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隆冬时节, 白日很短,但日子又反常的过的很慢,似乎怎么等都等不到春天——有这种感觉的一般是生活贫苦的普通人,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日子难过, 而一般充满苦难的生活总是让人觉得时间漫长。

    深冬到来后, 普通人常常要忧虑家里的生计...秋天储存下来的粮食够不够吃?取暖用的柴薪够不够?一旦有一点儿疏忽, 一个家庭就可能等不来春天了。

    在这个人类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主宰的时代,人命本身却还是如此脆弱、卑微。

    但今年有一些不同,对于那些掌握着权力、财富的人来说,这个冬天也要格外漫长一些。

    天子驾崩,洛阳的各方势力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始终不能有一个结果, 这已经吸引了全天下的注意。

    最开始是三位皇子争位,最后还是得到皇后支持的三皇子荣登大宝。表面上看, 是这场权力之争总算有了一个结果, 实际上接下来才是更加无法控制的乱局——三皇子才十岁, 不至于不晓事,但也不是亲政的年龄。

    所以便有皇后(已经升格成皇太后了)、琅玡王羊超分管内外,共同成为大周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掌控者。

    皇太后和琅玡王羊超之前就结成了政治同盟, 一个保三皇子上位,皇太后地位稳固, 另一个则在之后得到‘朝廷’给的大义名分,来朝辅政...这个时候朝廷也只能给大义名分了, 其他什么支持都拿不出来。

    而对于羊超这样实力强劲、掌握军队的强大藩王来说, 有的时候差的就是一个大义名分!此时成为摄政王,可以说是无天子之名,却有天子之实。恐怕生活在宫中的小皇帝, 拍马也及不上他的威赫。

    一时之间,琅玡王羊超红的发紫!

    但事情就这么了结了吗?当然不会!其他有实力的藩王就没有一个甘心的,此时也不过是暂时没有捅破这个局面而已!

    稍微讲究一些的,不过是串联大周各方势力,试图证明琅玡王羊超有不臣之心,如今正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说这样的话自然不是对小皇帝有多少忠诚,实际只是希望局面重新乱起来,最好小皇帝也能死在乱局中。

    到时候再鹿死谁手,就各凭本事了!

    至于不讲究的,已经不介意引狼入室了!

    旁边就是汉赵虎视眈眈,让汉赵击溃羊超,然后掳走小皇帝、太后,这听起来似乎更加完美,更加没有后患!

    听起来似乎是疯子才能想到的念头,但在此时确实被不少人正儿八经考虑着...相比起这可能造成的生灵涂炭、神州陆沉,身处其中的‘大人物’们只在乎自己的未来,属于他们的光明的未来。

    就在这种暗潮汹涌中,无论是身处局中之人,还是旁边旁观,等待着结果的人,都觉得这个冬天实在是太漫长了!

    “《战国论》加印?”许盈听吴轲禀报此事,怔了怔:“我记得,之前已经加印过一次了罢?”

    漫长的冬天里,东塘庄园仿佛是独立于纷乱世界外的一个孤岛,如果不是时不时接到探子传回来的消息,还以为外面的世界没有变化呢!

    《战国论》初次印刷就印了一千部,就算除掉各处送的,也有不少人是掏了真金白银买了这部书——得益于收到书的大佬们都愿意说些好话,他们各自的‘朋友圈’里,《战国论》很快有了热度。

    这个时候再卖书就很顺利了。

    但第一波之后,能卖多少就要看自身实力了...许盈自认为《战国论》写的很不错,身边的小伙伴也好,裴庆、羊琮这样的长辈也罢,评价都是很高的。但到底市场反响如何,不到最后他也不能肯定。

    很多寄予厚望的作品,发售之后暴死,这样的事时有发生,让人根本不能放心。

    好在最后的结果是有惊无险,第一波读了《战国论》的读书人,除了少数人不喜许盈的作品(喜好这种东西是很主观的,没人能做到人人都喜欢),喜欢的人确是真的很喜欢!立刻疯狂化身自来水,处处卖安利。

    这种情况下,后知后觉的东塘庄园在初冬的时候就已经加印过一次了,那次印了两千部,因为《战国论》是上下两册,所以就是四千册。

    这样的销售量,在此时而言已经很夸张了!

    此时信息流通不畅,读书人群体又小,如果再考虑到有些人会买不到书而选择借书、抄书,潜在的群体就更庞大了。

    然而这才多久啊,商道萧条的深冬居然有人特意下订单!而且据吴轲解释,这位蜀中来的商贩,别的货物都不要,是专门来贩《战国论》的,有多少要多少——如果《梁祝》和《饮水集》有货,他也收!

    显然这个商人已经看出印刷书籍大有可为了!

    “无论是《战国论》,还是《梁祝》、《饮水集》都不愁发卖,如今订单来了,都得加紧加印。”吴轲禀告了这方面的最新消息。

    “阿轲你照章办理就是了...唔,《战国论》优先。”这是好事,既能赚钱,也能提高自己的声望,还能为印刷术打广告,许盈自然不会拒绝。

    然后结果就是,接下来这段时间里,《战国论》多次加印...对于此时的人来说,他们不一定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除了《论语》、《尚书》这类经典外,《战国论》迅速成为了当代普及度最高的一本书之一!

    同时代的书,哪怕是比《战国论》早出现几十年,还是名士所作,常常也就是在一两个小圈子里传播。而积累几十年、上百年的知名度,到如今甚至不如《战国论》一个冬天!这在《战国论》横空出世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名望这种东西,就是有足够多的人给自己说好话,支持自己,成为自己的拥趸。而‘名望’,先‘名’后‘望’,就是要先有足够的人知道自己,知道自己的人越多,就越能筛出支持自己的人。

    当《战国论》让足够多的人读到时,许盈获得了自己这辈子的第一笔声望。

    虽然以前也有‘神童’之名,有人编写《世说新语》之类的书的话,自己小时候的轶事也能挑一两件录入...但这和现在的声望又是截然不同的。

    过去,许盈的名字最多就是让相好人家茶余饭后提及,只当是花边新闻了。现在,等于是登上了正式新闻版面,还是此时最有排面的学术、政经板块!

    对于让自己扬名这件事,许盈比过去更有紧迫感了——过去,他还觉得这件事可以慢慢来,反正自己还年少,他最大的资本就是还有时间。但现在他不能这样想了,洛阳接连传来的消息让他明白,时局瞬息万变,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准备了。

    所以现在的许盈更在意《战国论》印刷、贩卖之后的影响...然而即使许盈再如何在意,也有些低估了《战国论》的影响力。

    主要是许盈对印刷术对传播的影响,以及《战国论》的质量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此时的书籍传播,靠的是传抄,可想而知其效率有多低下!雕版印刷术却是一下将传播力解放了出来。眼下别说是《战国论》这样的作品了,就算是相对没那么好的作品,只要有可观之处,推广范围大了,也必然有一批人欣赏。

    至于《战国论》的质量,除了许盈自己确实非常用心,也很有些天赋外,也是上辈子的所见所知给予了他支持。

    充足的史料、全面的论点、扎实的论据(以这个时代来说是这样的)、独特的观点、磅礴的行文风格......这些都让《战国论》迅速圈粉。

    读《战国论》的人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许盈,见书上作者落款是许盈的名字,还当他是个热血未凉的中年人——一时之间,很多人以他为偶像,研究《战国论》中所说的强国之法、衰败之因。

    然后再看如今国家情形,有人打算从书中学,寻求强国之道。也有人纯粹就是做分析工作,借书中的例子分析如今国家的问题...还真是一分析一个准!原本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都空前明晰起来。

    也不是没人知道许盈如今只是个少年,但在短暂的惊讶、不适之后,大多数人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原因‘脱粉’。他们又不是为了许盈才觉得这书好的,既然觉得这书好,也不会因为是许盈写的而拒绝。

    许盈不知道,如今他也算是一朝成名天下知了!相比起风头正盛的名士,他缺的只有时间的积累(年龄也是个不小的缺憾,在大众观念里,年纪太小意味着不稳定、不可靠)。

    不过就算知道《战国论》到底带来了多大的声望,许盈也只会觉得安心...最近的他因为洛阳方面的变局,十分不安。想不到能做些什么的他只能尽量补强自己,也算是以不变应万变了。

    而补强自己的方式也不过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提高自己的声望,这能增强影响力,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护身符。另一个则是物质上的准备,尽量收拢财货,特别是粮食——深冬做不了什么,但是开春之后的耕种已经在计划中了!

    更多的农田,更精细的耕种...在乱世之中,没有什么比粮食更加坚挺了。

    <p/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