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出乎预料,新出现的杜小丙遮遮掩掩良心备受煎熬的杨行,似乎很多人都牵扯进来,到底是什么事?
什么样的事情能够在如今和平繁荣的环境之中牵扯这么多无辜之人?
杜小丙的镇定看起来很像一个训练有素的特工,我的目光没有盯着她看,那不礼貌,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教会了我许多基本礼仪,可她还是个只读过初中的农村妇女。
她在哪里?
突然有种冲动想过去问杜小丙母亲的下落,杜小丙身上的某种东西竟然有一种母亲身上那种熟悉的味道。
她跟母亲接触过?
这个想法让我自己都吓了一大跳,怕不是我已经想母亲想的神经失常了,杜小丙的年纪气质身份怎么可能跟母亲接触过?
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幻想而已。
大概十分钟后杜小丙用托盘端了几块点心过来,我不喜欢甜食因为小时候家里根本吃不起,长大了觉得对身体不好,这也是母亲从小教育我的。
杨行却不见了直接回了后面,不知道去休息还是干什么,反正把我丢给了杜小丙。
显然对于杜小丙的身份和本事他十分有信心。
此时咖啡馆里还是十多个客人不过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服务了,所以另外的服务生完全可以一个人应付,杜小丙则很自然的放下托盘自己泡了杯拿铁坐在我对面,就跟十分相熟的朋友一样,好像认识了十几年的样子。
反正她脸上的表情就是那样,对我一点陌生感都没有,看着我盯着我的眼睛,既然她也是金大历史学院考古系的学生既然她之前就认识我甚至了解我那么她当然知道跟我这个聋子的沟通方式。
“这里是个不错的地方,即便是在金陵城也少有24小时的咖啡馆,所以我喜欢这里。”
“我在这里打工同时也是这里的老板。”杜小丙很自然又很突然的亮出自己的身份。
喔略微有些惊讶,她笑了,笑的很纯净,纯净的没有一丝杂质,“是的,我占股百分之五十一,杨叔叔百分之四十九。”
“我从小就喜欢做些小发明,早早的申请了几个专利所以在高中二年级以后就基本上财务自由了。”
“我不是说我多有钱,是相对来说不依靠任何人可以活下去的意思。”杜小丙的讲述轻描淡写但是却不得不让人震惊,清纯的笑容里年轻的身体里蕴含的是无尽的能量。
她是个天才,而我不是。
我从来自卑,只是根本不表现出来而已,我也笑笑,“在金大我没什么朋友,所以之前并不认识你。”
我在刻意保持距离,现在仍然无法确定杜小丙这个知情者是敌是友,不要说她眼下我连教授的身份和目的都无法弄清楚,在对一个人彻底了解之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安全距离。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要比你想象的还要大出一整个太平洋。
我曾经有一个称得上朋友的一个高中同学,大学专业是日语。
后来,她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生活的几年,结交了不少日本朋友。
但她却说,虽然有那么多朋友,但其实一个真心的都没有,都是表面兄弟。
以前看过一部日本电视剧,叫做《青空之卵》。
主角之一的鸟井真一,是一个自称自闭症的电脑程序员,但他其实并不是自闭症,只是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平时基本上都宅在家里,不出门,没有朋友,家人之间也不联系。
只和唯一的朋友坂木联系。而且还是坂木主动的情况下才会联系。
可以说,鸟井真一基本上没有社交。
剧里很多主角的生活,都是独立独往,有些甚至没有一个经常联系的朋友。
点头之交很多,也经常对人微笑。
但每个人都不想和别人有过于亲密的来往,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孤独。
不少去过日本生活的朋友都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日本,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要比你想象的还要大出一整个太平洋。
而日本人也非常清醒的认知到了这个问题。
当你和日本人相处时,会觉得他们都给人一种带刺的感觉。
表面有说有笑很热闹,但彼此都不愿意深交,觉得离得太近会像拥抱带刺的豪猪一样,会互相伤害。
而找到不会伤害到彼此的距离,一直是日本人所追寻的。
所以当你初到日本时,会觉得他们很有礼貌,但其实这只是他们不想和你有过于亲密的关系。
也就是,不想和你有深交的关系。
一直以为这只是日本人独有的交往方式,后来才发现,无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有一种距离,叫做心之壁。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心里,对被人设下一个安全距离。
关系太亲密,没有私人空间;关系太遥远,就会显得很孤独。
太远和太近之间,我们往往想找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
但这样的距离哪有那么容易找呀?
有些人,因为交完过于亲密,没有了私人空间,于是试图拉开一点距离,让彼此有呼吸的空间。
等到某一天回头一看,原来不知不觉中,两人已经走远了。
不再一起逛街,不再一起聊八卦;你不给我打电话,我也不主动给你发信息。
距离太近,除了没有私人空间,还有一个原因是害怕伤害彼此。
曾经有一段时间心情很糟糕,越是情绪压抑,就越怕见到朋友,一直躲着他们。
为什么呢?
因为害怕被他们发现原来我是这样一个消极悲观的人,害怕自己的压抑情绪给他们带来负能量。
如果一个消极,一个积极,总有被治愈的希望。
假如两个消极负能量的人聚在一起,这不是报团取暖,而是彼此刺痛。
两个浑身长刺的豪猪,在彼此伤害。
所以心情压抑的时候,反而会拒绝朋友的陪伴。
害怕失去,也害怕伤害。
后来朋友跟我说了一番话,她说朋友之间本就该互相喊加油,无论什么时候。
“如果你实在害怕会伤害彼此,那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呢?说我最近心情不好,所以可能不大联系你。
这样,等你心情好点的时候,大家又可以聚在一起。
假如你的故意疏远只是不想失去对方,那没用,你同样会失去对方。”
所以,无论是出于不想失去对方的原因,还是真心不想跟对方有过于亲密的往来,故意疏远的最终结果,都是失去彼此。
所谓的心之壁——交往的安全距离,其实是不是我们对彼此都不够信心的结果?
无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导致的结果。
我们经常说的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有时也是一种逃避。
逃避人和人之间亲密的距离,逃避麻烦,逃避责任,逃避伤害。
于是我只能像只豪猪,对周围人竖起自己尖锐的刺。
如果不想失去彼此,最好的方法还是坦诚以待,这个道理我早就懂得,可是我依然保持着三年只能交到一个朋友的速度和距离。
初中一个朋友,高中一个,大学也是一个,这件事情上从未出现过意外或者惊喜,仿佛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