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八章 结局才是新的开始

    千禧年过去的前夕,临近过年,何玲和小叔回了一趟小城老家,他们很久没回来了,这次回来一是接父亲的骨灰去北京,二是把老家的房子卖了,何玲爸去世后,何玲上了大学,她妈就去北京陪读了。

    小叔也四处做生意,这两年何为民生意做得很杂,她也问过小叔本钱哪来的,他总说有个朋友资助了一笔本钱,等他做生意赚了钱,做了该做的事,就把那笔钱还了。

    何玲没多问,她知道小叔是有分寸的。

    回来他们去殡仪馆骨灰盒停放处,那边是一间很大的大厅一排一排足有书架高的架子,每一个玻璃柜里都是一个人生,上面的照片,是生前的灿烂笑容或者愁苦不堪,千姿百态。何玲有些怅然,看着一排排照片走到父亲那里,工作人员取了出来,盖上布,她抱在怀里。

    一切妥当,何为民却让她先出去了,说要看两个朋友,何玲张张嘴不知小叔要见谁,不过也没问。

    看何玲走远了,何为民才走到一排架子前,从怀里拿出刚才敬大哥的酒,到了两钟放在两个柜子里面,那两个并排的骨灰盒上面是两张年轻的脸。

    这两年何为民从最小的生意做起,杂七杂八什么都尝试,赚过钱也赔过,但他不放在心上,从头再来也不难过,因为他一直在这些生意背后收集证据。

    最后把曹大坤的罪证上报,就在上个礼拜新闻通报一个人前百万慈善百万富翁背后人面兽心的文章,曹大坤被抓了,他终于替二人报仇了。

    我一次交了十年的骨灰盒管理费,以后我要陪我侄女去北京了,不能常回来,之前其实我就想说了,报仇要有报仇的方式,现在又不是旧社会,你俩怎么就偏偏。

    他笑出来又觉得自己唠叨的毛病真是像极了大哥,反正,下辈子投胎做个好人吧,最起码,作个会走正路的人。

    他拿过那杯酒一饮而尽辛辣的眼中酸涩。

    晃晃那把小金钥匙,里面的钱我捐出去了。最后捂了一下眼睛,我走了啊。

    何为民走出骨灰盒寄存处,何玲站起来,有些意外小叔眼圈竟然是红的,小叔?

    后者仰头一笑,何玲,学医累吧?

    嗯,学医要五年还要读研究生,老师说要想当个出色的医生还要读博士。

    读吧读吧,小叔供得起你。

    我自己也能挣钱,假期就去实习单位。你猜我去哪实习?

    我猜猜啊。何为民假装思索,器官移植中心吧。

    你怎么知道?我托了教授好久,他看我考试得了全系第一才给我找的机会。

    我是谁啊,你小叔,再告诉你一个秘密。

    趴在何玲耳边说着,后者瞪大眼睛,叔你捐了那么多钱。

    我两个朋友捐的,支持我侄女的事业嘛?

    何玲不知道小叔说的真假,撇嘴,我妈最近总念叨你还不结婚的事。

    后者烦躁的,你就和你妈说我工作忙。没时间,好男儿志在四方那么早结婚干啥啊,又不是旧社会。

    何玲在器官捐赠中心实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这里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可以接触手术。

    她和带她的师姐说了这话,后者笑掉大牙了,咱们这是文档管理,我还想你一个医学生,怎么来这里实习,这都是文职。

    我怎么知道,怪不得我教授当时觉得我疯了。

    不过也没事,你说你以后要当器官移植医生,在这了解一些理论知识和程序也好。你看和你一起来的同学不是干的挺好吗?

    师姐指着另一边对文职工作相当满意的,何玲的同学徐欣欣,后者听她俩说话笑着过来,我一直接觉得文职适合我,偏我爸妈非要让我学医,我可没何玲那么远大的志向,我要一直在这工作多好啊。

    正说着话,那边似乎接待资讯中心有人带着一帮小学生,说是要来参观。

    咱们这宣传口做的好,附近一些学校常来参观。

    师姐指着其中前面带队的一个男老师,和你们年纪差不多,也是大学生,在咱们这当志愿者。

    志愿者?

    义务啊。

    咱们这还有志愿者。

    带人参观,咱们这自然不需要志愿者,但他是主动找过来的。

    好帅啊。

    徐欣欣看到帅哥马上兴奋起来。

    何玲看过去,只见那个男孩子,个子很高很阳光,尤其是那双眼睛极其明亮,让她心里一抖,总觉得那双眼在哪见过。

    是很帅,而且是个有故事的人,他以前是个盲人。

    啊?

    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才重见光明。好了以后就来器官移植中心总部当志愿者。

    好浪漫的人啊。徐欣欣沦陷了,不过疑惑的,他怎么来这边当志愿者,不去医院呢,那边岂不是更需要人。

    在医院待过,可他一直想知道给他捐眼角膜的人是谁,才来这。

    怎么,还保密吗?

    按规定是保密的,可这男孩子不死心,就来这了,总想打听出点。

    这么浪漫的人,就让他知道呗,他也是想感激那个捐赠的人,想照顾其家属吧。

    其实我都不知道,我在这工作很多年了。每天看到捐赠者的信息,但不知道都捐给谁了,近几年有这种意识的人多了,造福社会嘛。

    说着放在她俩面前一叠资料,今天你俩整理吧。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料都会汇总在咱们这,这是近几年的,你俩先了解一下。

    徐欣欣兴奋的,我真想看看这些伟大的捐赠者到底都是什么人。学识都很高吗?

    师姐摇头,什么样的都有,各种工作各种年龄的,人的善良从不分高低贵贱。

    何玲恍然的看着师姐一笑,低头翻着资料整理,翻到快下班了,看到一个名字,王山。

    她微微愣住,师姐正好过来,怎么了,不会看到熟人了吧。

    顺着看到她手上的资料,王山?听起来很耳熟吗?

    何玲还没开口,师姐就耸着肩,是很耳熟,咱们这个楼里就有三个叫王山的,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何玲心一颤,那边带着小学生参观的志愿者正好送了孩子们出去,师姐似乎和他很熟,招手叫他过来,人大新闻系的才子,给你介绍两个新同事,都是医科大学的,假期在这实习,徐欣欣,何玲。

    徐欣欣紧张腼腆和他打招呼,后者笑着点头,可看到何玲时却一愣,我是不是在哪见过你?

    哎呦我的大才子,你这搭讪方式可过时了。师姐笑着。

    不是,我真的好像在哪见过你。

    何玲一笑,这么巧,我也是呢。

    后记:

    肖童是第一次坐飞机,一路上飞机上一直在重播香港回归当年全国的盛况,所以她半睡半醒中仿佛回到了一九九七年,她和林远在人潮中牵着手跑,四处摇摆的小红旗,莲花旗,四处放着七子之歌,呐喊我的祖国,我爱祖国。

    也许真是涨了岁数,感性也随之长大,当记者前辈叫醒肖童的时候,她睁开眼,却发现脸上一片冰凉。

    做噩梦了?

    和她一起来的是报社有名的文豪记者,四十岁左右却笔杆子强硬的女人,当时肖童没想到去实习的时候,这位前辈会选中她,肖童一直觉得自己属于那种唯唯诺诺的人,和这位前辈性格一点都不搭,后来也问过前辈,前辈直说,在肖童的身上看到了故事,性格可以磨炼,可故事经历却难得,她喜欢有故事的人。

    前辈虽这么说,却从未问过肖童的故事,也许她在等肖童自己讲吧,可肖童始终都觉得有些故事,也许要埋在心里一辈子。除非有一天放下了。

    肖童摸摸脸笑道,不是噩梦,是美梦。

    不管什么梦,快看,咱们到香港了。

    肖童看向窗外,这里就是香港了,她突然热泪盈眶。

    来接她们的是香港大学这边负责他们采访的人,第二天带他们参观了大学,还听了几场讲座,负责人说香港回归以后两地学子交流极多,不仅如此,很多在海外的华人也来他们这里学习,最近就有几个美国回来的华人学生,想考他们这的研究生,说着看到那边几个笑起来很欧美的学生指着,那几个人就是。

    肖童看过去,几个学生阳光灿烂,其中一个个子最高的男生,一头干净的黑色寸头,笑的极其好看,这边的负责人似乎也认识他们打着招呼,那几个年轻人也不害羞,听说是内地记者全都过来自我介绍。

    肖童挨个点着头听着他们介绍自己,低头在本子上记录,最后一个个子最高的男生走到她面前,在她本子上投下一片阴影,肖童手有些抖,眼神微颤,一直低着头。

    轮到他介绍自己了。

    他却一时没说话,其他人都奇怪的看过来,肖童也鼓起勇气迎上那目光,这时那男生才拉起嘴角,你好,我叫林远。

    (全文完)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