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百五十章 华夏

    我们中原各族,从来都不上班一开始就是一个共同的族群的。而是从夏商周时期的华夏大地,星罗棋布地者形态各异的民族。总的说来,有古羌、夷、苗蛮、巴蜀、百越、西南夷几大群体。

    古羌又被称为戎狄,图腾为羊,炎黄族就是出自于古羌,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地区,直到春秋时期,依然有姜氏之戎和姬姓之狄。

    夷擅长于射箭,图腾为鸟,主要分布在东方的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被称为“东夷”。商朝的建立者就是夷的一支。

    苗蛮在上古称为“三苗”,商朝称为“荆蛮”,西周时期建立了楚国。

    百越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有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巴蜀也就是四川地区古巴国和古蜀国。他们创造了先进的青铜文明。

    西周建立后,周人自认为是夏朝的继承者,于是称呼自己为“夏人”,“华夏”,分封到了中原的诸侯国统称为“诸夏”。实际上,周人也是来源于羌,是羌族中最先进的一支,周人也是姬姓和姜姓长期通婚产生的民族。周人建立了周朝后,就将分布在四周的民族叫做“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统称为“四夷”。华夷之辨的民族关系就形成了。

    春秋时期,随着各国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使得“四夷”和华夏产生了大规模的融合现象。秦国不断和西戎斗争,吞并了大量的戎族国家;晋国不断进攻北狄;齐国吞并了莱国等东夷国家。这种吞并现象让“四夷”融入了华夏文明。在南方,楚国、吴国、越国大量吸收了华夏文化,也不断融入了华夏体系。

    历史上,更是有过三次的民族大融合。最终,才造就了我们如今骄傲的华夏文明。

    战争虽然是残酷的,秦朝统一六国。随后秦朝又征服了百越地区。汉武帝时期,征服了南越、东越、西南夷,占领了河西走廊。此时,百越民族和羌族进一步融合了华夏族。于是一个新的民族就产生了,那就是汉族。

    两晋南北朝之后,又是一次民族大融合。东晋时期,北方出现了“十六国”的战乱,但是也有许多民族在学习汉族的文化,例如前秦确立了以儒治国的理念。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氏统一了十六国,建立了“北魏”,北魏的胡太后和孝文帝大力推行了全面的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和进入中原的其他民族逐渐融入了汉族。北魏之后,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基本汉化。

    唐朝灭亡之后,又是一次大融合。直到到了大明在西南地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朱元璋大力推行了向西南地区移民驻扎军队的政策,加速了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使得云贵地区逐渐纳入了内地汉文化地区。

    所以说,征服满清也好,吞并蒙古也罢。朱慈烺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巨大版图。至少让大明不敢说是比肩蒙元,可必须要屹立在如今的世界之巅。

    好在火器的改进,还有新型农作物的普及,如今的大明王朝,军事实力依然首屈一指。此时若有外敌来犯,朱慈烺可以说可以毫不费力的就能将他们赶回老家吃草。

    火器将来还是要发展的,不过朱慈烺不会再着手参与。虽然他对无烟火药,也是略知一二。

    但朱慈烺并没有告诉兵仗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文明。让大明这个时代,过于掌握超前的文明武器,带来的也可能是毁灭。

    能够改进黑火药,已经算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事了。朱慈烺决定不再插手火器改进的历史发展,让其顺其自然。

    火器还要继续普及,别的不说,单单是沿海地区的海防中,必须要大量布置海防炮。明朝末年的海寇同样猖獗,依然有海盗在沿海打劫过往船只。

    当然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朱慈烺已经打破了这种规律,大明出现了中兴盛世。

    多尔衮、阿济格还有济尔哈朗等这些满清王宫贝勒大臣们。战死的战死,剩下的,都几无实权。而朱慈烺促进汉满民族融合的计划,得到了满清圣母皇太后庄妃的大力支持。

    虽然她现在已经不是皇太后,小福林也不再是皇帝。可是,庄妃的大力支持下,满人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抗拒。

    毕竟朝廷给的优惠实在诱人,很少有人能够拒绝这些东西。朝鲜更是举国欢庆,对于他们来说,终于找到组织了。大明,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朝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

    至于蒙古,朱慈烺着实费了一番心血去征服。好在此时的蒙古四分五裂,也没有出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样的战神。相对来说,明军的征服还算顺利。神机营捷报频传,整个京师也是一片欢腾。

    甚至于在民间,百姓们把朱慈烺已经推向了一个神坛的高度。崇祯皇帝更是喜笑颜开,儿子果然不愧是大明希望。

    至于懿安皇后张嫣,她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自己总算是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们了。

    只有周皇后有些郁闷,儿子死活不肯纳妾。只是肯娶小诗诗一个,虽然小诗诗哪里都好。周皇后对这个乖巧的儿媳妇,非常的满意。唯独,朱慈烺常年领兵作战在外,小诗诗的肚子迟迟没有动静。

    若是小诗诗能够怀孕,剩下个皇子,那才是人生完美。将来,也就有了香火延续。

    好在此时的朱慈烺尚在蒙古征战,等他回来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劝劝,关于纳妾之事。民间三妻四妾实属寻常,一个堂堂的太子,到了弱冠之年,竟然还不纳妃,简直是岂有此理。

    而崇祯皇帝也没闲着,他要做好兑现自己承诺的准备。大明皇位,总是要传位给朱慈烺的。

    朱慈烺其实早该做这个九五之尊的皇帝了,他比自己强的多。有哪一个做父亲的,不希望儿子能够优秀的呢。

    厌倦了皇权的崇祯,自然更是希望儿子能够早日继承大统。自己,好做一个甩手掌柜。

    太上皇,逍遥自在寄情山水。不必再面对没完没了的国事烦忧,不必再为堆积如山的奏疏发愁。不必为了国策绞尽脑汁,不必为了政务操心劳碌。

    这一切,直接都交给儿子去做好了,崇祯皇帝现在已经毫不犹豫朱慈烺的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此时朱慈烺在朝中的地位,无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