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原因只给结果而且还不能不信,不得不说杜小丙的方法很棒,不是一般的高明,当然也可以说我现在的危险系数已经爆表,千辛万苦回到金陵比身在北方还要危险。
到底是什么事?
“躲得过金陵几天也不会安全,该来的总会来。”我的态度比较消极,不是不在意而是不能坐以待毙。
“你在试探我?这样不好,我不说有不说的道理。”杜小丙的态度也很坚决,她很清楚为什么来这里,她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在保护什么在维护什么。
沉默,一阵长时间的沉默,沉默的时间延伸开来楼下并没有什么动静,不管任何哪怕是一只瘦骨嶙峋的夜猫从外面古老的木质楼梯走上来也会产生震动,有震动我就能感觉得到。
反而比听觉更加有效可靠。
然后杜小丙疲惫的靠在椅子上睡着了,睡着的样子很安静,没有流口水没有说梦话,身体自然放松,很淑女,绝不是装腔作势而是天生如此。
我拿过一个毯子给她盖上然后做回自己的位置安静的完成自己未完成的银缮,本来我应该搜索实验室里所有有关教授的物件和线索,现在我反而不着急了。
一方面我不想她被我的动作声响吵醒一方面我需要自己平静下来,最能让我平静的事情便是专心银缮。
银缮听说的人很少,金缮知道的人应该多些。
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不仅国内贵重传世品众多,亦有不少通过海上丝路等途径外销的古陶瓷。
虽然瓷器有玻璃质釉面保护,坚硬耐腐蚀,其精美绝伦的釉色纹理可以经久不衰,但依然易碎怕摔。
但是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难免可能磕损或碎裂。由此也催生出多种修补手法。例如使用锔瓷修补。那么建盏作为黑釉瓷器,应如何修复?
我和教授也许是国内修复残缺建盏最多的人,这也是我之前在咖啡馆送给杜小丙一只建盏小残片凭借而成的建盏的缘由,一个人最珍贵的东西一定是他亲手制作的东西,也一定是他最擅长的手艺最喜欢的记忆和文化。
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而瓷器的修补历史几乎与瓷器本身历史一样悠长。那么聪明勤劳的古代人民,会如何修补破损的瓷器呢?
建盏作为黑瓷,应如何修补比较自然美观呢?
教授系统的将残损建盏常见的处理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为装饰性修复,第二种为尽量维持原状的处理。
斑纹稀有的建盏,即使残损,依然有极高价值,其价值并非物理上的完整性可概括,需综合考量,而如何有针对性地修复,也是方家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如果修复手法不当,会适得其反。
首先是装饰性修复,瓷器常用的装饰性修复有金属工艺和金缮工艺两种,建盏修复中金缮工艺运用广泛,其修补方式改动较少,且金缮使用大漆,安全无毒,色调也能与建盏釉色和谐映衬,不仅可以填补瓷器的缺损部分,在物理意义上将盏本身补充完整,视觉上也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不过因为金缮使用的是大漆,比较费人工,周期也很长,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盏都有必要去这么修复。
这就引出了金缮工艺,金缮是用大漆将瓷器碎片粘合,在快干的时候将金粉或者金箔敷在瓷器表面,以此来修复陶瓷的缺陷,重新赋予器物美感和生命力。
金缮工艺采用的不是工业油漆而是天然生漆,提炼自漆树,不含任何有害化学成分。
生漆的黏性大于大于ab胶,硬度超过水泥,因此有成语“如胶似漆”将漆与胶置于同等地位作喻。
金缮不仅可以用于瓷器、紫砂、玉器,还可以用于竹器、木器、牙雕等,变干后具有坚固、防潮、防止滋生细菌,防腐蚀、耐强酸、强碱等特点。
金缮工艺上完漆后需要置器物于干燥阴凉处数周,时间较久,且需要修补者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方能将线条画得美观。故而修复所须的工费不低。
有些工匠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使用工业漆假冒生漆,极为不妥。
如果是釉色偏纯黑,毫纹斑纹较少的建盏,用纯黑大漆修补确实别有一番韵味。金缮、银缮还是黑漆合适,这就要看修补者的审美取向了,并没有标准答案。
还有一种金属工艺称为锔瓷,俗语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便是“锔瓷”。
在古代,瓷器不像如今这样普遍,造价也高,寻常百姓家的瓷器破损了,一般会拿去修修补补。因此,早在古时候,锔瓷技艺便十分普遍,还有专门的锔瓷艺人。
想当年乾隆皇帝为了稳定朝政,令宫廷画家周鲲绘《村市生涯图》,以便对汉风俗传统有更形象的认识,其中就有锔瓷艺人
锔瓷,指的是用锔子修补破损的瓷器,其包含固定、钻孔和锔补三道工序。通过金刚钻在瓷器裂纹两侧打孔,再将“冖”形金属钉敲入裂痕两边的钻孔内,以此来加固器物,使瓷器起死回生,恢复原有造型的同时密不透水,可重新使用。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金刚钻:“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故宫博物院介绍的锔瓷技艺时,用来举例的便是兔毫盏,下图可看出修补后的建盏器型较为完整,裂痕虽明显,但是盏仍可以使用。
锔瓷适合用来修补瓷器裂缝和冲线,不适合有大面积缺失的残件。而且锔瓷需要打孔,对瓷器有二次伤害。
综合各项因素,锔瓷需要原器完整,仅有裂缝,才便于固定,但打孔造成的二次损害也需要考虑,如果打孔的手艺不好,本身相对完整的瓷片还会再碎一次。因此一些胎较薄的陶瓷也不太适用。
金缮遇到有缺肉的瓷器可以想办法填补,也对瓷器损害较小,就是晾干的时间比较长,还有遇到高温可能受损。
那么金银镶嵌法便应运而生,金银镶嵌法起源于宋代,采用的材料是金属,比如金银类,造价更高一些,因为独特的修补效果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镶嵌图案花纹以修饰瑕疵,以葫芦藤蔓叶多见,修补后的器物掩盖了瑕疵,且装饰效果活灵活现,瓷器得以焕然一新,别有一番风趣。
此法用料不菲,对金工要求也很高,因此工费自然上去。相对金缮而言,此法在镶嵌部分的花样更多一些。相对于日本收藏者喜欢金缮的偏好,欧美的藏家会更属意镶嵌。
金缮和镶嵌都是带有再创作意味的手法,对于修补者的审美,对原器艺术风格的理解,和手上的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
釦边
釦边又称包边,一般用于口沿有芒或者有小磕损的器型,起保护和装饰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彰显身份地位。
新盏除非是仿古作品,一般是不会出厂就釦边的,有偏爱釦边的朋友可以自行釦边。
老盏传世品或墓葬出土品有的会有釦边,此时不去动它较好,如果釦边腐蚀脱落,可以重釦。如果本身无釦边也无磕损的老盏,没有必要去釦边,除非是自己特别喜欢这种风格。
教授跟我都一直坚持尽量维持原状的处理方式,器型完整但有小瑕者,有的珍贵老盏大醇小疵,器型完整,虽有微瑕,可能是烧制过程中自带的,可能是流传过程中导致的,但是斑纹稀有罕见,瑕不掩瑜,不影响其文物价值,那么便无需刻意去修缮,修补反而破坏器物美感,也影响世人看到它们的本来面目。
九州博物馆中藏有一只建窑油滴盏,虽然有明显的砂眼和粘底,但是油滴分布较均匀,品貌俱佳,依然是传承有序的名品。
藤田美术馆所藏国宝曜变天目的口沿也有一处小磕损,然而这并不影响这只曜变天目作为日本国宝的地位。
还有2016年伦敦苏富比以900万落槌的宋代兔毫盏,藤田传三郎次子藏品,曾收录于《大正名器鉴》,虽有断釉,不妨碍其拍出高价。且此断釉维持原状更可看出建窑高温厚釉工艺下,釉的流动导致的一种变化结果。
瓷器即使碎裂,物化性质依然较为稳定。水吉镇建窑遗址至今仍有大量建窑堆积物,出土大量的建盏残件。
这些碎片如果小于完整器的三分之二,基本就没有修补的必要,维持原状用来教学研究较为合适。
从碎片可以看出建盏铁胎的颜色,釉的内层,以及建盏从口沿到腹部底部越来越厚的造型设计,因此碎片还是很有价值。有些碎片还有罕见的曜变、油滴、银毫等斑纹,更加值得珍藏。
所以其实并非所有有瑕疵或破损的建盏都需要修复,如不影响器型完整,可维持原状,以原本的状态为主。
如果认为瑕疵或破损的老盏就无价值也有失偏颇,俗话说“宁玩残精,不玩普全”。
釉色足够精美足够特别的老盏残件,依然很稀有,颇具收藏价值。
此时如果有机会入手,需不需要修复,如何修复,就必须综合盏本身的釉面表现和残缺状况以及自身的喜好和需求考虑。
我的面前突然伸过一张脸,一张睡眼惺忪又干净的脸,看看我又看看工作台上的明代青花,然后看到了旁边架子上的残损建盏,走过去很认真的欣赏,大概一刻钟之后转回来再次看着我,“你送我的建盏应该是现代古品,如果运营得当就可以称为古品古品,在古品基础上二次创作,我想这更加具备流传的意义。”
“如果拿去大拍卖行会卖出一个好价钱,所以……我决定不还给你了,自己留下了,我对值钱的东西都很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