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91章 杨光的童年

    “动物世界里的亲情尚且如此感人,更何况是我们人类。你为什么对你的父母如此冷淡疏离呢?连生日都不愿意跟他们一起过呢?”景芳问。

    杨光眉头微蹙,不悦:“我母亲跟你说的?她还跟你说了什么?”

    “需要她说什么吗?你们母子间平时几乎没有互动,公爹大人别提了,连我都还没见过面,就算婆婆大人主动向你示好,你也清冷的很,我又不是瞎子,这都看不出来?”景芳努努嘴道。

    杨光未反驳。

    “杨先生,反正现在闲着也闲着,要不聊聊呗。”景芳道。

    “我可以理解为杨太太你开始对我产生兴趣了吗?”杨光轻笑问。

    “只要你愿意说,可以这样理解。”景芳无所谓道。

    杨光吁了口气,遂娓娓道来。

    “十岁前我经常在杨宅和杨宅两家往来,那时候我们并没有住在阳光名苑,两家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来回需要开车一个小时,虽然都有司机接送,可还是挺耗费时间的,但我仍然隔天岔五往周家跑,因为那里有我最亲爱的外公。我的童年是在外公的陪伴下长大的。

    十岁的时候我被父母扔到国外一个人生活,一待就待了十五六年,中间就回过几次国,都是因为春节外公电话催了无数次,还有外公六十大寿寿宴,不过因为学业和工作的原因,也是匆匆一聚便又走了。

    二十六时,阿骞威逼利诱、连哄带骗才把我哄回国,帮他一起管理dC。

    在国内工作的这几年,我与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可是我根本就没有与他们往来的习惯,甚至宁愿家里的房子空着,也要一个人搬出来住。

    他们不来电话,我几乎就想不到他们。他们来了,我也只是像招待客人一般恭敬有礼。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父母养育我成人,供我读书,又像他们自己讲的他们辛辛苦苦打下的家业以后也全是我的,那我为什么就无法跟他们亲近呢?

    后来我懂了。

    李玫瑾教授曾指出:在孩子最初的几年,谁养的就跟谁亲,对谁的心理依赖更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到三岁才能形成客体稳定性与情感稳定性。

    客体稳定的概念,在良好的养育坏境下,孩子一岁半即可形成。

    而情感稳定的概念,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要到三岁才能形成。

    也就是说,只有在形成这两个概念后,孩子才能承受与父母的长时间分离,否则孩子会将短暂的分离视为永远的被抛弃。

    而这里的长时间,指的是两个星期以上的时间。

    看到这里,其实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身边有太多的朋友,更喜欢呆在学校,或者工作在外,跟父母的关系都不太亲密,多半都是因为幼年时期缺少父母的陪伴,跟父母没有建立好情感依赖关系。

    而我,一出生高贵美丽的母亲便给我雇了一个乳母,因为她要保持体型。又给我请了一个专业保姆一天二十四小时陪伴,所以我第一声会叫的是‘婆婆’不是爸爸妈妈。

    所以我与父母之单薄的依赖感,在那时候就已经形成。”

    景芳自然能理解他的感受,毕竟独自一人带大儿子,自然对育儿知识、亲子关系有过了解。

    “那从你记事起到十岁出国,总还有好多年的时光,他们难道就没有陪过你吗?最起码像生日这样特殊的日子,他们有总应该有时间你过吧。”景芳问。

    “小时候,我的生日都是外公陪着过的,我的父母他们很忙,忙到根本记不住这个日子。后来关系好的同学之间开始流行一起过生日,我去过几个好朋友的生日派对,特别热闹特别温馨,他们父母温情的陪伴,甜蜜的祝福,让我羡慕不已。

    于是在我八岁生日那年,我提前半年就开始跟父母提出让他们陪我过个生日的要求。提了好多次后,他们终于答应了。我请了小朋友回家,大家都带着礼物来,开心的跟我一起过生日。

    然后……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