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听到高官要来的消息,那些梳着大背头的企业主像一群等待投食的鸭子一样,把脖子长长的伸起,看向出口。

    展会上的人都纷纷议论这次来视察的高官就是全省主抓农业工作和产业扶贫的高官,这些与会的企业主中大多数都得益于扶贫政策而做大,他们想亲眼看看这位带给他们实惠的高官。

    老李头也跟那些大背头一样,伸长脖子看向出口,身边的盖大龙不紧不慢的摆放自己的参展样品。他看看自己带来的展品和别的展台上的展品差别很大。

    他的豆干系列都是用独立真空包装,袋子颜色也是普通的牛皮纸色,上面没有五颜六色的彩图,也没有撩人心弦的广告语,就是简简单单的产品名称和规格,背后是营养成分表和厂家信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再看对面企业的展品,都是带提手的礼盒包装,广告图案花里胡俏,五颜六色,硕大的彩色广告语撩动每名消费者的购物欲,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

    盖大龙又看了看老李头带来的山货,都是一把把用稻谷草捆起来的。有野生天麻,乌药,胡元,全是上等的中草药材。看到那些草绳,盖大龙想起《水浒传》里杨志卖刀也是在刀上插枝稻草,“插标卖首”这个词从脑海闪过,盖大龙噗呲的笑了出来。

    “笑甚呢?”老李头被这声笑声惊动,回头看见盖大龙正看着他用稻谷草捆成一把把的山货而发笑。

    盖大龙觉得自己产品的包装已经够简单的了,没想到李书才的山货才是真正的简单。

    “老李,你这一袋子宝贝真的是回归大自然呢,就这样用稻谷草一捆,客户买了提着稻谷草就走了。”盖大龙和李书才开玩笑的说。

    “你别看这稻谷草简单,这里面可有学问呢,以前没有塑料袋的时候都是这样弄得,现在这门手艺几乎快绝迹了!”

    盖大龙正想和李书才请教稻谷草做包装材料的学问,大厅门口一阵骚动,一位穿着西装,带着眼睛秘书打扮的人进了会场。

    省供销集团和天汉市的领导们都围了上去,会场主持人通过音响叫大家安静一下,宣布通知。

    秘书当场宣布高官马上就莅临会场,等领导进场时大家要热烈欢迎。

    话音未毕,一群人簇拥着一位领导进入会场,现场爆发出了异常热烈的掌声。

    那些大背头们扔下手中的包,用他们硕大又肥厚的手掌使劲鼓掌,有的鼓住一口气,使劲的鼓掌,脸已经憋红,额头上黄豆大般的汗珠顺着发亮的额头趟下来。

    盖大龙在气氛的带动下也随众人鼓掌欢迎,他见那些大背头们夸张的热烈欢迎方式与在供销社大院对待李书才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慢慢的放慢了鼓掌速度,直到完全停下来。

    “这些人对高官真热烈,比对他老爸老妈都热烈!”盖大龙心里嘀咕了一句。

    高官进了会场,也不讲话,就在各个展台边走边看展品,当走到天汉市展区时驻足下来。市领导和市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纷纷迎上去介绍家乡的产品。

    盖大龙和李书才在展区的最边上,他俩共用半张桌子当展区,在所有的展台中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高官看完规模企业展区后,顺着会场就来到盖大龙和李书才这边。

    看着身高一米八的高官往自己这边走来,盖大龙心里开始发慌,这是他这辈子亲眼见过最大的官,不由得手心冒汗,心头发虚。反倒是一路土的掉渣的李书才挺起胸膛,热烈鼓掌欢迎。

    李书才把正在发慌的盖大龙拉到边上,自己迎上去欢迎走过来的领导。

    高官过来看了看他俩的展品,问了问相关情况,县供销社的邵主任赶紧上前解释说这是两家代表地方特色的散户来参展。

    高官鼓励盖大龙和李书才他们发展一些经济价值高的产业,通过产业扶贫方式带动乡亲们致富。

    盖大龙在朦朦胧胧的状态中完成这辈子见过最大官的接见,前后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在赔笑,在寒暄中完成。

    过惯了打工生活,习惯于和社会底层打交道的他,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见到一个省级官员会来看一个普通的豆制品,盖大龙自己想,不知道这位家乡的大官吃不吃豆腐?或许在他还在天汉市时会吃,当了地级市书记和高官可能就不会吃了吧。

    受高官驻足几分钟的加持,隔壁展位的几位大背头过来要买李书才的山货和盖大龙的豆制品,他俩说了这是展品,不是拿来卖的。

    隔壁有好心的人提醒他俩,趁着高官在这里站过,摸过的热乎劲赶紧坐地起价把东西卖了,出了这个门,就凭你们俩这包装,在省城估计无人问津。

    李书才听完后,瞬间发挥出了与他年龄相符狡诘的一面,快速把包里带来的山货都码在桌子上,高喊“秦巴山珍,绿色自然,高官都说好!”

    大背头们一翻抢购,一分钟不到的时间,李书才手里收满了红票子,他环顾左右,像饿狼护食一样看看周边,然后在手指上吐口水,大拇指和食指搓一搓就着点钱。

    盖大龙也不急不忙,在他的脑海里,产品是靠品质说话,企业是靠市场生存,一时的名人效应虽然有效,但也不能持久。

    他的豆腐干依然摆放在展台上,豆腐这个东西,在三秦大地太常见了,和西南省份的豆腐干相比,在名气上和口味上都没有西南某省出名。

    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虽然市场占有量和名气不如西南麻辣豆腐干,但是在质量上盖大龙是很有信心的。

    他的黄豆是采用本地的黄豆,比东北黄豆和进口黄豆香,工艺上最关键的磨浆采用的是传统的石磨,煮浆用的是柴火灶大铁锅,保留了最原始的豆香味。

    豆制品厂的规模有限,产品又有保质期限制,这些条件也就限制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要在这个有限条件下做到无限的极致。

    追求完美的盖大龙在对豆制品的品控方面精益求精,用最原始的味道勾起人们对豆制品最原始的味觉。

    李书才点完了钱,把钱塞进上衣夹层的口袋,确认无误后才空出功夫来和盖大龙搭话。

    “现在这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今天要不是高官来这里站一下,我这一包山货估计要背回去。你咋不趁势宣传一下,把手里的展品销脱掉。”

    盖大龙把他的想法告诉李书才,产品靠质量,企业靠市场,不能因为一个人兴而兴,也不能因为一个人衰而衰。

    李书才听后默默的不吭声,卖完山货的他一身轻松到会场上四处溜达。

    这时邵主任带了几位穿着西装的人过来,其中有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邵主任介绍说这几位商人想找天汉市的特产,其中老人点名要豆腐。

    盖大龙给来人解释,新鲜豆腐无法携带,只有真空包装的豆腐干,这种豆腐干是即时食品,打开就可以吃。

    两名老人询问是否可以尝一尝?盖大龙主动的打开两袋给到两名老人手里,两人在现场就开始品尝,尝过后两人相互交流一翻。

    “小伙子,你是哪里人?”其中一名老人问。

    “天汉市南乡县的”

    “哪个乡村的?”老人继续问。

    “原来的盖士乡盖士村,现在的河南镇盖士村。”盖大龙回答。

    “你这豆腐是跟谁学做的?”老人继续问道。

    “我二舅。”回答完后,盖大龙心里起了疑问,从来没有人问这个问题。

    “老人家,这豆腐怎么样?还口味吧?”盖大龙主动的问。

    “有一点点当年的味道,是不是不是新鲜豆腐的原因,吃不出当年那个味了。”老人回答。

    “哦,新鲜豆腐呀,那不好带,如果你们愿意来我们南乡县来的话,我单独做给你吃。”

    两位老人问可不可以卖给他们一些,跟在老人旁边人准备上前付钱。

    “我这是展品,不卖!”

    听到盖大龙这样说,两位老人有点惊讶,随后又点点头,向盖大龙投去赞许的目光。

    “不就是豆腐干吗?我出10倍的价格全部买下来。”跟在老人后面的中年人开口了。

    盖大龙听对方的口音像极了打工时福建老板的口音,估计他们是福建商人。

    “卖是不卖,看两位老人喜欢,就送给你们几袋吧!”

    中年人扔了几百块在桌上,拿起几袋豆腐干就要走,却被身后的老人阻止。

    中年人极不情愿的放下豆干,收起钱来。

    “难得两位老人家喜欢吃我的豆腐干,我送给你们几袋拿回家吃吧。”盖大龙说。

    两位老人临走时要了他的电话号码,表示有机会一定会去南乡县盖士村。

    盖大龙心想这两位老人一大把年纪,能吃他的豆腐干就是对他的认可,南乡县路远山高,这么大年龄坐车颠簸去南乡县盖士村吃新鲜豆腐,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客气的说说吧。

    随着高官的离开,会场上的人越来越少,各企业主都在相互交流。李书才进省城卖山货的目的已经达到,此时他正混迹在大背头的人群中东望西看的看热闹。

    盖大龙的展位上也是廖廖数人,鲜有人上前问津。

    早在做豆制品这个行业前就有在南乡县单位上班的朋友劝他说,豆制品这个东西在省内都是比较常见的,没有什么特色,做不大。

    到了省会里的展会,反倒不如在盖士村头上的展示会卖的豆腐干多。

    逛够了的李书才回到了展台,他见盖大龙的豆干还是像原来的样子摆放在桌子上,不由得感叹说刚刚趁着高官的热度卖了多好。

    盖大龙微微一笑,商场上卖货的事情,永远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