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b></b>                  走进教堂里面,便被周遭粗犷遒劲的混凝土围绕其中,黑暗占据了全部,这时在墙壁上开大小不一的窗户,并在窗户上添加不同的颜色,人在这样强有力的空间中,渺小的像一只蝼蚁,孤独又绝望,而且那一簇簇光又像神明一样拯救了自己。

    林楼指着这些窗户小声地向他们介绍道,“利用光线来塑造宗教建筑的神圣感,在西方是较为常见的手法。”

    “罗马的万神殿也有类似的设计,在那座历经了两千多年,供奉着拉菲尔等名人灵位的古建筑里,可以看到古罗马人用火山灰混凝土浇铸的穹顶,穹顶中央有一个直径大约9米的圆洞,这道光从顶上面射进来。”

    “就像现在我们看到的一样,黑暗的环境容易让人产生畏惧心理,而光明则是驱走恐惧的最好手段;这样的设计会让人有一种被拯救的心理,从而对宗教产生敬畏和信服,接下来再配合特有的强调来为信众解释经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说得好听的,要是更直接点就一句话,如此设计都是神棍用来忽悠信众的,利用建筑和光线让信众产生渺小、恐惧的心里,接下来再忽悠就容易多了。

    “去国内的宫观寺庙参观的时候,那些和尚道士通常会把神佛道祖的塑像做得很大,而且还喜欢设计成低头看向信众的样子;这其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利用巨大的神佛雕像和正常人进行对比,进去的人一看那么大的雕像,正低头再看自己,也会产生同样的心里。”

    由此可见,东西方的神棍在忽悠人的时候,采取的方法也是殊途同归,或许他们没有学过建筑心理学,但在这方面的经验却是一点儿也不少,很擅长利用特殊的建筑、装饰,来影响信众的心理,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柯布西耶先生设计这座建筑的用途和原因不必深究,不过这种理念和技法却是很值得学习的,这座教堂可是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这些做建筑的,能有运用的素材可不只有土木石块、钢筋水泥、玻璃塑料……光线和声音也可以成为我们手中的工具!”

    柯布西耶从万神殿中找到了灵感,创作出了朗香教堂,而安藤忠雄又从这两件作品中学到了很多,创作出光之教堂这样的经典作品来。

    光之教堂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庄严。

    而这一切都源于安藤忠雄对光线的巧妙应用,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现出光的十字架

    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绝对的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而阳光便从墙体的水平垂直交错开口里泄进来,那便是著名的“光之十字”——神圣,清澈,纯净,震撼。

    十字形分割的墙壁,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天主的奇妙感觉,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句——“神说,要有光,便有了光!”

    说起光之教堂,还有件趣事,宫本二美生是大阪茨木市日本天主教教会信徒,所属的教堂是一个系列,约有50名成员的小教堂;15年来,一直在简陋的木结构的教堂里进行活动,早就想拥有一个新教堂,为此在寻找设计教堂的建筑师。

    因为信众数量少,凑不到足够的钱来修建新教堂,更不用说邀请知名建筑师做设计了,他们连大建筑师的设计费都拿不出来。

    但宫本依旧找到了大阪最有名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并坦白地告诉他,作为建筑家,你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但是我们没钱给你太高的设计费。

    安藤忠雄算了算,这么大的项目,按照我的收费标准,你给八千万日元吧!小小一座占地面积一百多平米,两层加起来建筑面积只有三百多平的项目,就要八千万日元的设计费,安藤忠雄收费标准还真是让人羡慕啊。

    宫本两手一摊,八千万日元我们是没有滴,我们最多只能拿出两千五百万日元来!一般来说,建筑师是不可能主动降价做项目的,原因很简单,价格降下去容易,再提上来可就难了!但是安藤忠雄硬是没忍住这个项目的诱惑,还是接下了这个项目。

    只可惜光之教堂是1987年的作品,现在才是1986年,林楼没办法用这个项目来给他们更深入地讲述光线对建筑的重要性。

    不过好在善于利用光线的建筑师并不只有柯布西耶和安藤忠雄两个,路易斯-康的金贝儿美术馆,还有贝聿铭新完成不久的卢浮宫改造工程,都是运用光的佳作。

    “从四千多年前的万神殿,到三十多年前的朗香教堂,十年前的金贝尔美术馆,再到现如今的卢浮宫金字塔,虽然人类的科技在不停进步,但光对建筑的作用依旧没有改变,如何才能更好地应用光线,始终是衡量一位建筑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要说对光线的应用,小楼你在林州大学图书馆的设计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啊!”李庆熙笑道,在光线的应用上,林楼同样有扎实的案例。

    他们在这座小小的教堂里停留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因为随着阳光角度的不同,光线照入教堂内部的效果也不同,仅仅片刻功夫可没办法完全领略柯布西耶作品的魅力。

    大家伙儿在等待的过程中,都绘制了不少手绘作品,其中的重点自然是墙上那些高低不同、造型各异的窗户了。

    林楼在画完之后也细细留意着其它人的作品,能不能抓住建筑最重要的亮点,也是判断一名建筑师有没有天赋的重要因素,曹凯虽然经验上有所欠缺,但是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具有这种敏感性的。

    在他绘制的草图中,林楼能清晰地看到,他的确抓住了柯布西耶设计的精髓,选取的角度都是最能抓住重点的角度,这份天赋确实让人羡慕。

    李庆熙等人也偷偷地把自己的作品和曹凯的进行对比,结果让他们无言以对,下来之后几个人交换了一番眼神,都齐齐叹了口气。

    哎,我们这辈子估计也就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师了,大师这个称号怕是不指望了,而眼前这位年轻人,虽然他现在和自己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将来的发展前景可是比他们要广阔地多,至于和曹凯年龄相仿的林楼,他们全都自动忽视了。

    人家在十八岁的时候就能指出贝聿铭的错误,而且给出正确的修改方案,这样的妖孽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之前的参观是自己独自摸索,而现在有了林楼等人的指点,曹凯的收获就更多了,在回去的路上,他就抱着自己的手绘稿,一页页和林楼的稿子进行对比,再回忆在朗香教堂现场看到的内容,细细琢磨着这次参观的得失。

    在法国多待了两天时间,受到了许文彪的消息,他那边寻找的商业调查公司已经按照要求完成了部分工作,虽然还没办法进行细致方案的设计,不过用来沟通草案倒是已经足够了,于是他们便一起返回香江。

    休息一晚,大家伙儿一起来到事务所里,认真研究着商业调查公司送上来的资料,等看完资料之后,林楼没有马上就安排工作,或者给出创意草案,而是继续给他们上课,向他们讲述商业中心的更新换代和变迁。

    “像这种大型购物中心,在欧美有个专有名词叫做‘hppg&nbp;&nbp;a’,hppg就是购物的意思,而a最早是指林荫道,意指在a里肯定有一条或多条步行街,身临其境购物、消费或漫步,犹如在林荫道上闲逛一样舒适和惬意。”

    “在美国词典里,对hppg&nbp;&nbp;a的解释是——在毗邻的建筑群中或一个大建筑物中,许多商店和餐馆组成的大型零售综合体。”

    “hppg&nbp;&nbp;a以说是目前世界上大型商业地产的顶级形态,伴随着家庭汽车化和住宅郊区化而诞生,是现代工业文明、商业文化发展的产物,属于一种新型的复合型商业业态。”

    “hppg&nbp;&nbp;a的诞生可以回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彼时被称为零售业祖师爷的西尔斯-罗巴克公司,已经觉察出汽车革命将会给美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根据对美国未来生活方式的判断,西尔斯公司在远离市区的城市边缘建造了许多独立商店街,并且附赠了免费停车场,而这一规划配置也成为后期购物中心的雏形。”

    “进入20世纪50年代,现代意义上的大型区域购物中心在美国郊区正式式登场,hppg&nbp;&nbp;a进入成熟阶段。”

    “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后,购物中心在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由百货商店与小商店群结合形成的第一个区域购物中心正式进入登陆美国,随后大型郊区购物中心迅速在美国崛起,并由此向世界发达地区扩散。”

    “英国政府为满足新建居住区居民的购物需求,积极推动购物中心开发;与此同时,日本启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购物中心的建设由此展开;之前咱们去东京的时候,在六本木就能看到类似的建筑。”

    “而咱们国家,现在也已经出现了少量的类似项目,1981年,新世界发展在广州建设的中国大酒店项目,嘉里集团在1985兴建的北京国际贸易中心,都属于这一类型。”

    “同时随着购物中心的热潮在全球范围掀起,各国、各城市乃至各个区域都开始对购物中心进行个性化改造,其存在形式、建筑风格也逐渐趋于多样化;所以说在香江做购物中心,一定要尊重香江的文化和购物习惯,决不能直接照搬欧美或者日本的设计。”

    “自从1920年,hppg&nbp;&nbp;a雏形诞生,到1950年趋于成熟之后,hppg&nbp;&nbp;a这种业态并没有就此停止发展,而是根据其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根据出现时间的早晚和成熟程度,我们目前可以把hppg&nbp;&nbp;a分为这么几代,第一代首先出现得是社区型购物中心,这些购物中心基本上采用市内封闭形式,以购物为主要目的,业态较为单一,仅为满足周边客户购物所需。”

    “第二代购物中心的规模则要大了不少,业态进一步丰富,同时辐射能力也大大增强,不只是本社区内的客户,其它区域的客户也会来这里消费。”

    “而到了第三代购物中心,则有了更大的变化,其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前两代购物中心,其零售类业态占比一度达到70到80,是商业体中的绝对主导;而到了第三代购物中心,则形成了‘购物+餐饮+娱乐’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姿态。”

    讲这些的时候,林楼一时有些恍惚,似乎会回到了后世,向开发商汇报时候的场景,只是那时候购物中心已经进化到了今天完全无法想象的程度,现如今第三代购物中心才出现不久,而那时候,大家讨论的已经是第四代乃至第五代的购物中心了。

    把思绪抽回来,继续给他们讲述八十年代的购物中心,“同时由于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购物中心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美国的购物中心主要依托市郊高速公路建立封闭式大型购物中心,规模巨大、设计简洁是其显著的特征。”

    “欧洲在沿袭美国模式的基础上,不断以旧城市商业中心的改造和复古建筑、人文设计,赋予购物中心新的发展内容。”

    “日本、东南亚地区自70年代大量出现的购物中心,有以大型仓储式超市替代百货店作为主力店的发展趋势,重点突出休闲娱乐功能和商品成本优势。”

    “那么,我们在香江要做购物中心,又该选择什么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