兵的袭击。这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政权最喜欢用的策略,正面不跟你决战,就派出小股骑兵袭击你的粮道。
没有足够的粮食,人和马得不到补充,就会影响士气,进而影响战斗力。这时,不用决战,中原政权就会撤退,因为怕因为粮草断绝而被北方游牧民族大军一举歼灭。
而这个时候,游牧民族大军就会开始加大进攻力度,若中原政权一个不小心,损失惨重是跑不了的。历史上弱宋多次北伐失败,除了有赵光义这个高粱河战神瞎指挥外,也有客观的劣势。
“殿下,老奴以为李副使的办法可行。到时候我大军以逸待劳,定能一举击溃梁军。”张承业也连忙附和。
自己的决战策略又被否,李存勖心情也不爽,可看到下面的人都反对,知道事不可为,只能妥协,“可派谁去袭击梁军粮道?”
一众将领相互看了一眼,都不想去。袭击粮道虽然容易,可哪有正面击败梁军的功劳大,李嗣昭、李嗣源等人自然不会去做这种差事。
见没人主动请缨,李存勖脸色也不太好看。
就在他准备开口的时候,李存审站了出来,对着李存勖行礼后说道,“晋王殿下,末将驻扎在邢州,熟悉附近地形,末将愿意率兵袭击梁军粮道。”
李存勖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着李存审的眼神也顺眼了不少,“既然你愿意请战,那就由你率军袭击梁军粮道。”
“殿下,李存审的军队大多是步兵,恐怕很难完成截断梁军粮道的任务。”张承业解释道。
李存勖一听这话,觉得也挺有道理,便点了点头,“本王调拨一千。。。一千五百骑兵与他,想来就问题不大了。”
李存勖本只想给一千骑兵给李存审,但想到是少了点,又改成了一千五百名,加上李存审本身的骑兵,差不多三千骑兵了。
当然,李存勖不会把精锐的左右神威军骑兵拨给李存审,而是把成德和义武的骑兵抽调出来给对方。反正只是袭击粮道,又不是跟梁军主力作战,不需要精锐骑兵。
李存审也没多失望,毕竟一开始也有预料。不过有三千骑兵在手,袭扰梁军的粮道自然问题不大。
李存审本就是骁勇的战将,所以接下来几天梁军就吃到了苦头。
因为急于攻占赵州,王景仁率领的大军并未携带多少粮草,也就几天的量。士兵吃的粮食倒还好,可供马匹的草料就出现了供应不足的问题。
李存审带着的三千骑兵,分为十来股,在柏乡到贝州、洺州沿线的梁军粮道上四处劫掠放火。也不跟梁军纠缠,放一通箭,点了火就跑,几天下来,居然只有不到三成的草料运送到前线大营。
若是有五六成草料运到,大不了减少马匹的草料供应,可只有不到三成,这就问题大了。就像人,每天吃一斤米,突然让你每天吃三两米,人肯定没多少力气。
马可比人娇贵,野河南岸又不是水草丰沃之地,连就近想点办法都难。梁军骑兵不多,可用于托运物资的驮马不少,加起来也有两三万匹马,没有足够的草料,不少马匹就出问题了。
开始还只是驮马,三四天后,战马也出现饿死的情况,而运到前线的粮草也一天比一天少。
这无疑就让王景仁压力很大。
本来这些骄横的梁军大将就不满王景仁一个新来的降将为帅,现在按兵不动也是他一直主张的。若粮草供应无问题,倒也还好,可如今连战马都有饿死的,不仅是这些将领不满,连下面的老兵们也开始抗议了,特别是龙骧、神捷等禁军将士。
“招讨使,若是再这么下去,不仅是战马得饿死,我们这些人也得死。打仗哪里是这么打的,沙陀人都欺负上门来了,我们都闭门不战,传出去还以为我们大梁军队怕了沙陀人。”
“对,劳资宁愿跟沙陀小儿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也不想这么窝囊的饿死,太憋屈了!”
“开门迎战!”
围在王景仁帅帐附近的士兵越来越多,眼看再这么下去就会闹出兵变,王景仁也只能竭力安抚。而那些将领也趁机逼迫王景仁放弃单纯的防守策略,主动寻求跟唐军决战,以期一战定胜负。
王景仁为了不引起兵变,也只能答应,好让这些将领去安抚住各自的士兵。
想到这里,王景仁也忧心忡忡,这种情况下寻求决战,也不知道唐军会不会应战。若是不应战,那才是最糟糕的,到时候不等唐军杀来,梁军自己这边就会出问题。
。。。。。。
大唐天佑五年十二月一日(公元908年),唐梁大军在野河南北两岸对峙的第十天,李嗣源按照往常的情况一样,再次率领骑兵前来梁军大营外挑衅。
不过也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挑衅的骑兵变成了一千人,但挑衅的方式却是更加多样。或许是梁军几次出营反击都被李嗣源的骑兵打回去,也让这些原本属于横冲都的骑兵有些骄狂起来,认为梁军怕了。
李嗣源也察觉了这点,但并没有制止,而是想借这一点来挑衅梁军,逼迫梁军再次出营开战。这两天李存审那边不断传来捷报,梁军的粮草每天运送到大营的越来越少,梁军已经开始出现粮草不足的情况了。
若是这么下去,梁军肯定会被活活拖死。而且这正是寒冬,运河也开始结冰,对于粮草的运送也带来很大的不便。若是不想被活活拖死,梁军肯定有所行动。
所以李存勖、李嗣昭、张承业等人商议,决定找机会再削弱一下梁军的实力,便寻求决战。李存勖一门心思寻求决战,李嗣昭等人也不可能一直反对。
为此,李嗣源除了用于挑衅的一千骑兵外,还让安重诲带了三千骑兵,准备伏击出来驱逐自己的敌方部队。这也是为什么李嗣源不制止有些狂妄过头的一千骑兵,那本来就是用来诱敌的。
四千骑兵,在这种寒冬天气下,足以让梁军出营的部队喝一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