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2章 目标寿春

    当秦阳告诉熊负刍,只需要他帮忙在淮水上调集足够多的大船,到城阳附近的白龙渡码头,帮助秦军运送粮草,秦国大军在十五天之内就能帮他复国。</p>

    这话一说,让熊负刍不愿再在秦营里多待哪怕一秒</p>

    匆匆辞别了秦阳,熊负刍带着两名护卫,向御林军借了几匹马,一路疾驰,返回了楚军的营地。</p>

    在一众楚国臣子诧异的眼神中,熊负刍甚至来不及多解释,就让所有还支持他的臣子立刻发出命令,在淮水上调集所有船只,开到城阳附近的白龙渡码头来。</p>

    虽然不明白自家大王为什么突然需要调集那么多船只。但一心忠于楚国王室的各位大臣,还是选择俯首听命,各自下去安排人手搜罗船只。</p>

    唯有田顺,城阳已经被秦军占据,他这城阳太守,也成了楚王身边的闲人。</p>

    看着同僚纷纷离去,田顺这才对面色潮红,一脸亢奋模样楚王询问道:“大王可是从秦王那里得到了什么好消息?”</p>

    自家大王一大早就被秦王邀请到秦军大营去的事情,田顺是知道的。所以见到自家大王从秦营回来之后就是一脸迫不及待的兴奋,田顺猜测,自家大王是从秦王那里获得了什么好消息。</p>

    “秦王已经答应出兵帮寡人复国了。”</p>

    熊负刍对着田顺激动地说,“寡人就知道,秦王这人够意思,肯定会帮寡人。”</p>

    那是因为你割了那么大一块国土给人家当酬劳……田顺心中暗自腹诽。当然,相比现在空剩下一个君王的名分,田顺倒是觉得这位楚王这么做没错。</p>

    “那秦国人要大王搜罗船只,是为了帮大王复国?”</p>

    田顺想到刚刚楚王要求众臣搜索淮水上的船只这件事情。</p>

    “秦人粮草不济,只有靠淮水运粮,才能在短时间内把粮草运送过去。”</p>

    田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对熊负刍分析道:“淮水向东,船只运粮确实要比靠人马运送要节省,速度也要快上许多。”</p>

    “更重要的,是一路上还有一些城池附逆,影响秦军后路。”</p>

    “哼……”</p>

    熊负刍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身边的桌子,“这些逆臣,国君落难,不思效忠,却跟随附逆,阻拦寡人复国,实在可恶。”</p>

    “待寡人复国成功,看寡人如何收拾他们。”</p>

    熊负刍凶厉的表情,让田顺心里一颤。</p>

    这些不愿意过来拜见楚王的各地太守,只怕被楚王给记恨上了。一旦楚王回归寿春,这些太守恐怕会遭大难。</p>

    楚国今年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灾难,如果楚王回到寿春之后,还要搞大清洗,只怕楚国将会伤上加伤。</p>

    更何况,那些没有来参拜楚王的太守,未必就真的是投靠了那些贵族的人。</p>

    田顺和不少太守都有书信往来,除了那些本来就是各地贵族安排上任的太守,其余的大多数地方上的太守,其实都不喜欢楚国这些贵族。</p>

    楚国贵族封地的存在,让地方上的太守形同虚设。有的地方,贵族圈占的封地,占了当地可耕作土地的七成以上。</p>

    各城太守,往往一年收下来的赋税,还没有贵族半年收的多。</p>

    当地的老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就会把自己卖进贵族名下,成为贵族的农奴。这让许多太守抱怨,治下的百姓,有一多半是不用交赋税给国家的贵族农奴。</p>

    斟酌了一下,田顺开口劝道:“大王,其实据臣所知,朝内还是有不少忠于大王您的。”</p>

    “只是那些贵族手段卑劣,让他们无法脱身前来叩拜大王。”</p>

    熊负刍挥挥手,气咻咻道:“这些等以后再说。”</p>

    他站起来,在营帐内反复踱步,“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想办法替秦军找到更多的船只,这样才能缩短寡人复国的时间。”</p>

    “寡人实在是迫不及待,想要返回寿春。”</p>

    田顺颔首,觉得楚王说的也有道理。他沉思了一下,开口道:“白龙渡附近,有靠水上生活的帮会,名叫淮水帮,他们手下的大船不少。”</p>

    “臣在任城阳太守时,和他们帮主颇有交情,或许能够找他们,借上一些船只。”</p>

    熊负刍颔首,“这样,卿也别跟他说借,就算寡人跟他们买,越多越好,越大越好。”</p>

    “只要寡人返回寿春复国成功,所有欠款,都一次还清。”</p>

    田顺点点头,领命去找淮水帮的帮主谈交易。</p>

    楚王心情如此急切,田顺猜测,秦军很可能也出现了粮草危机,如此楚王才会迫不及待的为秦军收集船只,想要赶在秦军因为粮草不济而撤军之前,让秦军帮忙拿下寿春城。</p>

    想起这些天,秦军接收了城阳城后,自己乔装返回城阳街头逛街所见到的情景。秦军不仅接手了城阳,连城阳城里大量的楚国难民也一起接收。</p>

    据城里的老百姓说,每天秦军都要从外地调来大量粮食,用于赈济城里的灾民。</p>

    秦国地处西北,粮食向来产量不高。产量高的中原地区,又是经历了连年战乱。想要完全恢复当地的耕种和民生,没有三五年根本弄不好。</p>

    如此一来,秦国之前大量收购的粮食,除了一小部分用于存储备荒,剩余的恐怕都投入到中原地区的恢复中去。</p>

    现在占领了楚国那么多土地,秦国人为此又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粮食物资,来恢复新占领地的民生。</p>

    难怪秦国人这么好的机会,都没有把楚国完全吞并下去。只怕不是人家不要,而是已经撑不下去了……田顺心中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不得不承认,秦国君臣的智慧。</p>

    …………</p>

    由于楚王的一再催促,淮水两岸依然心向楚王的各地太守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为秦军准备了上千艘大大小小的船只。</p>

    经过连夜的搬运,大量的粮草被搬上了白龙渡口的大船上。随行的还有数千会水的秦军士兵。</p>

    这一日清晨,风和日丽。</p>

    秦军在白龙渡口处修筑高台,由重新担任治粟内史的萧任主持,秦阳正式将东征的旨意颁给此次东征的主将章邯。</p>

    庄重肃穆仪式上,秦阳将调兵的虎符,代表授权辖制东征各路人马的斧钺,以及作为东征主帅的将印,一一交到章邯手上。</p>

    “东征之事,由卿自决。东征之军,由卿节制。望卿不负寡人之托,得胜归来。”</p>

    章邯大声应诺,随即再拜秦阳,接过秦阳递上的秦字大旗,转身迎面展开。聚集在白龙渡的数万秦军立刻发出震天吼声。</p>

    高台侧面,全程观看了秦王拜将仪式的楚王看到这里,不由握紧双拳,喃喃自语道:“终于出发了,寿春城,等着你的君王回来吧。”</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