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院前急救是个非常吃资历和经验的工作,但它同时又非常需要体力去面对大量的突发情况。单是扛抬担架就是一项重体力活,基本上了年岁的都很难应付这种超一线急救工作。因为实在太累了,三班倒,每天近十小时的工作量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连20来岁的年轻人都未必能承受得住。可年轻就行了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病因,并施以最合理的急救,没十来年的功力是很难办到的。为了能保持院前急救的活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病人送去医院,这个工作只能年轻人打头阵。能力和经验只能靠一次次急救来积累,没别的办法。他们都经过专业医科的学习,也经过急救规范化的培训,也跟过前辈积累过经验,但比起常年在内急摸爬滚打的“老油条”们来说,还是嫩了点。祁镜只是去急救中心两个月就看到了不少漏洞。论原因,急救中心人力资源匮乏肯定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主要原因。然而人力资源质量层次不齐一直藏在它的背后,也同样堪忧。祁镜没办法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就希望能在质量上好好改一改,所以就有了“周五黄昏”这个提议。其实这个提议不是他原创的,最初的灵感源自朱岩的随口一提。那还是在纪清婚礼前几天,一次他们去朱家聚会,朱岩说了新年的愿望。自己女儿的婚姻幸福是必须的,其次便是新医院的竣工,而最后他希望能再次启动由他主办的医学研讨会。对于医学研讨会这种东西,国内和米国有很多不同。在米国,会有医药器械巨头出资兴办对应学科的研讨会,顺便推销一波自己新研发的产品。而在国内,资本只能赞助,没法做到真正牵头。朱岩想要在医院竣工前先刮一阵诊断学的风暴,给祁镜和女婿所在的诊断部预热一下也情有可原。只可惜,国内没这种私有化的“土壤”。研讨当然可以开,只是有没有人来,来了之后讨论的内容有多少专业和学术性就没法保证了。祁镜的意见很明确,没必要为了诊断部做这种事儿,久而久之自己自然能打响名声。朱岩意见也很明确,就没想听其他人的意见,继续奉行自己一贯的商人思维——砸钱。其实这事儿他一早就在筹备了,早在明海医学研讨会期间就想开一次试试水,可惜被主办方否掉了。这次他想借着自己女儿的婚礼,也趁着春节前丹阳的一场传染病学会议再尝试尝试。如果能成功,即使人数不多,也算给女儿造了势,让她能在医疗系统中站稳脚跟。以前的传染病大会都在夏天举办,但这次却大大提前,主要原因就是一个多月前丹阳出现的钩端螺旋体。这次钩体病来势汹汹是一个主要原因,病理解剖后的结果直接惊动了高层,对于如何第一时间做出诊断需要好好讨论总结。同时,丹阳防范得当是也开会的重要因素。通过复制丹阳预防和处理传染链的方式来警示其他人,以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而在开会前,市西儿童医院院感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院感是从十一月上旬开始扩散的,涉及多名孩童,有的还是刚出生的新生儿,为城西那片的儿科急救蒙上了一层阴影。儿科院感无小事,这起时间恐怕也逃不过那些传染专家的眼睛,起底讨论是难免的。趁着这股风,把祁镜的诊断小组推上前台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他们都在11月钩体病的遏制扩散上发挥了作用,尤其那一夜锁定传染源头可以说是防疫的重中之重。说是英雄可能过分了些,但拿个防疫的头功实至名归。朱岩就是看中了这点。提议本身当然很不错,祁镜对它的内核持完全支持的态度。就算口头上表示反对,可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这个想法。医疗有着庞大的前沿研究体系,也有职称评价体系,但却缺乏一种反思纠错的体系。就像一个人在身上发现了一个毛囊发了炎,手贱去挤了挤,结果化脓感染成了个巨大的疖痈。他去了医院,医生告诉他处理方法错了,但只是说两句是没法真正解决掉皮下感染的。正确的方法是给破溃的创面消毒、切开、去脓、清创、纱布封盖。真正的纠错也不应该只浮于表面,要摆在所有人面前好好剖析其中的错误,真正给犯错者“加深记忆”,给在场所有人以警示。牛x的医生都是尸体堆出来的,我们可以允许你犯错,但你至少应该为自己的错误自责,自责到永不再犯的程度。有了这些想法后,再想到院前急救存在的一些情况,就有了向老总提议的“周五黄昏”。祁镜参考了丹阳过去十年间120急救电话的密度分布,发现除了每天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外,每周五下午的5-7点是120拨打次数最少的区间。(1)所以祁镜就选了这段时间,取了“周五”和“黄昏”。这个时间段早班已经下班,正好趁着大家吃晚饭的时候,好好分析分析一些处理存在错误的急救病例。当然,时间只是一个标志,真到了需要当事人出场现身说法的时候,时间完全可以进行调剂。而为了最大限度还原急救场景,祁镜也确实希望那位实施了抢救的医生本人能到场。讨论会理论上一星期一次,时间就定在周五下午5点,地点设在急救中心本部。如果当周的急救失误次数过多或者判断过多,则需要讨论的内容也会增多,那在时间上可能会再追加一次。反之亦然。“你这臭小子,我还没找你算迟到的账呢,你倒先旧事重提起来了。”急救中心主任,也就是别人口里常说的老总肖万松,从十三年前做了主任就一直是丹阳急救中心的柱石。03年sars时期他也是一线急救的主力,一直活跃在急救第一线,几乎每一个走发烧绿色通道的高烧病人都得过他的手。实力强是一定的,魄力也非常人可比,就是对手下严格了些。在祁镜来120之前,肖万松对他只是有所耳闻,听说是个不错的年轻医生,有实力也有点经验;来了之后,有过些接触,他的评语直接上了两个等级,成了非常有实力的临床医生,在传染学上造诣很深。直到上个月初里的一天,肖万松正在办公室喝着茶,准备一天工作。忽然一通上级的电话打到了他的桌案前,开场就把祁镜一顿猛夸,连他也一并夸了进去,弄得他很莫名其妙。之后问了才知道,原来是钩端螺旋体。在他看来,祁镜什么都好,在考虑疑难病例的时候基本挑不出毛病。可一旦无聊起来,就会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闲散人员,到处惹事。说白了就是“皮痒,不经夸”。“知不知道我这儿的游戏规则?”肖万松躲开了祁镜的提议,把矛头对准了他的迟到,“迟到了要怎么办?”“请客吃饭......”“知道就好,定个时间吧,当然你要订快餐也没问题,只是人数嘛,你懂的。”“请客无所谓,我照做就是了。”祁镜打电话来的目的也不是来道歉的,“肖主任,你再考虑考虑,这个提议对咱们急救中心真的非常重要。”“太麻烦,再议。”“别再议啊!”祁镜还不想放弃,直接援引了刚从李阳雨那儿听来的例子,“三院分站是不是出事了?直接让急救车停摆,按照你的游戏规则,可不是罚钱请客能解决的吧。”“那当然,不过这事儿不归你管。”肖万松说道,“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老总,这事儿完全可以避免啊!”肖万松当然也知道祁镜这个提议的价值,如果自己只是医院某个科室的大主任,自然会照做,就算隔三差五开一次会也没事儿。可他现在是急救中心主任,要统管全市十多个急救分站,数百名急救医生。大家分散在丹阳各地,平时就连见面都不容易,何况把人聚在一起开讨论会。这不是他一声令下就能改变的事儿。“近年丹阳的院前医生流失得还少吗?”肖万松想到这儿,胸口就像压着一块大石,“能做到30出头的只有不到30%,肯勤勤恳恳做到40岁的连5%都没有。”(2)“所以才有了轮转机制啊。”祁镜不知道他在介意什么,“话说,老总最近收了不少来这儿轮转的小年轻吧?”“确实有不少......”“想来他们的表现很不尽如人意吧。”“有的人能力确实挺差的,看不懂心电图,连气管插管都做不好。”在肖万松眼里,做不到这些的医生都不配在他手底下工作,“要不是有那些医院在他们背后站着,我早就拍桌子骂......”忽然他想到了什么,连忙闭上了嘴,把最后要说出口的话囫囵吞枣一样咽下了肚子。好悬啊,差一点就要被他带沟里去了,就差一点......“老总,你刚才是不是要说.....”“不是,你听错了。”肖万松矢口否认。祁镜懂他的意思,便顺着他刚才的想法说了下去:“他们只是来轮转的,你可是堂堂急救中心主任,难道还骂不了他们?再说,让这些小崽子来总站参加学习怎么了?那些在医院轮转的同事遇到科室学习,还不得乖乖听话。”话确实不假,可肖万松还是有自己的顾虑。来急救中心轮转一直都有争议,让人手本就不充足的医院去填更不足的院前的坑,无异于饮鸩止渴。要不是丹阳医院的祁森一狠心把儿子送过来,他们肯定还会反抗一下。现在迫于压力,把年轻一代里的主力送了过来,想合力把祁森比下去的心态谁都看得出来。这些人可都和他说好了的,嘴上没挑明,一些暗示总会有。现在又是试行阶段,不和任何东西挂钩,别人随时都能走。万一要是骂嗨了,别人回去告状然后再换些歪瓜裂枣来,吃亏的反而是他自己。急救中心正值兵强马壮,带好这支队伍肯定需要训诫,但这个“担子”交给祁镜是不是对别人太狠了?“你别急,这个提议我得和其他领导一起好好讨论讨论。”肖万松搪塞了一句,不过似乎过不了祁镜这关:“其他我无所谓,这事儿都闹得满城风雨了,老总不会口头批评两句就算了吧。”“罚钱+停职悔过是一定的。”“那让他们选嘛,是要罚钱+停职,还是来参加讨论会。老总的格局,应该不会只看中那几百块钱吧。”院前到手工资不多,肖万松平时罚得也狠。这事儿不罚个500+是过不去的,基本一个月伙食费算是泡汤了。肖万松当然看不上钱,罚钱的目的是要让他们知道痛,不过现在他是真来兴趣了,得骂成什么样才值这500块钱呢:“那别人呢?拉当事人唱独角戏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观众嘛,看兴趣咯。”祁镜笑着说道,“大不了挂羊头卖狗肉,【论这些年丹阳急救中心遇到过的奇葩案例】怎么样?不行就换一个,【急救上门时遇到尴尬一幕该怎么办】......”肖万松哭笑不得:“你好损啊......”“老总是答应了?”“看你那么有兴致就先试一次吧,定这周五下午五点,总部礼堂。”祁镜笑着敲了敲隔窗,对着回头看来的李阳雨做了个“ok”的手势:“对了,那个和三院吵架的什么来头,我好去摸摸底。”“两个其实都是三院的住院医生,似乎本来工作上就有点过节。”肖万松无奈地说道,“我们这儿的是个心内科的住院,听说是导管室的年轻红人,现在刚来轮转,好像姓马。”“姓马?三院住院,姓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