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八章 小六与600号基地

    “来,过来,你跟三爷说说你都读了什么书……”

    志胜交代了说自己喜欢算数,喜欢数学。

    三爷当即出了一道代数几何题。

    志胜琢磨了约莫是十分钟,竟然算出来了。

    三爷惊讶,这题目本是很难得,一个初中生怕是也不一定算的出来。

    三爷直夸着志胜,一点也不吝啬的夸耀,志胜都不好意思了。

    直说志胜是个读书的料。

    说是能读书就好了。

    还说这一趟来的匆忙没有带书,却带了一只笔,这个笔这么多年陪着自己出国留样回国,说是这笔是吉祥的,送给了志胜,说是自己一定要读书。

    或许这支笔就是支持志胜读书的精神支柱。

    哪怕再简单,志胜都想着能学点什么。

    直到工作了,他都从未中断过每日的学习。

    冥冥中似乎蕴含着让他认真读书。

    用书来帮自己构造出一个美好的前程。

    等到小六读书的时候,志胜想把这支笔交给小六。

    然而小六却不要。

    那个时候还小,但神情跟如今上了大学的他一般的:“哥哥,这是三爷给你的,听说是从光绪年间传下来的。这笔金贵,你是指哥哥,你收着,我会好好读书的。”

    那时候读书特别艰难。

    人有书读,不只是花了多大的勇气。

    这该是怎么样的缘分。

    志胜承担了家中所有的农活。

    弟弟可以读书了。

    弟弟比他福气好,从一年级开始读到了高三。

    那时候每次发了工资,首先保证弟弟有生活费。还好弟弟很节省,每次要的很少,也从不乱花钱。

    一分钱真是想发设发掰成两半用。

    那年高三,终于等到高考了。

    小六说,从未想过考哪个大学。

    那年高考下来,小六填志愿的时候蒙了,他不知道该填哪里。

    但听说红华大学在帝都,要去帝都都要坐火车的。

    小六从来没有坐过火车,他想去感受一下坐火车的。

    他就想着填写个远的学校,能坐着火车去读书,该是多么酷的一件事。

    他填了红华大学,这个离江南很远的地方。

    青春的心都是这样。

    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那一年跟他一起考的,还有另外一个人是全省的状元。

    但听说这个状元家庭成分不好,是个地主家的孩子。

    小六他是江南省第二名。

    那一年,红华大学跟如今的红花大学一样,非常难考。

    每个省只招最尖端的人。

    甚至是那个时候更难一些,小六他们专业每个省只招一名学生。

    全国招了33个学生,小六他是江南省第二名。

    第一名,由于成份不好最终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他有幸进入了红华大学学习。

    他的专业是物理。

    大学毕业的时候,知识青年下基层,小六曾去海南农场劳动过一年。

    从那以后,再无音信。

    只说是他写了志愿书,去了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他一切都好。

    这么多年,在这一份电报之间,家里收到小六的两份家书。

    经过五天五夜的火车,再坐了两天的汽车。

    终于来到了沙漠深处,他终于进入了这样一个地方,都是以代号来命名。

    而且,这600号基地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地方。

    这也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地方。

    是核实验基地。

    志胜进入厂区大门的时候,心里面隐隐的觉得,原来小六一直在从事着国家最机密的工作。

    迎接他的是一位小战士,荷枪实弹。

    在核实了身份,查看了电报之后,这名战士带着他进了一间会议室。

    那会议始终早有一个领导模样的人等在那里。

    桌上放着一个小盒子用红色的国旗盖住。

    只是一瞬间,什么都明白了。

    “政委,人到了”

    那人站了起来,连同战士,两个人给志胜行了一个军礼。

    志胜满眼含泪。

    随即战士就关上门离开了。

    这人从桌子后面走了过来,“你就是盛志翔的五哥盛志胜吧……”

    “是的”

    这位政委握住志胜的手,“我是志祥所在442部的政委”

    “小六……”志胜看着那个桌子上小小的盒子,嘴唇微微的颤抖。

    “是的,他为祖国的核事业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祖国和人民一直都会记住他!”

    “这里有志祥的工作成果……”

    那人将盒子旁边的两份报纸拿了起来递给志胜。

    志胜的手似乎有些微微的颤抖。

    这是1964年10月1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上写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号外版上是腾起的一团蘑菇云。

    另一份是1967年6月18日的《人民日报》喜报,写着“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真的是他?是他所做的工作?”志胜眼眶湿润,叠指婆娑过这片蘑菇云。

    “是的!”政委坚定的说着。

    “志翔很坚强,很勇敢,他是我们党和人民的骄傲,他冒着核辐射的危险,抢救出一大批重要的机密材料,这也为之后修正错误奠定了基础。”

    当这篇文章发布出来的时候,他跟全国人民一样欢欣鼓舞,欢天喜地。

    但他并不知道,原来自己的弟弟,也是众多核事业的一份子。

    荣耀和伤心,该是怎样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这是他的遗物……”

    政委再次行了个军礼,将这覆盖着国旗的盒子递给志胜。

    志胜接过遗物。

    “志翔是个好青年,他是红华大学培养的,他是咱们国家自主培养的最出色的核工作者,祖国和人民都会记住他。我们的丰碑上刻有他的名字。”

    “谢谢政委,我为自己的弟弟赶到骄傲和自豪……”

    在沉默了良久之后

    “他是怎么染病的?”志胜问道。

    “是一次核试验,失败了。他留下来去检查测量,虽然穿着防辐射的服装,但离的还是太近了……他病了之后,组织上让他去帝都好的医院,但他坚决不去,他说他还年轻,资源有限留给更需要的人……”

    政委叹了口气,抚摸着盒子上的国旗。

    接着说道:“他病了三个月,病情发展得很快……”

    “带我去看看弟弟吧。”志胜抱着遗物盒,有些哽咽。

    “也好……”真伪转即看着战士说道:“小刘你带着去吧……”

    “是!”这战士立定行了个军礼。

    那个战士转身,领着他。

    走了怕是两里路,终于来到一片烈士陵园。

    入门口是两株高大的青松侧柏。

    在这片干涸的沙漠地带能载种活这种江南的柏树,不容易!

    这片墓地,沿山而建。一层层,一排排很是整齐。

    一个个就像士兵一样。

    这就是命运的结局。

    比红楼梦里荒冢一堆草没了要好。

    但人真的就没了。

    命也没了。

    志胜找到了刻着小六的名字墓碑。

    一个个亲人的离去。

    志胜已然恍惚。

    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人世间唯一阻挡不了的就是生死。

    天地不仁,便就是生死的不仁与无情。

    这个陵园里许多个年轻的生命都埋在了这里。

    守着这片荒漠,守着600号基地,守着新中国,见证着一个个突飞猛进的巨变。

    这是弟弟的归处!

    志胜顿了下来,从怀中拿出一瓶酒,掏出一盒烟。

    咬开瓶子盖,倒酒,洒落地上。

    “小六,哥来看你了……”

    他取出两根烟,点燃,自己拿下一根放在墓前,自己抽了一根。

    “小六,不知道你抽不抽烟,五哥我学会抽烟了。这个是难过的时候解愁的东西……”志胜絮絮叨叨地说着:“哥知道,你是好样的……我都记着呢,你从来不夸夸其谈,说自己的志向,但你却做了我们都做不到的事情。你牛,这原子弹、氢弹都有你的功劳,你说从下你胆子那么小,放个炮仗都害怕,你咋就读了个大学胆子便的这么大,连原子弹、氢弹都敢炸,你这一下炸的响,老美都不敢欺负咱们了!哥哥佩服你。这么多年了没见你,怎么你就一下子埋道这儿了呢,还指望着你回家给娘磕头呢,你说你是咱们家里面最有学识的,你咋就说话不算数,还走在娘和我的前面了……”

    志胜斜靠在墓碑上,地上撒上一杯酒,自己再喝上一口。

    絮絮叨叨许久。

    “小六,你别笑我,这个核工业,我也是知道的,你研究的学科是最高深的。”志胜的舌头似已经开始打颤,不知何时,他从怀里衬衫的胸前口袋里掏出了这支笔:“你看看,这只笔,是你上大学我要送给你的,你却不肯要,这只笔才配的上你,这是救国救亡的笔,这支笔就留给你吧。这支笔源于洋务运动,是三爷出国留学时,李大人给他的,是说去国外学些本事,把中国建设的跟那些西洋国家一样强大。这只笔是日不落帝国造的,清朝政府连这样的一支笔都造不出,就是让我们记住自己的落后,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我们用100年赶上那些强大的帝国。从鸦片战争开始,从清朝末年都已经过了100年,有了你们,中国终于强大了,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小六你是好样的,是你们这样年轻人的努力,才让新中国强大起来!”

    临走的时候,志胜把这只笔留在墓碑前。

    志胜抱着小六的遗物,走出场区。

    他该离开了。

    “等一下……”

    一个声音传来,志胜停了下来。

    志胜转头,是刚才的那个战士。

    他跑步过来,拦住了志胜,“请等一下……”

    不一会儿,只见刚才接待自己的政委也疾步快走了过来。

    手中拿着的正是这只笔。

    “志翔五哥,这只笔的故事我都知道了,你们兄弟的情谊,我听志翔说过,小六很感念你。这只笔很有意义,它的意义不只是祭奠小六,还有应该是传承。笔的传承,人才的传承更不可缺少。五哥,你好好收着,传给下一代,这份情谊志翔的在天之灵会知道的。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缺少不了的就是人。听志翔说,你也在大西北,听说你在建设三北防护林?”

    “是的,我是一个林业工作者。”

    “好啊,我们每个人都在为祖国的发展而奉献着自己,你是煮起了一道绿色的长城,我们是破解了欧美大国的核威慑。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祖国强大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也就实现了。这个笔,你拿好,是三爷给你的,让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