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16章 王爷藏了拙

    唐总又不是头一回当老大,心里就算怯,表面上也是绝不会露怯的。

    例行的事务,都有常例,唐时锦处理起来爽快的很,问过之后,当场就决定,该给银子给银子,该给人给人。

    不懂的事情,她也不逞强,直接就说不懂,让相爷和内阁,或者六部商议之后再行裁断。

    因为有炎柏葳的诫子书在先,加上大家都知道唐时锦不通政务,所以在上折子的时候,通常就会自己先提出一个解决方式,例如新粮推广一直是平郡王去的,若是炎柏葳上朝,户部就得提请,问今年新粮是不是还要继续推广?

    但现在是她在,所以户部就直接问,今年是否还需要平郡王下去推广新粮?

    直接把能定的都给她定下,所以唐时锦这边也比较轻松,直接表示平郡王再辛苦一年,今年还是由他去推广。

    新粮已经先后推广过占城稻、玉米、花生、小麦、黍和菽等等,所以今年的良种,定为秋薯和红薯和棉花。

    平郡王躬身领了旨。

    同时唐时锦道:“余外,户部着手,在京城附近选一处农庄,做为试验田,再有新粮,蔬果等等,皆从此处试种。此事看似小事,却极为重要,全程都需要严格记录数据,方便推广,故,定要选严谨之人掌管,不得有失。选好之后报我,我有新品需要试种。”

    户部尚书陆可进躬身应了。

    戚曜灵看了几天,觉得还行,下了朝还悄悄跟唐时锦道:“我觉得挺好,比他做的好,利索的很。”

    唐时锦默默的指了指桌上的奏折。

    戚曜灵看了一眼,不在意的道:“等皇上醒了,让他批奏折,你去上早朝,不是很好。”

    唐时锦:“……”

    看的出是亲徒弟了。

    其实早朝什么的,真就是一个形式,可是奏折……说真的,好多她别说批了,连看都看不懂。

    请安的还好说,扔到一边就好,奏事情的……真的千头万绪,这还是分了级的,她一看就头都大了。

    倒是财政阁自己的事情,她游刃有余。

    例如银行,这个其实并不急,等年底国库券到期之后再做就行,不过是选个址,下个章程的事儿,提前两三个月做也不晚,甚至拖后两三个月都可以。

    橡胶如今还少,先尽着造船去用,然后匀出一部分给皇家做轮胎,待以后多了,再考虑其它的,例如鞋底。

    至于建盏……唐时锦跟章无极说了,不用运过来,就在当地,组织一个建盏大比。

    找几家报名,报名之后,两或者三个月的时间,拿烧出来的最好的来比,然后邀请一干同好者和文人去观摹,魁首来个称号什么的……过程中慢慢的一步步添火,转眼就能炒热,只要炒热了,还愁卖?

    一恍又是半个月。

    炎柏葳已经入定整整一个月了。

    而唐时锦也代帝上朝半个月了。

    大家也渐渐习惯了,诸般事务渐渐正常禀奏,今日早朝上,张居正提出了条编法。

    唐时锦心里,对张居正是有光环的。

    而且她虽然是一个历史小白,但是这“条编法”也是久闻大名,这就是后世常说的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就是把田赋、力役和其他的各种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去核算征收,这算是赋税徭役制度的重大变革,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是有积极意义的。

    能亲身参与重大历史事件,她还有点儿小激动,静静的听完了,才道:“我觉得可行,大家议一议吧。”

    有人担心她没听懂:“还请王爷慎重。”

    唐时锦道:“我又没说现在就实行?再说了,就算现在就实行,也没什么不妥吧?这不是水到渠成之事吗?当年我在江南的时候,江南就有平半法,以银为税,与此也算是异曲同工?合并征收银两,简化流程,增加收入,减轻百姓负担,也省了下头官员从中捣鬼渔利,这有什么不好的?你倒是说个理由出来!”

    众臣不由哑然。

    没想到人家还真是门儿清,是谁说人家不通政务的?

    那人只能道:“下官只是说,要从长计议,并未说此法不好。”

    “怎么从长?”唐时锦道:“一天能议完的事儿拖上一个月,磨磨洋工,显得你们天天有事儿干?”

    众臣:“……”

    唐时锦直接道:“此事既是由张大人提出,就由张大人牵头,与相爷内阁商议,户部亦参与,两天之内给我结果,都别磨矶。”

    大家能说什么,只能齐齐躬身道:“下官遵令。”

    这些人都是人精子中的人精子,一个个脑子都灵的很,真逼急了真的好用,反正两天之后,唐时锦就拿到了最后的条陈,跟她印象中基本符合。

    然后唐时锦又试着把清代的摊丁入亩提了提。

    可能大家对她的期望值太低了,所以她一说的头头是道,大家还有点儿小激动,尤其张居正,更是露出了刮目相看的神情,显然觉得她藏了拙,没想到他深思熟虑许久,居然还没有她想的细致完善。

    唐时锦心中暗爽,表面平淡的接受了。

    于是又议了两日。

    简单来说,之前征徭役的重点,是户丁,而现在,转向了田亩,相当于有地就有差徭,用学术的话来说,差徭放在了土地所有者的身上。

    这不止是方法的变化,还是赋役性质的变化,铲除了下头官员的摇钱树。

    摊丁入亩之后,再实行量地计丁,这样没地少地的百姓,就会少掉赋税的负担,少掉土地的束缚,一个家庭的新生人口也不会有多出来的人头税,大家相对自由,可以迁徙流动,这对于人口增长,行当的多样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等,全都有积极意义。

    但,关键的,却不会影响国家财政税收。

    五天之后,最终定稿,唐时锦细看了几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直接交下去施行。

    不止一人私下里哔哔,觉得如此大事这么做,实在太过草率了,应该多商议几日。

    可是叫他们说说有何处不妥,又有何处再需要商议,他们又说不出来。

    所以,单纯就嫌快?

    快就是草率了??

    这种人纯粹就是有毛病,反正不上她面前哔哔,她也懒的理他们。

    这种限定时间完成某项工作的工作作风,唐总一向用的很顺手,这才半个月,众臣就已经快适应了,长此以往,效率绝对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