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19 初次尝试跑运输

    老夫子对着姜仪指了指凳子,示意她可以坐下,也没倒茶,直接问步儒什么地方理解不了。

    这是个怪异的老头,姜仪也不见怪,见步儒拿出书很快和老夫子就学问上的事印证起来,连弟弟姜臻也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便自行走出大厅,在门口看着院子发呆,不知道在想什么。

    大概小半个时辰,步儒站起来,行了个礼道;“谢谢夫子解惑,这次多有打扰。”

    “没事。”老夫子摆摆手,想了想又说;“如果你以后还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吧。”

    老头没有留饭,看他家的情形哪里有饭菜招待三人。

    三人也没往心里去,离开后走到街上,姜臻说;“他们家好像就只有祖孙两人啊。”

    步儒点点头;“对,他们家以前应该还可以,看着房子就值些钱,青砖瓦房呢,只是不知道怎么就破落了。”

    顿了顿又道;“老夫子的功底还是有些的,我提了四处不懂的,他都能说得很通透,让我受益良多。”

    姜仪笑眯眯的道;“那以后你多来请教一下。”

    三人在街上,给步儒也买了两刀劣质的稻禾纸,刚刚看到老夫子的孙子在用这个练字,他也手痒痒的,路过书店见有这个纸卖,一问才10铜一刀,一刀有一百张,用来练字可以练很久了。

    临近中午了,三人一人买了两个包子权当午餐,

    然后见有卖糖葫芦的,步儒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硬是要求给她们姐弟各自买了根。

    两铜一串,有八个,对于缺少零食,很少能吃到糖的古代人来说,这可是难得的美味享受。

    姜臻嚼着甜滋滋的糖葫芦,心满意足的问道;“姐,现在我们要去哪里?回家了吗?”

    姜仪让步儒吃了两颗,自己才开始吃,见弟弟问,便回答;“我想找个做板车的地方。”

    “你做板车干嘛?”步儒诧异的问。

    “我们家现在有只牛,我想做辆板车拉货。”

    “拉什么货?”

    “在村子和镇上来回,谁要拉货都可以帮忙拉,收些运费。”

    这是要做古代的货拉拉啊。

    步儒问道;“这行吗?”

    “我觉得可以试试吧。”姜仪回答。

    用牛车在古代做拉货,她其实想了很久,村子到镇上20多里,而每天村子的人往返镇上的那么多,每人都要携带些东西,若是自己有辆牛车,帮忙运输,应该可以赚点钱。

    而赶车的活,因为不是马车,牛的行动比较迟缓,弟弟应该就能胜任了。

    步儒多次亲眼看到她的不凡表现,此时对她打心里折服和尊敬;“春芽,你的脑袋挺好用的,你觉得可以试试就试试,我没意见。”

    “姐,我也听你的。”姜臻笑嘻嘻的说。

    三人在街上一路打听,才在某条比较偏僻的街道边发现做轮子的作坊。

    此时的大永朝虽然相对于前世的明末,很多礼法相似,但却没有被理学的毒害太深,女子的地位虽然比男的低,但也没有低得如明清时期那么离谱,在男女大防上也没有那么变态,女子出行方面等各方面的还是挺自由的。

    她在这里非常随意的逛着,询问了掌柜之后了解到,制作一个车厢,大概要五两的银子。

    若不要厢,只要车轮车板的话,二两就差不多,主要贵在车轮上,两个车轮就要一两半钱。

    姜仪又仔细的看了看现在的车轮技术,虽然远远达不到后世有橡胶钢铁轮胎的级别,但是经过数千年的技术沉淀,已经能做得很好了,结实耐用,还有简单的减震措施。

    不过要做拉货的,就不在乎减不减震了,实用就行。

    姜仪决定买副成品的车板,这车板长二米二,宽一米二,车板前无封板,但有条横木,方便赶车的人坐,两边有一尺高的挡板,后面的封板可以拆卸,挺方便的。

    经过她前世练出来的讲价技巧,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最终以1800铜买了一副车板。

    恰好牛也在这里,套上去刚刚好。

    姜仪又问了问老板,知道如果驴拉车,走平坦的硬泥土路,可以拉600-800斤的东西,用马拉车,走平坦的硬泥土路,大概能拉800-1000斤,成年牛的话,1500斤左右就差不多了,拉太多对牛不好。

    其实姜仪前世在农村也用过牛车,在硬化水泥路和橡胶轮胎的板车,成年的水牛拉2000斤问题都不大。

    现在基于牛未成年,车轮承受力和摩擦力以及路况的考虑,最好不要拉超过一千二百斤。

    其实她还想过能不能用四轮板车,和老板攀谈过才知道,四轮车的确可以多拉一些,但是转向技术还不够成熟,勉强也可以用,只是四轮车也有很多不便,首先行动和转向不灵活,而且车身比较重,要是陷入烂泥里,很难拉出来的。

    告辞了老板,姜臻还未等姐姐吩咐,就自告奋勇的坐上车头,叫嚷着要练习赶车。

    他十一岁了,在古代差不多是可以结婚的人了,在后世也算个大男孩了,所以姜仪答应了,但还是有些不放心的坐在他旁边。

    步儒则安静的坐在车尾,捧着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姜臻还是很机灵的,赶着牛车穿过街道也没出什么乱子。

    快到出镇的时候,姜仪想起什么,连忙去买了一捆麻绳。

    出了镇,有几棵大樟树,树下有个大凉亭,很多来往于镇上的人都喜欢在这歇脚。

    而这里也还有一种职业,就是挑夫,专门帮来往的行人旅客挑东西的。

    那些在镇上买了东西的人,也喜欢来这里雇人。

    姜仪让弟弟把车停在这里,然后在他耳边嘀咕几句便拉着步儒下了车,站在旁边。

    姜臻坐在车上,清了清嗓子大喊;“回步家村咯,搭人运货,50岁以上老人六铜,十岁以下小孩四铜,运货不计重量,一麻袋或一箩筐都只收四铜,沿途的递减……”

    这一嗓子喊了后,顿时惹一群人看过来。

    此时下午,很多人在镇上买了东西准备回家。

    有些手里有货的,见状走过来,其中一个妇女问姜臻;“小哥,我只有一箩筐米糠,帮我运回环山村真的只要四铜?”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