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二章 毕业即失业

    到毕业季了。

    从这个假期开始,大家都开始疯狂的投着简历。

    一个个努力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想在这里留下来。

    美国似乎是多少人梦想的家园。

    小栖没有很多想法,她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小栖是个孤单的人,她的确可以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留下来这一刻在这里的驻足,恐怕只是习得性习惯的选择而已。

    小栖普通的再不能普通,似乎是留下来的这种观念,只是随波逐流的接受。

    小栖似乎更像一个被裹挟者簇拥着前进。

    找工作似乎就像吃饭一样的,这是必须的行为。回国,似乎是一个失败者的标识。

    她开始投简历。

    小栖按部就班地投简历,希望也能获得面试的机会。

    差不多,投了快100个简历。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原本的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她听到了一个响声,只是那个响声特别奇葩。

    她认为这是一段奇怪经历,然而平松的很。

    她应聘了到了著名的大饭店里面,经过笔试和两次面试,她终于获得了餐饮管理的工作。

    不管怎么样,她的专业跟经济总算是沾边儿的。

    一刹那间她似乎获得了自信,在纽约,一个全新的五星级酒店。

    的确似乎是份不错的工作。

    那是在布莱顿最繁华的街道上,小栖想着自己以后就在这里工作似乎她的梦想就要成真了呢。

    然而,现实真的很狗血。

    那个时候小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样的风险。

    这个饭店并没有如期开店。

    说好的六月份毕业后去上班,然而小栖等到了十月份,这个饭店还没有开业。

    沟通多次,hr并没有说这个饭店就这样倒闭了。

    而一直是说延期开业,让小栖再等等,再等等。

    那个时候,小栖的脑袋是多么简单啊,hr说的话她便坚信的认为是事实。

    更何况是这么大的一个集团公司里hr。

    她当然信以为真。

    她在自己的小窝里煎熬着等待着。

    是的,她又回到了初来美国的小窝。

    是的,她还在当年的小窝里,但情形已经变了。

    曾经,他见过那个穆斯林的生活后。

    震惊之后,她想尽各种办法,终于申请到了学校里的宿舍。

    还是在学校好啊,对于大学来讲,学校里的宿舍占所有学生宿舍的不足两成。

    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然而她申请到的时候,只剩下一学期就要毕业了。

    她的室友是个热情奔放的白人女孩,名字叫lid。

    她似乎在游走在四个不同的男朋友之间。

    但是,她会真的爱那一个吗?

    小栖,不知道爱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

    她的约会从来没有断过。

    甚至在一个周末深夜,她甚至将她的男朋友2号带回了宿舍。

    彼时,她们两张床之间是一层薄薄的帘子。

    小栖甚至都听到了她跟男朋友深情接吻的声音。

    小栖急忙蒙上被子,在棉被下面缩成一团,她必须学会适应所有的尴尬。

    还好,这个男朋友最终还是离开了。

    还有,lid会大中午的放很大声的音乐。

    然而,小栖往往中午的时候困得很。

    有时候为了赶ddl就差那一股劲儿,全靠茶叶撑着。

    当lid看到她在喝中国茶的时候。她全力的跟她推荐着著名的红茶。

    并且她说她研究过,在中国只有年纪大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才会饮用中国的绿茶。

    她说她还年轻,不应该这么老气,应该多尝试美国的茶,英国的茶,总之得换茶!

    不光如此,有一次春假回来,lid给小栖拿了整整一大袋各种各样的红茶。

    只是那个味道,小栖完全受不了。她只喝了一口,那种浓烈而散发着香精的味道,瞬间就把小溪给击倒了。

    小栖只能很客套的说,谢谢她。

    中国人的含蓄,有时候,她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那就是不懂拒绝,那个味道不是她真的喜欢。

    但lid并不知道,她带来更多的红茶。

    礼尚往来是必修课。

    小栖也回馈给她中国的特色小吃。

    那就是稻香村的糕点。

    那个老外lid那是真的喜欢呀。

    除了这个令小栖尴尬的二三事,她们宿舍,一派洋洋和气的样子。

    其实,小栖的内心有时候是有些崩溃的。

    含蓄,原来有这么多不好处。

    面子,是中国人所不愿意打破的。

    但是,她的副作用,在一个不合时宜的国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毕业季来了!

    小栖很是狼狈,父亲打了电话,想让小栖回国,小栖说,“我想自己再找找工作。”

    隔着太平洋,父亲也只得随她。

    彼时,父亲的事业似乎很好。

    在国内,他的事迹似乎也被提上了国家的高度,他甚至去了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

    省里面开展了向盛志胜学习的宣讲会。

    这是父亲的荣誉,父亲的事迹。

    她的未来,她还得努力。

    小栖并没有觉得这个事情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有时候他的天真,更是不谙世事。

    那时候,父亲甚至说,给小栖在家里准备个房子,让她以后想回来的时候住着。

    小栖说:“爸爸,千万别,千万别买。”

    小栖那时候认为,千万不能让一个房子拴住一个人的梦想。

    经管她还没找到自己的梦想。

    但她似乎并不想失去找寻梦想的机会。

    梦想该是多么包高贵而宏远啊。

    怎么一个人可以因为这么庸俗的事情而锁住自己的梦想呢。

    诗和远方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然而。

    当然,这个时候他连男朋友都没有。等到零一出生,她苟且了大半辈子。

    就为了一一个小小的一居公寓,那个时候她把安全、衣食、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她的诗与远方又在哪里呢?

    难道诗与远方就只是美好的代称吗?

    难道苟且不是生活吗?

    哪个获利益更多,或者哪个代价更大?

    不尽然,当以东风压到西风,西风压倒东风的时候,人们看到的那个风景。

    触手而不可及的风景总是很美的,当你沉沦其中,那便是另外的景象。

    而人始终不是神仙。不是超脱的,你总是要吃五谷杂粮的,你总是要活着的,你总是要有心情的高低起伏的。

    诗与远方,粮食与金钱。恐怕都是这个世界上很重要的事情。

    庸俗的梦想。一个房子,一个车子,一份工资。一份不得已的适应环境。

    苟且了,多少诗与远方的美好幻想。

    然而,肥皂泡再美丽总是肥皂泡,它总有破碎的那一天。

    美人鱼,对那个王子投注了多少深情,当它变成泡沫的那一刹那,就有多少讽刺。

    生活就是这样,没有黑白。这种七彩的光芒中,缠绕不清的是选择。

    然而选择的痛苦,和人的认知的局限,有利于、不利或者是舒服、不舒服,美好与不美好的准则。

    有多少人只要选择那边就是错的路径呢。

    所谓的错,便是对自己更加不利的悔恨,但这么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生活就是这么继续着,从来没有变过。

    从有人类开始,那个内核,那个本质,就是活着,从来没有改变。

    物质在改变,水平在改变,认知在改变,内核从来不变,这是最本质的东西。

    看问题,看本质。

    天下大同,也就是这个大同的本质罢了。

    小栖那个时候,觉得人生有无限可能。

    虽然他的留学生涯谈不上风驰电掣,谈不上多么成功,但是未来总是充满希望的呢。

    小栖继续努力,她希望她的未来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能够绽放绚烂的光芒。

    这是他所期望的,或许是每一个留学生的人所期望的。

    100分简历又算什么?200分简历他还会照样投下去。

    但是毕业了,宿舍确实不得不不能再留下,这是一个现实,她搬出来了。

    还好,那间宿舍没有人抢先一步。

    幸好没有人住,小栖又搬回了那个地方。

    令人奇怪的是,那穆斯林人的家也搬走了。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听说他们回国了,也有传言说他们去了外地。

    听说是其中一个妻子闹离婚,竟然要给他提出离婚,然后躲到了美国西部去了。

    这个男人第一次遭遇了挑战他权威的妻子,他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

    他很愤怒,也很难过,他带着另外三个妻子离开了。

    不知道是回国还是去西部仇杀他的那位让他颜面扫地的妻子去了。

    那个阿拉伯人的故事还在继续着,但是对于小溪来说,他们的交集和见面结束了。

    小栖心情很好,她还窝在这个地方,等待着大饭店开业的那一天。

    当然她开始骑驴找马了。

    她急切的需要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小栖不想说其实毕业既是失业这样的论断,但是现实就是在那里了。

    不管她承不承认,那个饭店足足过了一年也没有开业。

    小栖的同学们都开始了各式就业。

    总是慢半拍的小栖终于开始疯狂的找寻工作了。

    小溪疯狂的开始投送简历,朝着200份的可笑目标前行。

    她想就业!

    是的,她着急了。

    她疯狂地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她投放各种不同公司简历,只要跟她的专业有点关系,均是来者不拒。

    经济似乎是万金油,似乎那个行业都可以需要,但却并不一定专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

    她冒着风险投送简历到了华尔街一家投行的hr手里。

    当她提交简历的时候她就做好了准备。

    被拒绝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世界有的时候真的很小。

    救命的真的是稻草!

    徐欣也在华尔街。

    这天下午,他按照上司的要求正在整理着新投递的简历档案。

    一份简历让她注意到了。

    甚至他拿着简历的手竟然开始颤抖了。

    “原来她也在纽约。”

    徐欣比小栖大两届,她的毕业情况他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