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七章 学堂雏形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7795/531187795/531187823/20201127152002/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聂仕荣对这两本书信心很足,所以第一批就印了两千册书,每本书一千册,这个时代的书价格很高,所以每本书要五钱银子,折合成铜板就是五百个铜板,对于书来说,这个价格还算比较实惠的。

    对于富人来说,这本书不过一顿饭的花费,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是不便宜的,这铺子里的伙计一天的工钱五十个铜板道八十个铜板不等,一本书要花费差不多十天的工钱呢。

    但是两本书刚开始售卖的时候跟聂仕荣预期的差了很多,买的人寥寥无几,沈春意虽然不管销售的工作,但是书卖不出去,她就没钱收,所以只好也跟着想办法。

    观察了几天,沈春意觉得书卖不出去,主要是宣传不到位造成的。

    她选择了和郑沫家的茶楼合作,挑了几个章节让说书先生在人最多的时候讲,但又不讲完,顾客要问就说这是书局免费提供的几个故事,是为了给书局的书做宣传,欲知后事如何,还请到书局买书。

    这样一来,来问这两本的人,一日比一日多,沈春意又让惜云和道生两位画师画了巨幅的海报,自己亲自写了简介,挂在书局门口,两本书彻底在三川府热卖起来。

    当然沈春意也不会让郑沫家的茶楼吃亏,等书局的书卖的差不多了,郑沫的酒楼的说书师傅就可以把整本书的内容讲出来,因为不会所有的人都去买书,茶楼的受众还是很多的,郑沫说自从她家的说书师傅开始说这两本书的故事后,茶楼日日爆满,现在都要提前订座了!

    第一批书卖完以后,沈春意分得五百两银子,第一册书加印了两次,又开始推出第二册书。不管有多忙,新的一册书画插画的时候,沈春意总会常过去看看,但是不会再日日陪着两位画师了。因为通过第一册书,两个画师已经知道了沈春意的要求和标准,印书之前,沈春意也会先检查。

    两本书的第一册书仅在三川府沈春意就挣了八百两银子,聂仕荣说现在已经开始在别的郡府卖了,因口碑已经慢慢传出去,所以一开始卖销量就很好。

    聂仕荣和沈春意商量好了,每两个月出这两本书中的一册,沈春意看这收益比较稳定,又是个长久的收入,就大胆的开始筹划学堂的事。

    先跟外祖父和母亲商量了,润夏和秋浓也被叫来听了听,这个学堂不同于家里其他的生意,是个带些慈善性质的,虽然沈春意打算从两本书的收益中出这笔钱,但还是想征求家里人的同意。

    家里人无一例外都是同意的,外祖父甚至想和沈春意一起筹备,母亲觉得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又是沈春意想做的,她自然支持,润夏和秋浓也举手表示支持。

    沈春意计划开的学堂很大,她想收济世堂的孤儿,农庄的孩子,还有贫苦人家的孩子,所以她不想把学堂开在府城,而是在农庄附近花五百两银子买了一大片地,准备把学堂开在那里。

    她和外祖父一起画了设计图,学堂分为教学区、实践区、活动区、饭堂、宿舍几个区域。

    沈春意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想让女孩们也来上学,但外祖父说大苍国从未有男女混学的先例。

    能读书的女孩子大都是世家大族,她们读书也是家里人教,或者请了师傅专门教导的,而不是去上私塾。

    沈春意想着,如果她想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势必要冲破世俗,和人为的重重阻碍,成为众人眼中标新立异的人物。

    在这个时代,这对于女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多美好的词汇,沈春意的心一下子变的比较沉重。

    但她还是决定,招收女孩子,只是把女孩子的宿舍单独分出来。

    再就是请教学先生的事了,外祖父说他可以教授学问,恒一教授拳脚功夫,问了董先生,董先生说跟做账房来比更愿意教书,沈春意就让端儿管了一部分的账,另一部分请人来做,以后董先生就是专门的教授算学的先生了。

    还有其他的传授手艺的师傅,沈春意和外祖父一起去拜访城中有名的匠人,有的还是从外地请的,总算是把木匠师傅,铁匠师傅,石匠师傅,教授厨艺的师傅和教授烧瓷和陶艺的师傅都找全了。

    另外教授绣技的是庄子上的朱敏,这个主要是女孩子来学。藤编师傅沈春意打算让编织大师常心来担任,等他办完农场的事回来后来再开这一门课程。

    至于医术这一门课程,沈春意也打算晚点开,她一直在等着一个人,她总觉得那个人会来的。

    暂时现有这些课程,其他的再慢慢开发。

    买地,盖房,买家具器物,买教具等等一下子就花费了一千多两银子,以后每个月先生的月钱,学生们吃喝住的银子,笔墨纸砚等消耗,还得请一些其他的杂工,学堂每个月都要有几百两的消耗。

    幸好两本书的收益不错,要不沈春意负担起来还是挺吃力的。

    学堂的名字是许铎起的,叫善知学堂,济世堂的孩子和农庄的孩子是第一批学生,沈春意既然开设这么多的学科,就是不打算让所有的孩子都以做学问为主,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科考。

    所以孩子们在刚入学时做了一个简单的考核,读书有潜力的,能塌下心来读书的,主要跟着许铎读书,其他的孩子,除了最基本的认字和算数外,再挑一个自己感兴趣或者是自己擅长的学科来学习。

    余晖和周和也进行了考核,许铎很喜欢余晖,余晖选择了跟许铎潜心读书,以后要参加科考。周和除了认字和算数外还选择了木匠手艺。

    济世堂的孩子们就住在学堂的宿舍里,吃饭在学堂的饭堂里吃,但是入学前沈春意就告诉了他们,课余时间要在农庄干活,等学成以后,找到了营生,三年内要分期支付给学堂十两银子。

    庄子里的孩子们课余时间也要做好农庄的工作,并把每个月的月钱拿出一大半来支付学费。

    什么东西得来的太容易都不会珍惜,读书和学手艺对于一般家庭的孩子来说都是很难得一件事,对于济世堂和农庄的孩子们来说更像是天方夜谭一样。

    但是沈春意给他们创造了条件,就希望他们能加倍的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把学问学上身,把手艺学到手,以后能靠自己在这时间有一个立足之地。

    慢慢的落山村也有孩子想上善知学堂,沈春意开出的条件跟济世堂的孩子们一样,有的人家觉得,每日帮农庄干活和学成工作后支付学堂十两银子很值,但有的人家觉得不值,就没把孩子送过来。

    学堂里的女孩子就是济世堂和农庄的那些女孩,落山村收了十六个孩子,无一例外全部是男孩。

    直到后来善知学堂名气越来越大,附近的村子,乃至三川府都有孩子送来上学,但是送女孩子来的还是少之又少。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