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章崇拜英雄

    丹城回钱仓的晚班车是点分,而城内的交通主要靠步行,所以如果是当天早上我买好菜再到丹城的话,一般都会在丹城住一个晚上。

    我在丹城没有一个称得上朋友的人,整个小城对我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所在,但也充满了新奇。

    那时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吃好中饭我就从招待所拐到与县府街垂直交叉的那条街上。

    街上也没有几个临街的店面,基本上是公家的单位、个人或公家的住房与零星的店面混杂在一起。

    和老家毛峙、小沙相比,就是地方大了一点,路宽了一点,房子高了一点,还有就是人多了一点。

    最大的不同点是在路的两边人行道上摆着不少的小摊,以卖针织服装为主。

    早就听说丹城附近的爵溪轻纺很发达,很早就接轨上海。

    人行道的小方砖上堆着包装好的针织内衣,行道树的树枝上挂满了样品,有些地方树与树之间拉着线绳,把各式样品吊在线上。

    有些地方聚着些人,看起来也蛮热闹。

    路对面有个照相馆,我就兴匆匆地进去拍了一个照。

    穿上军装后还没拍过照呢,急着想让家人和亲戚看到我穿军装的样子。

    照相馆往东一点是新华书店,在里面呆了不少时间,翻了几本书,完了买了一本杂志。

    回到招待所,我问服务员

    “象山有没有烈士陵园啊?”

    “有啊。就出门右手几十米路。”

    在我当时的头脑中,读书时一年一度到县城祭扫烈士墓就是旅游,而且我所见过的风景最好的地方就是烈士陵园。

    我转身就去找我最想去的地方。

    出了招待所往右米不到,紧挨着县府大院就是象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走进大门,翠柏葱郁,古樟参天。

    院内正中是一四方花坛,耸立着一米高的纪念碑,正面刻着郭沫若题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一行字。

    我马上联想到舟山烈士陵园门口那块题着“海山增辉”的玉白色门楼,也是郭老的字,拉近了一份亲近感。

    北首是一条鹅卵石小经,直通烈士事迹陈烈大厅。

    厅堂是一个殿堂式仿古建筑,有一平方的样子,阵列着多位烈士的遗像及事迹。

    在其中一位烈士的遗像前摆放着其后辈刚献不久的一只花圈,让整个氛围更显肃穆。

    我从左到右逐个詹仰过去。

    当我看到殷夫的名字的时候,有点震惊。

    高中时反复背过“左联五烈士”的名字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

    想当年是那么的抽象,似乎离我很远。

    此时,我看着他年轻的照片,逐字逐句的读着他的生平事恋,脑中闪过背过无数遍的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的词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殷夫出身于富裕家庭,但他放弃身为国民党军官的哥哥的庇护。

    他追求自由,追求真理,不惧四次入狱,献出了岁的年轻生命。

    此时,白莽、徐白、洛夫这些他的笔名变得这么好记。

    此时我也感到特别的荣幸,能有机会守护这块英雄辈出的土地。

    后来我好多次独自走进那个院子,默默地与他不羁的灵魂对话,反复地聆听他“我是海燕,我是时代的尖刺!”等不朽的诗句。

    至今,我都没有忘记纪念馆正门两侧的那副楹联

    拯救民族出生入死天地惊鬼神泣,振兴中华励精图治山河奋风雷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