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寿春的灾情基本上平复了,程信连着从临安调了三次粮食过来,也着急了一些工匠,对于灾民房屋修缮给予帮助。随着车队也调来布行的伙计,在寿春开始召集一些绣娘、织女等长工短工,程氏布行就设在寿春城最繁华的街道上,旁边就是华氏药行,这两家商铺在赈灾的时候已经名声大噪,开业之后也给了其他人很大的鼓励,很多商人陆陆续续的重新把商铺开起来。
春月楼,之前程信在这吃饭的一家酒楼,生意越发的好了,二楼,有两个衣着光鲜的胖子坐着喝着闷酒,发着牢骚。
“郑兄,你说昨晚偷我的那伙人会不会和偷你的是一伙人呢”胡彪是寿春的一名地主,家业比郑肥还要大些,和郡守关系极好,脸上有道刀疤,身体有些发福。
“有可能,这绝不是一般的小毛贼,而且我觉得这伙人早就盯上我们不是一天两天了”
郑肥说话时脸上的横肉都跟着晃了晃,说完一口喝掉一碗酒。
楼下传来一阵喧闹声,接着就是有人上楼的声音,脚步很急促。
蹬蹬蹬
上楼的是几个士兵,胡彪郑肥二人皱了皱眉。
因为那几个士兵是直奔他们而来的,为首的一个士兵说道:“请二位跟我走一趟…”
“你知道我们是谁吗,有没有搞错?”
胡彪怒气冲冲的看着几个士兵。
“知道,胡彪,郑肥,找到就是你们”
那兵士斜看了二人一眼,淡淡的说道。
一股不祥的感觉从二人心底升起,胡彪郑肥二人对视一眼,二人在城里颇有些关系,跟郡守大人关系很好,还和一些官员相熟,要不是发生什么事,这兵士断断不敢如此对待他们的。
此时郡守府内,普安郡王赵瑗坐于主位,知州张炳天和郡守分别坐于左右。堂下跪着有十几个人,看衣着都是本地的佃农。
按说郡守府应该有郡守说了算,不过赈灾期间普安郡王得了圣旨,可以处理寿春诸多事宜,所以今天也是赵瑗准备杀鸡儆猴的一幕。
看着郑肥和胡彪被带到堂下,被士兵强制跪下。
赵瑗学着那些县令,拍了一下惊堂木。
“啪”
“胡彪、郑肥,你二人可知罪?”
赵瑗身为皇子,自有威严,皇家的气概,一声喝下,胡彪郑肥身子一哆嗦。
不过自然不能就这么认罪,看着十几个佃农,心中微感不妙,不过还是强自镇定的说道;“草民不知”
“哼,台下众人都是告你二人夺人田地,侵占家财的,还敢狡辩”
紧接着又带来了二人手下的一些家丁。一顿杀威棒后,家丁自然抵不住,开口求饶,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
堂外的一些百姓也有一些被这二人巧取豪夺过的,也纷纷在堂外叫屈。
程信看着人数比自己安排的要多,知道可能史浩也作了安排,有意安排加上赵瑗要杀鸡儆猴,胡彪、郑肥自然不能幸免,加上满里县的一些官员,自然都被处理了。
王明朗四兄弟也在堂外叫好。
此次赈灾不同于以往,以往只是过来施些粥,不让民怨沸腾就好,赈灾队伍走了之后,又恢复原样,这次好多了,至少倒塌的屋舍,朝廷出了大力,很多材料都免费提供给百姓,加上布行的作坊招了很多人,也算对后面的生计给了帮助。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程信买下了胡彪和郑肥的田地。
胡彪和郑肥被压入大牢,田地没收,田地出售之后的银两将用于赈灾,堂外百姓都欢呼起来。
田地自然是被程信买了下来。
程信布行门前挤满了百姓,原来程信对外宣布,他给佃农的待遇是每亩地一石粮食,要知道一亩地也就产两石而已,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待遇,自然让人将信将疑,不过在一辆辆装满粮食的马车到了之后,百姓们自然蜂拥而至。
“乡亲们,不要挤,大家听我说”程信本想站在门口,不过人太多了,只能上到二楼,开了窗户,对着街道上的百姓大声喊着。
“农田有三万多亩,家可以种五亩,或者十亩地,然后楼下会有布行的伙计同你们签订契约,签完之后,每家可以先领一石粮食,大家没有听错,粮食我们先付给你们”
“程公子真是大善人啊”
“多谢程公子”
百姓们这些日子都接到过程氏布行的赈济,又看到这么多粮食在,自然就相信了。
不远处的驿站,赵瑗邹着眉头有些想不通,问着旁边的史浩:“你说他这是干什么,明明地都还没种,就先给粮食?还有这种做法?”
史浩也看着满街的人群:“程公子虽然年纪轻,不过经商的经验却不缺,观他在临安行事,颇为老练,听说他在钱塘县也有一万多亩田地,给佃农的待遇也是很丰厚,不过种的好像是一种花,估计他在这也会中那种东西吧,加之应该比粮食要高,不过这样确实给殿下帮了大忙啊”
赵瑗点了点头,是啊,每家先给一石粮食,一户人家都是三四口人,这一下就解决了几万人的吃饭问题,加上布行作坊,确实帮助极大,买地的银子也缓解了他赈灾的压力,要说这次赈灾带程信过来真是来对了。
“你还是之前的建议吗”赵瑗突然说道。
“是,看现在的情况,程信必会成为殿下的臂助,不过官场之事还需打磨才好”
对胡彪郑肥的事情,虽然赵瑗也同意,不够也是程信的计谋,地归程信,银子来赈灾,他还多买粮食,怎么看都是双赢的局面,这程信就是我的福将啊,赵瑗心里想着。
三万多亩田地几天的时间就由百姓们分完了,其中以满里县为主,还有寿春城郊附近的佃农,作坊也看是开工,招了很多的长工、短工,街上的商铺也开始慢慢复苏,官府卖地的银子也用来开始修建防水的工事,原本很难解决的灾情,因为程信的加入,过程顺利了很多,寿春的百姓也记住了普安郡王、程信、华氏这些名字。
又过了一个月,寿春灾情基本平复了下来,诸多事宜被一一安排,程信也跟着赵瑗踏上回临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