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章 第八章 诛心(中)

    皇太孙确实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了。

    可是,继续择娉名门之女入宫,并不符合宣武帝的规划。

    现在的局势,实在让他有些为难了。

    骁勇善战的儿子,更有光幕文字放出的史书为证,能够作为一个合格的继任者。

    说实话,宣武帝也不是没有动过心。

    可是,最后还是原本就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占据了上风。

    除了早逝的太子,其他的儿子,他都是以藩王与太子辅助者的身份进行培养的。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或许骁勇善战,或许经过多年历练后,对政务的处理也很熟练,但是,从整个国家层面上治国,未必是他们的长项。

    光幕上所现的未来史书,言明了赵王的登极之路,朝廷所用的士人,在史书上的记载里,能留下的,不知几何。

    赵王既然不是正常称帝,在朝堂上倚仗的,自然也不会是现在的那帮文臣。

    光幕记载中,赵王在朝廷虽然没多少士人可用,但是敢于悖逆的文人肯定是没有几个的,剩下的都是学会在新帝的威严下乖乖听话的。

    可是,若是宣武帝立赵王为储,正常继位的赵王,反而不能尽情地提拔自己在藩邸用惯了的心腹,还是要受到掣肘。

    更何况,宣武帝为继任者定下的路线,就是以文治国,安稳为要。

    除了早逝的太子接受的是正统的文人教育,偏于文治,其他的儿子,都偏向武功。

    如此一来,仁弱的太孙在这一方面,却是比年长的叔父们要强。

    宣武帝年幼的儿子们也都偏向文治,但是不仅嫡庶有别,长幼也有分,从一开始,排行靠后的藩王们就被断绝了皇位继承的可能。

    宣武帝的储君择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而给子孙的选妃策略,他也是经过思考的。

    现在,太孙妃的择定,就有了矛盾。

    他到底是坚持原则,还是在太孙妃择定这件事上破例呢?

    若是放在往常,他是定要坚持原则的,可是光幕异象出现后,他还要考虑未来的变数。

    在藩王不驯的既定未来下,太孙如今的势力,确实还是显得薄弱了些。

    纠结了数日,宣武帝下旨为皇子、皇孙择妃,包括年少的皇子与皇太孙在内的年长皇孙,他们的正妃都会在这次择妃的人选中诞生。

    这些即将成为皇家儿媳的女子,出身最高的,也不过小官之家。

    简而言之,宣武帝已经下定决心,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再让子孙迎娶那些“名门贵女”了。

    中秋佳节才过不久,择聘淑女的旨意还热乎着,光幕又出新文字了。

    当今天子倚重藩王,善待宗室,为子孙后代谋算好了一切。

    倒霉的太孙依旧在光幕上没有姓名,光幕文字显示的是太宗、仁宗之后,朝廷照太祖皇帝祖训,依旧善待宗室,藩王依然存在,并未被“撤藩”。

    可是,宗室繁衍,子孙愈多,朝廷财政难以支撑,很难再按照开国皇帝,也就是今上宣武帝的想法,给足宗室禄米。

    亲王、郡王等且财产众多,不愁生计,然而宗室爵位低至将军、又沦为远支者,有些竟沦落到食不果腹的境地。

    此所谓“穷宗”。

    光幕显现的,便是与某位未来重臣有关的记载中,这位重臣对这些“穷宗”的评判。

    又有本朝后世某代,朝廷官员认为某郡王生育子嗣过多,有骗取朝廷禄米之嫌的记载。

    其上关于朝廷每年所收税赋等,与支给宗室亲藩们的禄米的数据对比记载,实在是让人心惊。

    如今只是国朝之初,祸患尚且不显,何况,天子本身亲族单薄,正是需要子孙后代越多越好的时候。

    然而,按照光幕所示,对宗室的如此厚待,日后必会耗费国朝之国力。

    这样一来,就又显出一个问题来。

    未来的太孙,他的帝位被取而代之的缘由,左右不过是削藩。

    光幕上记载的成为“太宗”的赵王,以藩王之身登基,将太孙建文帝所做的改革全部否决,“一复旧制”,这也意味着,他绝不会再重蹈建文帝削藩之覆辙。

    就算他作为藩王中的成功者,对其他藩王有很强烈的忌惮之心,也不会再像建文帝一样,丝毫不留情面地向藩王们下手。

    就算建文帝和赵王之间,关于藩王的斗争,都还没有想到禄米这一步,只是权力的斗争,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建文帝想要削藩,若是不出现光幕记载中国朝被外敌所破的那种可能,对于保存未来国朝之国力,或许会有所帮助。

    光幕来了这一出,太孙未来削藩以致帝位不稳之事,忽的有了另一种解释。

    是以光幕又有新文字后,太孙祁元詝行事便又沉稳起来,纵是太孙妃的择聘并不能带给他多少助力也无碍了。

    光幕文字总是言说赵王这位未来太宗、赵王世子这位未来仁宗的功绩,将太孙本人衬得并不合格,又有赵王不登基、其余藩王登基、或太孙未来成功裁撤藩王却空耗国力、以至于国朝国祚短衰等例,仿佛他并非人君之选,难担重任。

    可是如今这一次的光幕显字,却明明白白显示出来,不过是成王败寇,若是削藩成功,未来未必都是不好的。

    而且若是藩王不成大患,在宣武朝便剪除这些“大敌”、不在未来消耗国力,他何愁不会像皇爷爷预想中的那样,成为一代明君?

    祁元詝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之前的光幕信息,描绘的未来实在是太好了,国朝声威赫赫,震慑万方,以至于纵然其言未来会有藩王作乱,但天子宣武帝依旧没有什么动作,让太孙心中惴惴。

    可是现在,不就有了让人上疏议论藩王问题的理由了吗?

    比前头的几位皇兄慢了一拍,九月来朝的代、肃、辽、庆、宁五王,就正好撞见朝廷大议藩王这件事。

    天子共有过二十五子,除却早殇、壮夭的懿文太子、鲁荒王等四位皇子,再除去镇守南境的楚王、蜀王、湘王、岷王这四位皇子,其余的皇子,如今悉数在京。

    宣武二十六年九月开始,朝中震荡,藩王之议,突兀地成了朝廷要尽快解决的大事。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对宗室的限制都是必须要有的,如此一来,太孙便成了必然的受益人。

    就连此前光幕所显的其未来失位之因的削藩——此点乃最是让藩王们痛恨的——都被描补得情有可原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光幕表示宗室政策再不改,肯定会出问题。

    于是乎,太孙又借机立起来了。

    咳,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太孙,你收一收啊!

    您的虾仁猪心套餐即将到位

    太孙,该起来【划掉】喝药【划掉】吃饭了

    对不起小天使,最近有亿点点忙,又没有存稿,于是……

    我尽量开始恢复更新orzyou改网址,又又又又又又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手机版网址w  新电脑版网址w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