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章 酆都古城(三)

    他正在低头沉思,忽然听见头顶倏的一声锐响,从上方空中掠过,正是逍遥山传声筒发出的声音。袁师道知道,逍遥山弟子很少踏足此地,这必定是萧玄直、张玄歧师兄弟遇难,发出的求救信号。他当下收敛心神,迎着那声音的来路,移形换影,追踪而去。

    那传声筒发出的求救之声,虽然已经从头顶上一掠而过,但是余音有如雨后彩虹一般,在空中袅袅不断,能停留不少的时间。

    袁师道循声前往,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便找到了声音的源头。只见山谷间的一片荒地之上,四处都是烈火灼烧的痕迹。萧玄直斜躺在一块山石上,衣衫完好无损,浑身上下却烧得焦黑,蜷曲的手掌里,紧握着一支打开的传声筒,瞧上去,正是袁师道此前送给他们师兄弟的那一支。张玄歧却不见了踪影。

    袁师道心里叹息一声,知道他们终究还是遭了同门的毒手,不用多想,自然是天龙山人暗地里一路追踪,等到自己与他们分道扬镳,这才现身动手,伏魔剑自然也落入到天龙山众人的手中。又想,萧玄直已死,张玄歧即便不死,也难得善终,不明白天龙山众人何以不将他一并击杀,而要将他掳走。

    袁师道一时感慨万千,既为萧玄直师兄弟的遭遇唏嘘,又为自己错失伏魔剑而惋惜不已。他呆立了半晌,这才在山谷中找了处向阳的高地,将萧玄直就地掩埋。萧玄直随身的包裹,他也拿到坟前焚化了。

    袁师道取出随身所带的名香,在坟前燃香一炷,拜了三拜,便转身施法,准备移形换影离去。谁知道,他身形一动,脚下好像被什么东西凭空绊了一下,饶是他已经不是寻常血肉之躯,也是一阵生疼,顿时头重脚轻,向前疾摔了出去。

    这一摔,力道大得异乎寻常,袁师道的身体如同流星坠地一般,向不远处的一片断崖石壁,迎面撞了上去,眼见眨眼间便要骨碎身裂,撞成一滩肉泥。

    袁师道遇变不惊,体内气息流转,瞬间几次吐纳,清浊转换之间,顿时变得身如薄纸一般,毫不受力,在半空中止住去势,几乎便是贴着那断崖石壁,轻轻地飘落下来。

    袁师道回看过去,只见绊倒自己的地方,凭空多出一个人,伏在地上一动不动,瞧背影正是张玄歧。他背上背负的,分明就是天龙山张仙师的伏魔剑。

    袁师道上前查看一番,知道方才是伏魔剑绊倒了自己,巨大的力道将张玄歧震晕在地。如果不是有伏魔剑护体,那一震之力,只怕早已将他那小小身躯震得粉碎。

    袁师道一边纳闷,何以张玄歧会凭空出现,绊了自己一跤,一边解下张玄歧身上的伏魔剑。他取剑在手,正要拔剑看个究竟,谁料剑身刚一出鞘,眼前陡然一黑,耳中嗡的一响,便什么都看不见听不到了。

    袁师道心思缜密,处变不乱,忙插剑还鞘,眼睛耳朵顿时又恢复了正常。他稍一寻思,知道自己适才失去视听的那一刻,身体必定已经隐形。张玄歧想必便是在紧急关头,将背负的伏魔剑拔剑出鞘,这才隐身逃过了同门那一劫,随后又凭空绊倒了自己。只是,这伏魔剑一旦出鞘,便将持剑之人变得又瞎又聋,即便能够令人隐形,又有多大的用处可言?

    袁师道将伏魔剑负在自己的背上,俯身扶起张玄歧,见他只是闭气晕了过去,当即在他的胸口推拿顺气。不一会,张玄歧悠悠醒转,见是袁师道,一边诉说适才被追杀的凶险情形,一边追问萧玄直的去向。袁师道言语支吾了一阵,最后才缓缓地告诉了他。张玄歧趴在萧玄直的坟前,大哭了一场。

    袁师道见张玄歧落单,知道若是由着他一人前去茅山,只怕是泥牛入海,凶多吉少,念及是故人之子,多少有些于心不忍。又想,天龙山张仙师的伏魔剑名满天下,不至于只有令人隐形这么一点用处,其中或许藏有什么秘密,也未可知,不妨留在身边,慢慢参详,再做定夺。当下他打定了主意,要带着张玄歧,一道前往酆都,至于后事如何安排,只好且走且看了。

    张玄歧初逢大难,终究年幼,少经世事,一时茫然无措。他自从逃离天龙山,与萧玄直亡命江湖以来,几番死里逃生。两人相依为命,他早将萧玄直视作当今世上唯一的亲人,将日日挂在嘴边的茅山,更是看作家乡一般,好像一到了茅山,诸般苦难便是到了头,从此能够过上安生日子了。

    萧玄直一死,张玄歧顿时便觉得,天地之间,只剩自己孤零零的,再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就是茅山,迢迢千里之遥,自己孤身一人,未必能够平安到达,便是侥幸活着到了茅山,人地两疏,无依无靠,又怎样才能在茅山安身立命,心中不免惶恐已极。

    袁师道对张玄歧的所思所感,一切洞然于心,当下好言安慰了他一番,便要带他一同上路。张玄歧心中不舍,四处寻找,最后在崖间乱草中,找到一个面盆大小,形状方正的石块,一步一挪地搬了过来,央求袁师道,在石头的几面,都刻上萧玄直的名字。

    袁师道一开始见他四处翻找,不明所以,有些不耐其烦,这时知道了他的想法,觉得他们师兄弟相依为命,情义难得,倒也颇为动容。于是,运劲于指尖,一笔一划,在石头上写上萧玄直的名字。只见他的指尖到处,石屑成粉末状,纷纷而落,笔锋苍劲有力,断面有如刀切一般光滑平整,竟像是石头上原本就生有这个名字似的。

    张玄歧见了,心中既感且佩,当下咬破右手食指,用指血将石头上萧玄直的名字涂抹得鲜红。他才涂了两三个名字,食指上的血便干了。他又咬破右手中指,继续涂写起来,直到将石头六面的名字都涂遍了,这才郑重地将石头安放在坟头上,又在坟前磕了几个头,默默祝祷一番,方才跟随袁师道,依依不舍地离去。

    袁师道见他将石块放在坟头上,心想偌大的一个石块,压在坟头之上,地下之人岂不是永世难以翻身,实在是于礼不合。但见张玄歧这么做,显然是出自一片痴心,倒也不好多说什么。

    袁师道此前与萧玄直攀谈,了解了一些张玄歧在天龙山的境遇,知道这孩子并非是那种名门纨绔子弟,这时见他如此重情,不由得对他多了一点看重之意。又想,逍遥山历来子弟单薄,张玄歧出身名门,又经历过世事的磨砺,或许是个可造之材,如果能够将他纳入门下,用心指点,日后有所大成,也是逍遥山的门下之幸。但是,他的这些念头,都只是一闪而过,当下来不及多想,便带着张玄歧一同上路,前往酆都。

    袁师道从酆都折转回来的时候,一路上移形换影,极为迅捷,这时带着张玄歧步行前往,虽然他脚步快捷,仍然觉得道路漫长。二人忽忽走了将近两个时辰,酆都城依然遥不可见。袁师道见张玄歧面露倦容,知道他的身体吃不消,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阵,这时,转过一个山坳,只见大江的一条支流横在眼前,当头拦住了二人的去路。

    袁师道来时一闪而过,并没有特别留意到这条河流,这时带着张玄歧,方才发觉,这条河流虽然宽不过百米,此刻竟然成了一道难题——张玄歧的功力太浅,无法带着他,施展移形换影一类的法术过河,若是沿着河岸寻路过河,不知道要花费多少的工夫,只怕耽误了正月十五的大事。

    袁师道想了想,来到河边近水处,抽出头上的玉簪,口中念念有词,拿着玉簪在水面上一划,只见水面应手分开,凭空分出一道长约丈许、深约半米的沟来。但是,他再运功施法,这条沟却不再变大,终究无法将河中的水面分开,好让他二人从河底过河。

    袁师道的脸上,不由得有些讪讪的表情,轻咳了一声,说道:“我年少的时候,学过这门金钗分水的法术,当时觉得太过儿戏,派不上用场,便没有多下功夫,谁能想到竟然有今日……”

    袁师道站起身来,一时踌躇无策。他四处观望一番,偏偏目力所及之处,山是濯濯童山,连低矮的灌木都见不到一丛,更没有成材的大树。他正在犯难之时,突然看到河岸边有不少形状各异的鹅卵石,顿时心中一亮。

    袁师道俯身拾起一块片状的鹅卵石,递给张玄歧,问道:“你会不会打水漂?”

    张玄歧不知道,他此刻忽然说起打水漂,是什么用意,天龙山依山傍水,这些小孩家的游戏,自然人人都会,便点头嗯了一声。袁师道说道:“你打一个与我瞧瞧。”

    张玄歧拿着那块鹅卵石,冲着水面平掷了出去,只见那石块在水面上连漂了六七下,还没到河中央,就沉入了水中。

    袁师道见那石块漂出去有二三十米,他小小年纪,能掷出这么远,臂力尚可,当即点头赞许。他又找了一块巴掌大小的鹅卵石,说道:“咱们便从这鹅卵石上过河。你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

    张玄歧想都没想,当即照他说的做了,正在纳闷,袁师道说从鹅卵石上过河,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见袁师道右手一挥,那块鹅卵石迅疾地落在水面上,打出一个接一个的水漂,向河对面漂了过去。

    张玄歧眼盯着那飞出去的鹅卵石,只觉腰间一紧,身上陡然一轻,发觉自己被袁师道单手拦腰抱住,顿时如同腾云驾雾一般。

    只见袁师道单手抱着张玄歧,后发先至,身形赶上那飞出去的鹅卵石,右脚脚尖在那鹅卵石上轻轻一点,便又向前腾空飞起。他与那块鹅卵石几乎同步飞行,等到他落下时,恰好那鹅卵石也漂到了脚下方的水面上,袁师道又在石上轻轻一点。眼见袁师道跟鹅卵石同步几个起落,那鹅卵石漂到了对面岸边不远处,没入水中,他已然带着张玄歧过了河,落在河岸边的空地上。

    张玄歧目眩神驰,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他此前见过袁师道出手,囿于见识,对袁师道的修为手段,还不觉得十分惊讶,此刻亲身体验,不由得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袁师道这时放下张玄歧,悠悠地吐出一口长气。他带着张玄歧打水漂过河,参照了移形换影的身法,又灵活运用了一些神行法门,看似轻而易举,其实颇费工夫。其间,他只要一个拿捏不到位,便会和张玄歧双双坠入河中,情形其实颇为惊险。因此,此刻看到张玄歧满脸景仰佩服的神情,他的脸上却是毫无得色。

    (本书已完稿,全书23万字)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