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2章 新封 郡主!

    荨儿姑娘还在为刚才的事情而感到疑惑,但她不知道的是,那个绝佳的机会,现在已经找上了她。

    她还来不及细想,外边突然变得吵闹起来。

    一群人敲锣打鼓出现在的门前。

    看他们的穿着,应该是宫里的人。

    这些人是太皇太后派来的,就是要通知荨儿姑娘的。

    他们就这样一路敲打着锣鼓,从皇宫来到了。

    在他们到达之前,的门前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百姓。

    爱看热闹,这是他们的本性。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呢。

    所在的这一整条街,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热闹过了。

    在百姓的目视下,那群宫里的人终于在的门口停了下来。

    一名太监模样的人手机捧着什么东西,小心翼翼地下了车。

    他的身边有着好几个穿着金色甲胄的兵士,像是在保护着他。

    这城中,甚至是整个中州,只有一种人能穿这种金色的甲胄。

    那就是皇宫内的禁军!

    直接听命于皇帝,在这城中就是皇权的代表!

    除了一些大事,禁军一般不会出宫,更不会保护在一个太监的身边。

    再看那太监小心翼翼地的样子,手中拿的肯定是极为珍贵的东西。

    人群中,突然就有人跪倒在地上,低着头一点声音也不敢发出。

    其他人也才明白,那太监手中拿的,可能是圣旨!

    一时间,原本围观的百姓纷纷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圣旨降临,与皇帝亲临无异!

    按照律法,他们这些皇帝的子民,都必须跪地叩头,而且不能抬头直视!

    太监和那几名禁军并没有理会身边这些跪倒的百姓。

    他们不知道传过了多少圣旨,这样的场景早就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如果这些平民不跪,反而会让他们感到惊讶。

    按律法,平民见圣旨不跪者,要打四十大板。这四十大板打下去,一个壮汉也是会被打的半死。

    这样严苛的律法之下,根本没有人敢于违抗。

    因为违抗的人,都已经不知道在接受了刑罚之后,不知道去了哪里。

    太监走进,看到内的人也跪倒在了他的身前,他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

    “你们哪位是荨儿姑娘?”

    太监看着那些跪倒在地的女子们,轻轻地问道。

    他知道这圣旨的内容,因为这件事已经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他要找的荨儿姑娘,那可是得到了太皇太后和皇帝共同认可的人。以后肯定是大富大贵,身份地位比他们这些太监要尊贵的多。

    所以他的态度,自然是要好一些的。

    这些年来,他已经不知道传达了多少圣旨。

    最南到过南王城,最北到过草原上北军驻扎的地方,最东甚至已经到了海边,而最北,则是直接到了西荒的腹地。

    天南地北,似乎所有外派的圣旨,都是他这个太监去送的。

    但其实,传达圣旨的太监有很多,每条圣旨由谁来传达,也并没有具体的分工。

    他们采用的,是最简单的轮流的办法。

    轮到去天南地北的远方送圣旨,虽然在旅途上能够自由自在,各种津贴也有很多,可是路途遥远,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意外。

    所以他们这些太监,并不愿意到那些远一点的地方去。

    每次轮到的时候,他们都是垂头丧气的,心里会有怨气。

    于是他们到达目的地以后,态度并不会太好,而且会暗示接旨的人给他们辛苦钱。

    这辛苦钱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接旨的人非富即贵,又或者是地位尊贵,大权在握,他们自然是不敢乱来的。

    可若是接旨的人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权力,他们态度就会变得更加恶劣,甚至话里话外含沙射影的,让人听着很不舒服。

    因为他们是皇帝身边人,那些被他们“讹诈”的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一般不会驳他们的面子,让他们难堪。

    但当年另外一个送圣旨给南山域总督韩坚白的太监,却在那里碰了壁。

    韩坚白初到南王城,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事来。

    当时的那一道圣旨,其实就是皇帝专门责问韩坚白的。

    那名太监以为韩坚白受到了皇帝的猜疑,已经不受信任,恐怕是做不长了。

    所以那名太监的态度就有些恶劣,还要明着让韩坚白给他“辛苦钱”。

    原本就对这些太监有着很大意见的韩坚白,根本不接受这样的“讹诈”,直接就是火冒三丈。

    除此之外,韩坚白还派人直接将那名太监五花大绑,送回了京都。

    与那名太监一同送回来的,还有两份奏折。

    第一份是韩坚白的自述,说明了他的意图,以及他以后将如何在南王城站稳脚跟。

    而第二份,则是对这些太监的弹劾。

    韩坚白言语激昂的痛陈了七条宦官掌权的弊端,皇帝看后也是无言以对。

    朝中还因此而掀起了一场抵制宦官掌权的风暴,许多大臣都是纷纷上书,劝谏皇帝。

    而言语最为激烈,行动最为激进的,正是当年的邹傲之。

    邹傲之和韩坚白,甚至一度被朝臣称为表率,而他们二人,也因此结下了友谊。

    所以当时邹傲之才会暗地里一直和福以山作对。

    而邹傲之的心中,一直把韩坚白当做一个忠君爱国的廉洁表率。

    得知韩坚白和南蛮王沆瀣一气,他一气之下,才怒而回宫,向向皇帝上书,竭力弹劾韩坚白。

    但这些,都已经是题外话了。

    虽然当时的朝臣反应很激烈,但皇帝却是无可奈何。

    当时的他,手中根本没有实权,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太皇太后的手中。

    朝臣反应激烈的最大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太皇太后重用福以山,使得福以山的地位甚至一度凌驾在首辅之上。

    而太皇太后根本不可能削宦官的权力,更不可能削福以山的权力。

    皇帝给出的交代,只是降低了宦官的津贴,又一次提高了朝臣的俸禄。

    而这,其实是太皇太后最大的妥协。

    那些大臣们看的清楚,自然也不敢再有什么动作,都是称颂皇帝圣明。

    所以这件事,最后也算是不了了之了。

    一个传旨的太监因为这样的一件事,竟然惊动了皇帝、太皇太后和整个朝廷。

    那个太监的下场,自然是死路一条了。

    由此可见,这讨要“辛苦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格外的考验太监识时务的能力,也非常考验他们察言观色的能力。

    许多太监都因为那件事而收敛了许多。可即便是这样,后来还是有人惹得哪些接旨的人有了意见,让他们很难做。

    所以为了自己的饭碗,为了自己的小命,基本上所有人都不敢再讨要那所谓的“辛苦钱”了。

    津贴少了,也没有办法再讨要“辛苦钱”,他们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所以从那以后,去远处传旨,哪怕仅仅是出了京都,他们都会觉得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而一旦轮到在京都传旨,他们就要谢天谢地了。

    京都内,再远的地方,有禁军陪同,其他的人开路,不到半天的时间也是能够完成的。

    而完成以后,他们就可以有大把的闲暇时间。

    找他们相好的宫女,那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像他们这样传圣旨的太监,在宫女和太监中,那可是地位极高的。

    只不过,京都能收到圣旨的,无不是大富大贵,手握重权的人。

    况且也是天子脚下,他们不敢乱来,自然也就不敢讨要所谓的“辛苦钱”。

    除此之外,他们的态度,更多的是取决于圣旨的内容。

    如果圣旨是要奖赏什么人,那他们自然是态度和善,要尽力的维护着接旨的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毕竟,能够得到皇帝奖赏的,即便原本只是一个普通人,也马上就会变成身份尊贵的人,他们惹不起。

    而圣旨若是斥责,贬官,定罪甚至是抄家的。他们这些太监自然也就会变得凶神恶煞,态度恶劣。

    毕竟,接到这种圣旨的人,不是要丢官就是要丢命,根本再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来。

    若是平常,他们这些太监根本就不屑于多看这些青楼女子一眼,态度也绝对不会这么和善。

    可这位荨儿姑娘收到的,可不是普通的奖赏的圣旨,而是认亲的圣旨。

    一个青楼女子直接认到王爷门下,成为了郡主,可以说是麻雀飞上枝头变了凤凰。

    他们这些太监,绝对是惹不起的,甚至一点不好的印象都不能留下。

    现在这里有这么多女子,太监又哪里能分的清楚哪个是荨儿姑娘?

    也就是说,眼前的这些女子里,说不定哪个就是他要找的人。

    他只能尽量的表现的很和善,甚至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

    可他问过之后,跪倒在地的那些女子里,没有一个人敢答应。

    太监又轻轻地说道:“各位不必紧张,也不必害怕。”

    “奴才是来给荨儿姑娘传旨的,这是大喜之事。”

    “哪位是荨儿姑娘,还请尽快接旨,若是误了时辰,奴才不好交差。”

    那些女子还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太监不禁疑惑:“难道荨儿姑娘真不在这里边?”

    正当太监疑惑之时,一道声音传了过来。

    “小女就是荨儿,不知公公寻我有何事?”

    太监循声望去,只看到那朱红的楼梯上,正有一女子缓步向着他走来。

    即便他是一个太监,此刻也感受到了如沐春风的奇妙感觉。

    而这种感觉,他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太监看着那一张美若天仙的脸,不禁沉浸在了刚才奇妙的感觉里。

    荨儿一直走到太监面前,太监才回过神来。

    “荨儿姑娘,听旨。”

    说着,太监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手中的圣旨。

    荨儿也跪在地上,微微低头。

    “今有民女荨儿,贞洁清白天地可鉴,今特封其为郡主。安闲王忠君自持,又膝下无女,遂将新封郡主认入安闲王门下,为安闲王郡主。”

    “望安闲王郡主为黎民表率,钦此!”

    荨儿低头,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其他人也都是齐声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监将圣旨收起,双手递上前,说道:“郡主,请接旨。”

    荨儿双手举起,接过圣旨之后起了身。

    太监和荨儿寒暄了几句,想要给她留下一个好印象。

    荨儿却从身上拿出了几件首饰,悄悄地塞进了太监的手中。

    太监推脱几次之后,只能无奈的收下。

    他表现得有些不好意思,心里却是开心极了。

    “郡主,奴才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以后若是有吩咐,奴才自当竭力而为。”

    荨儿点了点头,脸上并无表情。

    待太监和禁军离开,其他人也都散开,荨儿才缓缓的走上了楼。

    坐在桌前,她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说实话,她是并不想做这个郡主的,更不想成为安闲王的女儿,和陈毫以兄妹相称。

    她的身份,根本不是能够被中州皇室容纳的。

    如果之前,她还能在这里隐藏身份,搜集着情报。那么现在,或是以后,她都不会再有机会做那些事了。

    之前这里没有人监视,可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这里必定有很多人一刻不停的监视着她。

    以后进入安闲王府,自然也会有人监视。

    那些人可能都只是为了保护她,但对她来说,就是监视。

    想到这里,她不禁有些怀疑,自己之前是不是已经在皇帝的监视之下?

    毕竟无缘无故的,皇帝为什么会找上她?

    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她否决了。

    如果她的身份早就暴露,皇帝可能直接就将他大牢了,根本不会封她为郡主,多此一举了。

    更何况,那个特使刚刚才来过,以他的身份和实力,绝对不会冒着暴露的风险来找她。

    也就是说,她的身份,根本没有暴露。

    只是这样的话,皇帝又会是什么意图?

    让她嫁给安闲王世子陈毫?

    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名义上的兄妹,根本不可能了。

    想到这里,荨儿的心中突然出现了世子的那张脸。

    “难道是他?”

    荨儿不禁在心中问道。

    难道是世子殿下想要直接娶她,才求着皇帝给了她封号,让陈毫无法下手?

    可以世子殿下的心智,又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做法呢?

    那个特使说过,她将会有一个绝佳的接近世子的机会,还将成为世子的小妾。

    那人还说,自会有人帮着她实现这一切,而她只需要把握好机会。

    莫非,这就是特使所说的绝佳的机会?

    而这样做的目的,难道真的就是为了让他接近世子,甚至成为世子的小妾,获取世子的信任?

    如果这样的话,特使的身份就更加的扑朔迷离了。

    她父亲的实力,也更加让她摸不透了。

    能够影响中州皇帝的决策,甚至让她这个来路不明的女子嫁入皇室。

    这样的影响力,实在是有些可怕。

    恐怕整个中州,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没有几个人。

    这样的话,她父亲所埋下的这颗棋子……

    她已经不敢再想下去了。

    以前的她,只觉得自己的父亲有些古怪,但对她这个女儿还是非常疼爱的。

    他父亲做出的一些事,她也能够理解,并不感觉到惊讶。

    可现在,他父亲的手都已经伸进了中州的皇室,能够影响到皇帝的决策。

    这已经让她非常震惊了。

    她知道,他父亲的棋子,此时恐怕已经遍布整个天下了。

    而这样身居高位的,绝不仅仅只有这一个!

    正当荨儿疑惑的时候,外边再一次变得吵吵闹闹。

    这一群人也是宫里的人,只不过大多数都是宫女,而不是太监。

    她们的手中,拿着许许多多的小物件,像是女子闺房里用到的物品。

    那领头的宫女直接带着人上了七楼,敲开了荨儿的们。

    见到荨儿,一群人都是跪地行礼。

    现在她是郡主,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普通女子了。

    不仅是这些宫女,其他的人见到她,也都是应该行礼的。

    行礼过后,那领头的宫女才开口道:“郡主,以后我就是您的贴身丫鬟,负责照料您。”

    “您现在是郡主,有很多规矩都要守,这些人里有不少都是精通宫中规矩的,现在都听您调遣。”

    荨儿看了看眼前这么多人,问道:“这么多人,都是来照顾我的?”

    那宫女点头回道:“回郡主的话,这些都是。”

    “如今您,刚封郡主,有规矩要学,所以太皇太后临时调了这些人。”

    “到了以后,按照郡主的身份,确实不能有这么多的下人跟随。”

    荨儿又问道:“用多少下人,有多少人跟随,这些都有固定的规格?”

    宫女点了点头,回道:“回郡主的话,正是这样。”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礼法更是立国之本,无论是谁都必须遵守。”

    “太皇太后,皇帝陛下,都是要遵循礼法的,”

    “太皇太后倡行节俭,整个慈宁宫内的下人,恐怕也没有这么多。”

    “太皇太后出行,通常也只带上两三个人。”

    “但太皇太后能为郡主破例,由此可见,太皇太后对郡主的宠爱。”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