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百一十四章 新生活

    崇祯皇帝并不饿,他也并没有什么真香定律。而是,他只是想真真切切的体验一把百姓的真实生活。

    目前来看,并不理想。至少,眼前的红薯秧子杂粮饭,极为难吃。

    下一刻,崇祯皇帝吐了。这饭实在是太难吃了,这根本就不是人吃的饭。

    屋子的主人呆呆的看着这一切,他们看得出崇祯皇帝高贵的身份。只是有些不太明白,如此高贵身份的人,怎么能吃这个。

    那个孩子看着自己聊以果腹的粮食,就这样被这个大人给糟蹋了。孩子同样的,警惕的看着崇祯。

    直到崇祯抬起头,看着这个屋主人:“贵庚?”

    老人愣了一下,显然不懂崇祯皇帝这两个字的意思:“更、羹不贵,大人随、随便吃便是。”

    崇祯皇帝暗自叹了口气,这就是交流的代沟。他感觉自己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感觉,而这个老人显然是真的不懂。

    一旁的王承恩,只好和善的解释:“就是问您高寿,您多大了。”

    王承恩还是很仁慈的,他怕对方高寿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只好加上了句您多大了。

    老人终于听懂了,高寿他知道什么意思,于是讪讪的摸了摸后脑勺:“俺今年三十五了,倒叫诸位见笑了。”

    崇祯皇帝一惊,就连朱慈烺等人也吓了一跳。他们无法相信,眼前这个衣衫褴褛浑身脏污的老人,脸上的皱纹纵横,满脸沧桑的人,竟然只有三十五岁。

    就连朱慈烺,也以为此人至少五十多岁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的事,这个屋主人竟然只有三十五岁。

    崇祯更是讶异,三十五岁,这不是和自己同岁的么。二人,竟然是相同的年纪。

    而崇祯虽然人过中年,可依旧显得皮肤白嫩,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富家贵族。只是对面这个农夫他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怎么被岁月摧残成这个样子。

    当真是造化弄人,三十五岁,说他是五十三岁还差不多。

    “你们、平日吃的就是这个?”崇祯又问。

    老人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崇祯皇帝所指的东西:“哪能吃的这么好,这都要感谢朝廷。听说是京城的那位太子爷打跑了流寇,使得百姓们才过上了好日子。如今我们能吃得起米饭,能种上红薯,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吃的这么好?崇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这猪都不吃的东西,还叫好。

    不过,当对方说出感谢朝廷的时候,崇祯皇帝总算是有了一丝的欣慰。至少,大明朝廷总算是能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朱慈烺也很欣慰,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所做的这一切总算是人间值得。至少证明自己做对了,对和错,很重要!

    “那你们之前吃的是...”崇祯忍不住又问了一句。

    老人的眼眶有些红了:“之前,之前吃的是树皮和野菜。秋天收了黍菽,官府再来收赋,剩下的粮食能不能撑到开春都不知道。撑到了开春,这一年总算是活下来了。撑不到,只能等死。开春了就有野菜了,实在不成就扒树皮。村子周边几十里的榆树皮都被拔光了,我吃过杨树芽,这东西吃多了肿脸。也吃过柳树叶,最好吃的还是榆树叶子,挨到开春有了野菜,就能撑下去了...”

    ‘老人’说了很多,足足说了小半个时辰。越说越是触目惊心,崇祯皇帝也听得愈发的心惊肉跳。

    他终于明白大明百姓之前是怎样的一副光景,百姓苦不堪言。而官府,是何等的残暴。

    老人六个儿子,就活下来这一个。之前,他的几个孩子夭折的夭折,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妻子在蝗灾肆虐的崇祯十五年死于饥饿。家中长子死于流寇之手,如今剩下的这个孩子,是最小的小儿子。

    父子二人就此相依为命,眼看着他们就要撑不下去了。有一年小儿子饿的走路都打跌,眼看着就不行了。

    就在这个时候,皇庄开始摊派粮食。免费的发放百姓农作物种子,并且教授百姓如何种植。

    这些种子都是严禁食用,一经查实必受严惩。老人是冒死,将半碗的玉米种子偷偷留下来,用石臼砸成粉然后煮了给孩子吃,这才挨了下来。

    等到春暖花开,转眼秋收的季节。老人才生平的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粮食大丰收。

    看着满地的苞谷,剥开外衣露出金黄色的玉米,‘老人’的眼睛就直了。

    一亩地的玉米产量,足足顶的上过去十几亩甚至于几十亩庄稼的产量。单单这些玉米,这个冬天就不再挨饿。

    更别提,那半亩地的红薯。逆天的红薯产量,堆满了整个屋子。‘老人’心跳加速,激动万分。

    说到这里,‘老人’擦了擦眼泪:“好日子啊,好日子终于来了。这不,现如今我们终于能吃得饱饭了。赶到明年,我在种上五亩地的红薯,三亩地的玉米,还有麦子水稻。官府不是下了公文了么,开荒的土地都归俺们所有。俺没别的本事,有的是力气。等明年的时候,俺家的粮食就吃也吃不完了。”

    没错,他家的粮食,等到明年的时候,就真正的能够实现五谷丰登了。

    朱慈烺欣慰的笑了笑:“会的,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老人’幸福的咧了咧嘴,并没有被残酷的生活所打垮:“对头,等俺攒了钱,娃儿长大了就能给他寻个媳妇...”

    离开这家人的时候,崇祯皇帝的脚步明显的轻松了很多。他是备受震撼的,不止是来自于自己真正体验到了民间疾苦。

    更重要的是,他对于儿子的刮目相看。崇祯皇帝越想越是惊心,儿子的功劳,绝不仅限于所谓的平寇打仗上面。

    朱慈烺解决了大明王朝的粮食问题,这个才是居功至伟的。新兴作物的不断普及,才是最终延续大明国祚的根本。

    “慈烺,你过来。”崇祯招呼着他。

    朱慈烺走到崇祯面前,轻声叫了声:“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