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2章 特区规划顾问

    <b></b>                  “林工,这是我们政府办公室的张主任。”旁边的工作人员连忙给他们做介绍,互相问好之后在沙发上坐下。

    张主任率先恭喜了林楼在拉脱维尼亚获得的荣誉勋章,以及贝聿铭等大师对他的赞誉和成为新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教授的荣誉。

    甚至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说起来,清华也是我们深大的恩人,深大的建筑系就是清华援助成立的,林工你现在既然是清华的教授了,可不要忘了我们深大建筑系啊,要是有时间的话,来给我们的学生做个演讲吧?当然,您要是愿意来深大授课,那就更好了!”

    深大是中国最年轻的高校之一,林楼读大三的时候才刚刚创立,创校初期,深大接受了包括清华、北大、人大等在内的高校援助师资力量。

    “没有问题,那我这次就在特区多待两天吧,看看深大什么时候有空!”林楼爽快地答应下来,对于培养建筑人才,他一向热心,虽然区区一次演讲没办法为深大的学生带来根本性的提高,不过能让他们开阔一些眼界也是好的。

    “哎呀,那实在是太感谢您了!”见林楼答应地这么爽快,张主任很高兴,“我这就给深大打电话联系,肯定是就着您的时间来,您什么时候方便,咱们就什么时候办!”

    说完他当着林楼的面给深大打了个电话,深大建筑系好多老师都是从清华过来的,比其它院校更清楚林楼的本事,一听说他要过来演讲,可是高兴坏了,马上协调好了时间,请林楼明天下午去学校做演讲。

    主题什么的完全由林楼自己定,他们根本不做限制,林楼爱讲什么就讲什么,而且还说要向学校申请最大的礼堂。

    第一件事就这么顺利,张主任感觉林楼应该挺好说话的,不像其他青年天才那么难打交道,于是又寒暄了几句,便说明了请他过来的目的,“林工,是这样的,不知道你听过没有,我们特区在刚开始搞城市建设的时候,邀请了一家外国公司担任城市规划顾问,之前人家也给帮着出了不少方案,让我们特区的城市建设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不少宝贵经验。”

    林楼微微点头,这事他是知道的,在特区建设之初,确实得到了国外事务所的帮助,让他们少走了一些弯路。

    “但是呢,这家外国事务所的服务费也不低,而且还都是外汇,现在特区倒是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尤其是外汇!刚好之前签署的顾问合同马上就要到期了,关于要不要续约,特区政府有一些意见分歧!”张主任继续介绍情况。

    “有人认为,既然人家之前做得不错,那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建议继续雇佣这家事务所来为特区的建设出谋划策;而还有一些人则认为,这家事务所之前虽然做了很多贡献,但也不是没出问题,而且一年上百万美元的顾问费实在是太贵了,特区承担不起啊!所以能不能换一家机构,最好是国内的机构来为特区的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这件事林楼同样很清楚,客观的说,特区在前期建设中确实有很多地方做得不错,这是第一个为城市规划立法的城市;第一个将法定图则覆盖全市;第一个将土地与规划统一管理;第一个尝试近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第一个土地招拍挂和住宅商品化;第一个碰到土地资源紧缺无地可建;第一个划定基本生态线把50用地法定为永久生态用地进而迫使产业升级率先走向新经济的城市。

    这些举措为全国其他城市的规划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探索效果,没有辜负特区试点的历史责任,但这并不代表特区的规划就毫无问题。

    这家外国事务所虽然收费高昂,却也是有实力的,现如今欧美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领域的经验远比国内单位丰富,他们很清楚伦敦、巴黎、纽约这些大都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而国内的单位在这方面则有所欠缺,所以等替换了城市规划顾问之后,顾问费倒是省下来不少,但特区在后期的城市规划中出的问题却是越来越多了,很多问题都一直延续到林楼穿越过来的时候,被市民诟病不已。

    这就是典型的省小钱赔大钱了,虽然说就算继续雇佣这家事务所,估计他们也无法预料特区会发展地如此迅猛,也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只要他们能凭着自己的经验多避免那么一两个问题,这里面挽回的损失就绝不是几百万美元的事情。

    林楼继续点头,这个消息和他昨天从黄亚翔那儿了解的一模一样,特区政府这次请自己过来,并不是想让他做某个具体项目的设计工作,而是有意愿邀请他担任特区的城市规划顾问,让他来接替这家外国建筑事务所为特区服务。

    当然,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一次就决定,这次过来只是先互相接触接触,了解了解,看看林楼有没有这个意愿,更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这个能力,要是没有的话,那就啥也不用说了,还是继续考虑延续合同还是换其他单位吧!

    “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最后大家商量了下,还是先请几家国内单位的代表过来聊一聊,如果有合适的,就尽量选用咱们国内的单位,要是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那么就和这家外国事务所续约!”张主任继续介绍。

    “当说起国内人选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就是吴委员了!但是林工您比我更清楚,吴委员实在是太忙了,光北京城的规划就够他忙的了,我们实在是不好意思打扰人家!”如今在国内,吴委员肯定是城市规划领域毫无争议的第一人,他们想到吴委员也不奇怪,没想到才是怪事儿来着。

    但是就如同张主任说的那样,吴委员手头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既要给北京做城市规划方案,又要负责清华建筑系的日常工作,还要写书等等,你要是换个小点的、城市规划比较简单的地方,让吴委员帮忙把把关,他或许还忙得过来。

    可特区这种全国瞩目的新城市,规划工作要忙的可就太多了,吴委员肯定顾不过来啊,“然后很快就有人提到了林工您,说吴委员在做北京城市规划的时候,您也帮了不少忙,做了许多贡献,而且您在国内的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把城市规划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分析地很清楚。”

    “再加上您经常出国,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有着更直观的了解,所以我们决定邀请您过来谈一谈,聊聊您对特区未来城市规划的想法。”从张主任的话里可以听出,他们就算不是把林楼放在备选的第一位,也是很靠前的行列中。

    毕竟现如今国内对现代化城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规划方案,了解地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数规划单位都只能通过国外资料来了解欧美发达国家是如何做的,由于经费、阅历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他们的了解大多都是片面而且滞后的。

    像林楼这样能够系统性地阅读资料并且发表文章,更重要的是可以经常去国外实地考察的城市规划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我确实写过一些文章,也帮助吴委员做了一些工作,但你让我突然就说对特区城市规划的意见,那还真是有点难为我了,我虽然读过一些特区的资料,了解了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都是不成系统的,再没有系统性了解的情况下就发表意见,似乎有些不够慎重!”林楼谨慎地说道,虽然他后世读过很多关于特区规划的论文,对特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知之甚详,但在这个世界,他来特区的次数还真不多。

    也就是路过香江的时候,要是时间宽裕的话会过来看看黄亚翔,从明面上来看,他对特区的了解并不深刻,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发议论是不合适的,也容易给人留下轻浮的印象,这对他竞争这项业务可不太好。

    是的,自从那天晚上听黄亚翔说起这事儿后,林楼就打算正式参加这个业务的竞争,并且尽力想要拿下来了。

    一来他知道特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到底做错了什么,如果能够挽回的话,不仅可以替特区节省下大量的经费,同时也能为全国其他城市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毕竟全国都在关注特区,学习特区的先进经验么!

    二来当初她刚跟着吴委员学习的时候,就已经立下志向,要像柯布西耶、黑川纪章、吴委员等人一样,同时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个领域都做出卓越的贡献,如此才不枉费自己穿越一回。

    而如今,他在建筑设计领域已经有了不容置疑的优秀作品,海东博物馆项目奠定了他大师的地位;但是在城市规划领域,就只有帮助吴委员在北京城市规划中做了一些东西,另外在诸多期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还缺少实践的机会。

    眼下特区政府主动邀请自己过来,这样的好机会可万万不能错过,一旦错过,就算日后同样有机会,估计也轮不到特区这么重要的城市了。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上广深都是全国排名最靠前的四座城市,在国内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这四座城市里,北京的城市规划一直都是吴委员在负责的,那怕到了他穿越过来的时候依旧如此,林楼顶多只能给吴委员当副手,轮不到他掌舵;而上海和广州的城市规划方案也都由各自地方的规划设计单位负责,同样轮不到他插手。

    所以在四座超一线城市里,唯有特区能给他这个机会,而且还是创立之初才有这样的机会,要是错过那就太可惜了。

    “没关系,没关系,特区虽然有着特殊的历史任务,但是在城市规划方面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延续了以往国内其他城市的规划风格,有很多问题也是类似的,林工要是觉得不了解特区的情况不太好,那可以说说对眼下国内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的看法么!”张主任倒是也理解,人家确实不太了解特区的情况,让人家说实在是有点为难人了。

    又谦虚了几句,林楼讲了起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对国外城市化经验的学习,我和吴委员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八十年代的中国城市规划,存在着这样几个共同的问题!”

    林楼担心自己太过年轻,所以把吴委员又拉了出来,而这些话也确实是他和吴委员一起认真探讨过的。

    “首先,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十年时间里中国的城市人口增加了五千万,这顶得上许多世界大国的总人口数量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也从125%增加到185%,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434个!”

    “这样速度是世界罕见的,而在绝大多数城市的规划方案中,对城市化速度的预计都大为不足,导致规划方案往往都比较滞后,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速度!”而且这种高速增长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是啊,对于这种速度我可是有直观的体验,特区成立之初我就在这里工作了,我是眼睁睁地看着特区从一座小渔村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一说起这个,张主任也颇为感慨,毕竟全国没有那个地方的城市化速度比特区更快了。

    “林工,您指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正中要害啊!当初我们最早做规划的时候,上级一直让我们胆子再大一些,但我们总想着建设一座城市哪有这么容易,结果……”他两手一摊,“特区速度让我们全都跌破了眼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