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承乾和李泰斗的死去活来。
大臣们无所适从,只能被动或者主动选择站队。
从而不得不进行残酷的权利斗争。
李承乾和李泰如何斗?
一个争取大臣和豪族的支持,一个争取李世民的加持。
作为熟悉这段历史的李嚣来说,贞观之治下进行的太子之争非常残酷。
自己既然穿越成了江王李嚣。
那就必须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
许枫自然不知道李嚣此时在想什么。
他有点焦虑,因为知道自己的主子虽然在并州取得骄人的政绩。
然而所面对的形势仍然非严峻。
因为现在的李嚣,俨然成了众矢之的。
“殿下这是天赋异禀啊!”许枫内心赞叹道。
此时,李嚣正在书案上奋笔疾书。
来并州已经有一段时间,虽然发了两份奏折,但是给李世民并没有写信。
奏折,仅仅只是公文而已。
家书,却是不一样的。
李世民给李嚣的奏折批阅却是一种很纠结的语气。
李嚣拿出两份李世民给的圣旨,前后不一。
前一份口气依然很冷,保持了以前的一贯对李嚣的态度。
而第二份圣旨的语气就不一样了,热情了许多。
原因很明显,李嚣打败了薛延陀……
李世民是强烈质疑李嚣的空前胜利,他不信薛延陀派了三十万兵力,。
前去并州的程咬金没有看到多少薛延陀骑兵。
只看到死在并州城下的几千个薛延陀骑兵的尸体。
然而,胜利是确定有的。
李世民虽然严重怀疑李嚣在夸大自己的胜利,但是胜利者是不被受谴责的。
李嚣因为打败了薛延陀骑兵,李世民也就忽略了李嚣对徐文珺的先斩后奏。
无论李世民对自己的态度多么复杂多么纠结,李嚣决定写一封认真的奏折。
尽力保持李世民对自己得之不易的一点好感,并且要争取李世民对自己斩杀长孙无霸的理解。
这样才能利用李世民的威望,去威慑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对自己进攻的力度。
毕竟,李世民现在是皇帝。
万一真的要杯葛自己,那就玩不下去了。
思索了一刻钟,李嚣提笔写了起来:
“儿臣初来并州,并州疲惫,吏治腐败,贪官横行,军备废弛,民生凋敝,徐文珺,长孙雄等硕鼠猛刮民脂民膏,折冲都尉得过且过。”
“为大唐江山社稷计,儿臣迫不得已亮剑于弊政,先斩而后奏,为父皇分忧。”
“今,并州民心已定,民生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百废待兴,重整军备,战马士卒之数日新月异,州库日益充盈,丝绸之路,驼铃渐多,轻关易道,通商宽农,井田税收耕牛农具……”
花了一个时辰,李嚣一气呵成写了五千多字的家书式的奏折。
如是奏折,必然先进尚书省,会被宰相们先看到。
家书就不一样,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都没有权力看。
所以,李嚣机智的选择了家书方式的奏折。
写好后,李嚣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直到确定没有问题之后这才用火漆封了口。
这时,脑海里突然红光一现,李嚣急忙打开系统。
系统小地图上,呈现出来的是高句丽那边一片火光。
因为打败了薛延陀,如今的系统小地图能够看到大唐的整个北方。
穿黑色铠甲的唐军和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高句丽士兵,在相互奋力厮杀着。
大唐军队明显占尽优势,然而,高句丽主力已经跳出了大唐军队的包围圈。
李靖率领的大唐军队有兵革之强,士气如虹,而高句丽人有地利人和优势。
更重要的是,高句丽国内发大水,一片泽国,这一次洪水非常严重。
双方在泥泞的地面上打的非常激烈,却都苦不堪言。
打高句丽风险很大,杨广的亡国就和打高句丽有很大的关系。
唐军和隋军虽然战斗力和士气都不同,但是仍然打的很吃力,推进的很慢。
明显,唐军主将李靖在准备退兵,原因在于后勤保障太艰难。
维持一个士兵一天吃的完三个民夫去运输,还得保障这三个民夫的吃喝。
大唐军队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术性胜利,也拿下了高句丽整个北方大多数城市。
但是李世民想要速战速决拿下整个高句丽的战略,事实上已经完全破产!
虽然没有失败,但是这样的战况扰动了朝廷整个政治力量格局。
反对用兵的长孙无忌,必然会对李靖等人展开攻击。
而褚遂良等主战派必然会针锋相对,到时候看李世民怎么决策支持哪一方。
全面退兵,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再打下去的话,三十万唐军会被拖进高句丽这个巨大的泥潭。
这是朝野上下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毕竟如今的大唐国力并不是很强,如果加税势必会引起民间反弹。
然而,退兵事关帝国脸面,李世民登基后不仅一直在模仿杨广。
还一直试图超越杨广,灭掉高句丽就是超越杨广的最好标志。
所以,此时的李世民对于退兵是非常犹豫不决的。
李嚣眉头皱了起来,思索片刻后,他决定再写一封建议立即退兵的奏折。
这一封奏折会是公开的,也就是说是正常公文。
会先到尚书省,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他们会首先看到。
然后宰相们审阅后,再让送李世民那儿批阅。
踟躇了一炷香的工夫之后,李嚣提笔在宣纸上画了一个鸡肋。
然后写上高句丽三个字,意思已经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