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往冢上堆石头的风俗不知起于何时,内蒙古草原的敖包、青藏高原的玛尼堆,都是这种积石风俗的流传与体现。《山海经》记有“禹所积石之山”,恐非为治水而积石也,可能也是为坟墓而积石。积石的用意,最初可能是为了使这些坟墓免受风雨的侵蚀,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时间长了,积石演变为一种宗教仪式,以表达人们对于祖先和神的尊敬。
其实我也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部分,牛河梁遗址太过庞大了,太过复杂广阔,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座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之地。
我一直在私下里研究第二地点1号冢出土的不少扁钵式筒形器。如果是比较高的长筒,人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说那些长筒的作用是为了“通天”。但是这种推论却并不适用于这些扁平而且带有收口的陶筒。它很像现代用于盛装围棋子的钵子,只不过依旧是没有底的。
曾经有人猜测这些筒形器其实是一种陶器座,上面可以放一些陶锅或陶钵。
但是这种猜测很快就被推翻了,原因是它们仅仅只是出现在积石冢冢界石墙的内侧,是一排排一圈圈整齐地排列着的,数量多达数百只。因此这些陶筒只能是用于宗教祭祀的专用陶器,而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品。
可我仍然不死心的觉得这不能排除这些陶筒就是陶器座的可能,不过它们不是厨房所用的陶器座,而是专们用于放置供品的陶器座。
想象一下:五千多年以前,这些陶筒每一只的上边,其实原本都放着一只陶钵或者陶罐,来这里祭祀的人们,都会十分虔诚地向陶钵或陶罐里放入自己带来的供品,这些供品包括各种可食用的坚果,可能还包括肉类。
这些供品理所当然会成为看守或者是管理积石冢的僧侣或者巫师们的食物,他们就住在离此不远的山梁上。
除了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雨、偶尔用巫法为信徒们治病之外,一些巫师特别是女巫,还是制作陶器的高手。当然,现在的考古结果是积石冢里的陶筒占了绝大多数,而陶钵或者陶罐只是少数,这可能因为积石冢在荒废之后,几千年了,具有实用功能的钵和碗、罐逐渐被路过这里的人拿走了,而无底的陶筒因为太笨重并且实用功能不大,因而遗留下来。
我是教授的学生,仿佛天生继承了教授的天熊研究,同时我也没有更加不会放弃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因为我正青春年少,尽管我是个聋子。
中华文化中一直都是师徒如父子,我跟教授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方式其实像极了传统的典型的中式父子。
教授是严厉的,不讲道理的,一言堂的,我内心深处则是反抗不满和调皮。
在一个月前我唯一需要寻找和担心的还只有我的母亲,眼下我要寻找和担心的人变成了五个,我相信宿命又不相信命运,因为不管什么样的命运,好的坏的都需要自己用双手去创造,不可能守株待兔也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只是有件事很奇怪而且我依然记忆犹新,教授在我入学的第一天晚自习找到我,把我带到他的办公室,晚上,然后没头没尾的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关于乞丐的故事。
相传乞丐的祖师爷叫范丹,而范丹是陈州人,所以陈州很早就有了丐帮。
乞丐白天乞讨,夜晚只靠一身破衣。夜间冻醒了,到庄户人家草垛上偷点麦草,放在墙角处,点火烤墙,等火熄墙热,就靠在热墙处度过后半夜。
而相比之下,入了帮的乞丐就好过不少,因为他们有帮堂。帮堂多设在大庙内,地上铺有麦草,被子少了可多人合盖。人多热气大,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寒冬。
但乞丐入帮也不是那么轻松,首先要孝敬帮主,接着是插香入盟。初入帮,并不让你进帮堂,而是先让你住进破庙里受冻几夜,等尝足了单干的苦头,才让你去帮堂里享受温暖。
分住的那几天,还要试验入帮乞丐的乞德和人品,目的是怕“引狼入室”,影响帮内的团结。
这一年,从皖地过来两个乞丐。这两个乞丐都姓张,一个叫张能,一个叫张水。张能、张水都很年轻。他们来到陈州地,按规矩拜了帮堂,要求让出几日口粮,拜过山祖,已不算侵略,也就是说获得了在陈州讨要的牌照。
帮主一放“码”,弟兄们便知来了新人,再不去找麻烦。不料两位乞丐兄弟讨了几日,觉得能混饱肚皮,便不想走了。不想走就得申请入帮,因为不入帮仍是“客人”,而客人是不能住久的。
张能、张水紧讨几日,攒了礼品,首先孝敬帮主。看二人入帮心切,陈州丐帮帮主答应了他们,插香过后,就按照帮规让他们先住进城东关的两间破庙里。
东关破庙也是丐帮的地盘。庙很小,只三间殿堂,敬的是财神。开初香火颇盛,岂料越敬财神越穷,便少人敬了。神有人敬是神,没人敬就成了泥。庙无人修,天长日久,连财神都成了乞丐。
张能、张水住进破庙的时候,正赶寒冬腊月天气。兄弟二人在庙里冻了一夜。第二天,天亮刚想出去讨点热汤撵撵寒气,不想却被人围了,说是此处夜里遭了贼,二位是生人,令人可疑,先进庙里搜一搜。张能、张水没做亏心事,自然不怕搜。岂料来人进庙一搜,竟然在香炉里扒出了十多锭白银。张能、张水一看,目瞪口呆。人们大吼一声,绑了两个乞丐,说是还缺两锭白银,要求交出赃物。
张能、张水大呼冤枉,跪地求情,阐明自己清白。庄户人哪里肯信,定要带二人去见官。不料这时候,帮主来了,帮主先作了一圈揖,然后赔笑说:“这两位是刚入帮的兄弟,初来乍到,不懂规矩,望诸位看在我的面子上,饶恕一回,损失银两照赔不误。”有陈州帮主说话,众人熄了火气。帮主让人掏出银钱,赔了失主,然后问张能、张水说:“二位坏了规矩,如何办?”张能、张水怕再犯众怒,只好吞下苦果,乞求帮主开恩。帮主冷了脸说:“乞丐虽穷,但人穷志不穷!念你们是初犯,宽处为怀,五日内不得外出乞讨,闭门思过!”帮主说完,带人走了。
帮主说话,一言九鼎,如偷着外出讨要,被抓住必定断腿。张能、张水懂规矩,坐在庙里又冷又饿,脑际间闪现着往日饱肚的情景,口水直流。
张能对张水说:“兄弟,五天不吃会饿死的,得想想办法。”张水想了想说:“咱还是回老家吧!”
张能长叹一声说:“回老家那怎么行?老家遭了灾,比不得陈州!若我们熬过了这几日,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张水听后,觉得有理,颓丧地说:“只怪咱们平常不攒体己,若腰中有钱,就去买些吃的、喝的,暖暖身子!”
张能一听到“钱”字,陡地亮了眼睛,对张水说:“那帮人不是说还差两锭银子没找到吗?咱何不找找?”
张水泄气地回答:“唉!你听他们胡说!哪里会有贼人,分明是陷害你我罢了!”
张能摇摇头说:“不会的,咱们两个叫花子,与他们无仇无冤,他们是不会陷害我们的!”
张水望了张能一眼,讥讽道:“哥,你真是死脑筋!你想,贼人难道会把银子埋在这里,只拿两锭银子走吗?”
张能仍不死心,目光盯着一处,思索片刻说:“难道是帮主试探我们的吗?”
张水这才点头称是,坐将起来,伸了伸懒腰说:“他会不会真的留下银子,再试我们一回?”
“有可能!很有可能!”张能说着站起身来,先在香炉里扒了几扒,然后又在神像前后摸索……
突然,张能惊叫一声,对张水说:“快看,果真有锭银子!”
张水跑过去一看,原来银子藏在墙壁上一块松砖下面。虽然只有一锭,但足够二人吃上一阵子了!
二人耐不住地高兴,又四处寻找一回,再也寻不到另一锭。但毕竟有了闪闪发光的银子,有它就可以买到吃的、喝的。弟兄俩高兴万分,商量着如何花这笔钱。张水要求先大吃一顿,然后再精打细算。张能说:“应该先吃点家常便饭,再置买一床厚被,以免夜间受冻……”二人商量许久,也未达成协议。
最后,张能说:“干脆,我们不如把银子交给帮主,说不准还能买回禁令!”
经张能一说,张水突然想起了什么,对张能说:“我们差点儿坏了大事!”说完,拿着银子和张能一起去了帮堂,见帮主,拜了三拜说:“帮主,我们弟兄饥饿难忍,但没敢越庙门一步,为寻点儿东西吃,在庙里发现了这锭银子!”
帮主问:“为何不用银子买吃的?”
张能说:“动过此念,可最后还是忍了!”
帮主问:“为什么?”
张水说:“过去有两个叫花子,住在一所破庙里,大雪扑门,三天不得讨要。后来,一香客丢的一锭银子,被他们拾到。二人惊喜若狂,商量一通,由甲去买吃的。甲先在集市饱餐一顿给乙带回了热烧饼。不料甲刚进庙门,被乙一棍打死,乙掏出所剩的银钱,吃了甲买回的烧饼,不一会,也七窍流血归了西天!”
帮主听后沉吟许久,最后对张水说:“想到不做,又勇于揭穿自己的私欲,这叫聪明的善良!起来吧,望你日后能成大器!”
十年以后,张水果真当上了陈州的丐帮帮主。
那时候我以为教授是个喜欢讲故事和卖弄斯文的家伙,可是后来才知道他从不讲故事,只讲证据讲文物讲文字。
却唯独给我讲了故事,教授真正的用意从未对我严明,只是我想他是在暗中鼓励我不要因为自己是个聋子就自卑,更不要自暴自弃放纵自己,连一个合格的乞丐都要有良好的品质意志,那么只要我想就一定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教授在别人面前是一个样子,仿佛永远带着高傲骄傲的面具,在我跟前则完全换了一个人,时而阴沉时而活泼时而不可捉摸时而孩童,他好像只有在我跟前才能放松和放纵自己。
所以尽管最近一段时间他做了许多对不起我的事情,然而到最后我总能迅速自我冷却选择相信他理解他原谅他。
也许这就是我跟他之间的宿命,即便最后我真的被他害死我也不会痛恨,至少我是被我一生信任的人害死的,至少我知道我想要的答案。
一个从小就习惯了寻找的人其实最怕的就是寻找,因为一个人每天都要面对的一件事很可能是他人生当中最不愿意面对却不得不面对的那件事。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与凄惨。
寻找跟等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当你一次次一年年的寻找无果之后那么剩下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无尽的找寻之后无尽的等待。
孩子并没有醒来我却时刻准备着,担心他们随时会醒来,我知道自己绝不是一个合格的看护者,那么唯一剩下的就只有耐心,坚持看护他们的耐心。
孩子的母亲一天不回来我就看护一天两天不回来就看护两天,一个月不回来看护一个月,一年不回来看护一年。
任何一个文明都离不开一条河,人要想生存必须沿河而居,这是人类世界最简单最原始的道理。孩子还熟睡着我注定不能一起睡去,于是便起身从包里翻出一些之前整理的资料,这些资料其实是关于辽西地区一条很少为人所知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