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工业园区。
李昊正在四处参观。
迈入园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水泥浇筑而成的道路,道路两旁有着一排排路灯。
干净整洁的工厂车间、办公楼、宿舍楼、食堂、数不尽的办公车床、机器等等,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园区内还有运货的卡车、叉车等运输设备。
男男女女时不时穿梭在各个工厂内,井然有序。
一切都和现代工厂一模一样!
这一刻,李昊仿佛觉得自己穿越回了21世纪。
这让他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当然,要说区别也有。
比如,园区内的男男女女,穿的都是唐朝服饰。
男人身穿幞头纱帽和圆领袍衫。
女子则头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衣袍,下着长裤,脚上穿着高腰靴,典型的唐朝胡服。
另外,园区内出现的所有字体,都是楷书!
李昊身后的随从李全,已经晕晕乎乎的。
这里的一切,彻底颠覆了他对世界的认知。
不过,他很有自知之明。
知道此地乃“大唐军机重地”!
不该问的,那是一句都不敢多问。
李昊四处参观之时,也和很多“工具人”进行了对话。
一番对话下来,李昊知道这些工具人被城市天际线系统,植入了知识、记忆和感情。
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兢兢业业的工作,为建设城市而出力。
当然,他们也需要吃喝。
由于工业园区是系统奖励的缘故,目前园区内的食物,可以供应他们三天时间。
三天之后,就需要李昊替他们解决了。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李昊带着刘全在工业园区内大致转了转。
总算对园区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大唐工业园区一共有24家工厂,10000名工人。
包括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水泥厂、电缆厂、钢铁厂、化工厂、塑料厂、炼油厂、橡胶厂等等。
24家工厂,种类齐全,俨然可以形成一个小型工业生态圈。
只要原材料充足,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李昊和24家工厂的厂长沟通之后,确定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首先,工业园区需要大量原材料。
煤炭、铁矿、石油、各种矿产资源,越多越好!
其次,工业园区内员工众多,需要足够的粮食和物资补给。
这两点,其实并不难实现。
在21世纪,各种矿产资源,都被各个国家拿捏的死死的。
可在大唐,只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开采,原材料并不是问题。
至于1万人的粮食,这对现在的李昊来说,问题也不大。
隋炀帝杨广动用百万民工,开凿了京杭大运河。
全国各地的粮食,都经京杭大运河运抵洛阳,储存在有着“天下粮仓”之称的含嘉仓内。
不光如此,洛阳城外还有河阳仓、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等超大型粮仓。
隋末战乱后,洛阳的粮食虽然消耗了许多,但储存的粮食依旧是天下之冠。
1万名员工,每人每天吃2斤米,就是2万斤。
折合大唐的计量单位,也就200石左右。
一年下来,1万名员工能吃7.3万石。
7.3万石粮食对洛阳庞大的粮食储备来说,算不了什么。
李昊身为洛州都督,拥有洛阳这几个粮仓的管理权。
解决工业园区的粮食物资问题,非常简单。
眼下,唯一令李昊有些难办的,就是人力问题。
有了“大唐工业园区”,他可不准备小打小闹。
隋炀帝杨广可以派百万民工去挖大运河。
他可做不到让百万民工去挖矿!
一来,他不是皇帝,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二来,隋末战乱以来,人口大规模减少。
整个大唐,也就1000万人出头。
洛阳更是只有40万人。
难不成,让洛阳40万人,全部去挖矿不成?
突然间,李昊灵光一闪,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就在前些天,大唐发动十余万大军,兵分六路,一举灭了东突厥,并生擒颉利可汗。
东突厥灭亡后,颉利下属有的投奔薛延陀,有的入西域。
而前来投降唐朝的有十多万人。
这十多万人,加上东突厥的百万民众,数量达到120万人。
如何安置和管理这些人,成了朝廷的首要难题。
按照史书记载。
这些突厥人最后被安置在幽州和灵州一带,并设置了顺州、祐州、化州、长州,四州都督府,用来安置突厥降户。
大唐还在原突厥居住地,设置了定襄、云中都督府,对留居民众,实施管理。
还有1万户突厥人,迁居京师长安。
想到这里,李昊立刻乘坐马车回了洛阳城。
他要上书一封,向皇帝李世民要点突厥奴,用来挖矿。
幸亏这个时候大唐灭了东突厥,要不然还找不到这么多人挖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