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章 朱梁应对(二更)

    汴州,梁王府。

    在洛阳另立新君后,朱温就离开洛阳,回到了他的老巢--汴州。

    当年朱温叛出黄巢,就被当时的僖宗李儇任命为宣武军节度使。

    汴州就是宣武军的核心。

    朱温就是凭借宣武,以此为大本营,先后击败了黄巢、秦宗权、时溥等人,然后一步步控制中原地区。

    “殿下,要不吃点东西吧!”

    一个小厮端着一盘食物颤颤巍巍地走了进来,朱温已经有大半天没有进食。

    这个小厮紧绷着神经,弓着身子,尽量做到最好。

    新年过后,朱温的脾气愈发暴躁了,动辄杀掉身边的手下。

    下面的人都不敢来伺候朱温,生怕被牵连。

    这个小厮就被抽到,做这项危险性很大的工作。

    “吃什么吃?本王不饿!”

    朱温掀翻木盘,木盘中的饭菜洒满地板,旁边的小厮吓得跪在那里,整个身子都在颤抖。

    “殿下恕罪!”

    “下去吧,顺便让人把地上的饭菜打扫了!”

    这个时候,李振和敬翔,还有朱友文、朱友珪四人走了进来。

    看到地上的饭菜,李振低声吩咐道。

    “是!”

    小厮听闻,如蒙大赦,飞快地逃离了这个危险之地。

    “参见殿下!”

    “参见父王!”

    朱温这才抬起头来,看到眼前四人,脸上的愠色才稍稍好转。

    “有什么事吗?”

    “回殿下,五镇兵马的情况大致打听清楚了!”李振恭敬回道。

    “打听清楚了?”

    朱温脸色有异,当即起身来到李振身前,抓着对方的手问道,“快把具体情况说一下。”

    李振不慌不忙从腰间拿出一封折子,双手举着递给朱温,“殿下,此次五镇出兵虽然号称五十万,实则只有二十万。

    河东这边,除了昭义的五万军队外,李克用亲自率领三万大军,以李存勖、李存璋、李存进为将,出兵河中;

    夏州方向,李思谏率领步骑两万人,攻打保大军节度使的延州;

    关中方向,王建派出四万大军会同李茂贞的三万大军,出兵攻打长安;

    荆襄方向,赵匡凝派出三万大军驻扎在邓州。

    根据各方汇总的战报,李克用、李思谏、王建和李茂贞的四路大军已经出兵,唯独赵匡凝一直按兵不动。”

    “哼!”朱温听完冷笑道,“本王就知道赵匡凝此人胆小怕事,那么早站出来反对本王,关键时刻居然按兵不动。

    本王看他就是想坐看局势变化,然后再行。

    这样一来,我们就暂时不用管他了,等击退了其他几路大军,再来收拾他。

    李克用这沙陀小儿,真的是找不到人了,跟赵匡凝这种人结盟。”

    “殿下英明!”

    “殿下,此次五镇来袭,看似来势汹汹,其实进攻的重点也就在河中和关中两地。

    昭义虽有五万河东军队,但有康怀英在,这里的河东军队无暇他顾。

    赵匡凝更是毫无大志,不足为惧。

    下官担心的是杨行密、赵匡凝、刘仁恭等人。

    这几人虽然按兵不动,但下官担心局势若是不利于殿下,这几镇恐怕会有所行动。

    当务之急,殿下应以雷霆之势,击败李克用等四路藩镇,方能震慑其他藩镇。”旁边的敬翔建议道。

    “你说的没错。”朱温赞同地点头道,“副使觉得应该如何?”

    李振不慌不忙道,“殿下,下官认为,以关中为主,在关中主动进攻,击败王建和李茂贞的联军。

    至于其他路,保持防守姿态。等我大军击败王、李联军,其他几镇便会退兵。”

    朱温深以为然,“李副使的确是本王的肱股之臣。这样吧,本王以友谦为河中节度留后,率领两万军队增援河中,抵抗李克用的进攻。

    然后让刘知俊从昭义回来,归刘鄩指挥,统帅五万大军去关中迎战王建、李茂贞联军。

    至于赵匡凝这边,就让杨师厚暂领忠武军节度使,防备为主。”

    “父王,孩儿想随军出征,为父解忧。”

    朱温的话音刚落,一旁的朱友珪就站了出来。

    朱友珪是朱温次子,其母是亳州营妓,地位低下。

    若是朱友裕还在,他就算是有想法也没用,不管怎么比,他都不如朱友裕。

    但朱友裕死了,他现在才是朱温最大的儿子。

    至于其他人,要么还小,比如嫡子朱友贞;要么是义子,比如眼前的朱友文。

    可以说,现在能威胁他的也就朱友贞和朱友文。

    前者是嫡子,后者则是深受朱温的喜爱。

    作为实际的长子,他自然得拿出长子的态度,去争上一争。

    “哦?友珪你怎么想起上战场?”朱温有些意外地看着这个次子。

    对于这个次子,他不是很喜欢,只是因为长子去世,他才开始关注这个年有二十的次子。

    “父王。如今五镇来伐,让父王心情不佳,孩儿都看在眼里,便想着为父王分忧。

    如今大军出征,孩儿愿意率领亲兵去前线去敌寇作战,还望父王成全!”朱友珪高声道。

    朱温满意的点了点头,“珪儿愈发懂事了。为父乃军武起家,你是为父的儿子,自然也要懂得上场打仗,为父分忧。

    既然你有这个想法,为父也成全你。

    你就担任招讨副使,跟随刘鄩去关中迎战王、李联军。”

    朱友珪大喜,连忙谢恩,“谢父王成全!”

    “父王,孩儿也愿为父王分忧!”朱友文也不甘示弱地站了出来。

    相比于朱友珪,朱友文年爱上书屋,善于谈论,诗歌写得很好,但不擅长军事。

    朱温笑了笑,“友文,你的能力不在沙场。在平叛期间,你只需负责好前线大军的军需,确保前线将士的粮草等充足。”

    或许是因为自己是武人出身,朱温并不想自己的儿子都是武人,作为一众子女中,以才艺见长的朱友文就深得他的喜爱。

    从他担任四镇节度使开始,就让朱友文管理粮草军需事宜,而且做得很好。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朱友文的妻子很漂亮。

    没错,他对这个义子的妻子很感兴趣,只是担心被旁人非议,暂时还没有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