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之间,天色已经起了变化。
李二:“小裴,去对面要一桌菜过来。”
“是,李老爷。”
方阳:“哎,要菜的话一定要那道沙鱼烩,特别香。”
沙鱼烩,就是鲨鱼烩。
实际上就是油发鱼翅。
能在老牌酒楼中做的这么强势,也是有自己的招牌的。
杜康酒和沙鱼烩就是他们的招牌。
酒菜很快就带了过来,李二:“小裴,你带着护卫就在前院用餐,记得不要弄脏小方店主的字画。”
裴行俭:“是!”
程大力打来几碗酒,几人就围着八仙桌坐下了。
李二:“习惯了八仙桌,回去坐案牍,反而不舒服了。”
方阳:“那是当然。”
程五:“小方老板,没想到你除了精通诗书,统筹时政之外,对军事也有涉猎。”
“这府兵制,募兵制,倒是一语道破数百年的变化。”
“若是这一条传到皇上耳中,必然为我大唐延续气运百年!”
方阳:“小道尔。”
李二:“小方,你对军事如此了解,对兵法应该也有涉猎吧?”
方阳点头:“那当然。”
李二:“哦?修的是哪一家兵法?”
兵法自古就有几个出名的派系。
传说中延伸于鬼谷,以孙膑兵法为代表的诡道兵法。
兵者诡道也。
还有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奇正之法。
以曹刿论战为代表的气势论。
以帝王论述,孟子、商鞅、刘向为代表的王霸帝道为基础的统筹战法。
这些当然都是著名的兵法甚至隐隐有上升到战略地位的理论。
方阳思索了一下,微笑:“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李二听后,不免有些失望。
三十六计,现在是没成书的。
在南北朝时期,三十六计已经在将军之中广泛传播,各种计策在有统一学说的各种兵法大家眼中,就是小道。
不外乎阴谋诡计而已。
没有统一的体系,兵法自然不强。
所以李二才会失望。
李二哪儿知道,方阳说的不是南北朝的三十六计,而是日后大明时期形成了体系的三十六计兵法。
方阳:“有功夫的话,我可以把懂的三十六计,统一成兵书。”
“哦?”李二挑眉。
懂三十六计,和能把三十六计写成兵书,那就是不以里记的差距了。
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
“完完整整涵盖绝大多数情况的兵法?”
方阳:“古今中外,无外乎就是这三十六计了。”
“嘶~”程五:“这口气就有点大了……”
方阳乐呵:“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曹刿论战,商鞅霸道论什么的,我都学过,比起三十六计,还差一点。”
李二和程五对视。
这些东西,属于知识,而且是战略知识,可不是后世网络上随意就能看到那种。
在这个时代,只有精英级别的各派系世家子才能学到这些东西。
方阳全学过?开什么玩笑?
李二堂堂皇帝,也没看过全套孙子兵法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方阳听到李二这一句孙子兵法火攻篇的名句,乐呵:“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学古文学的方阳,要是连孙子兵法都不知道,那还学个屁。
程五不动神色:“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
这一句乃是孙膑兵法中《见威王》一篇中的句子。
方阳:“事备而后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可对?”
从民国其,华夏古文学国学大家们,都以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同一本兵书。
直到七十年代,孙膑兵法从古墓中被寻到世上唯一孤本。
大家才知道,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并不一样,而且大不同。
在古代代表着两个不同流派的兵家学问。
方阳当然也看过孙膑兵法。
方阳:“别来考我这些基础知识了。”
“四书五经,看过五遍,背得。各种兵法,皆明其义,倒背如流。”
“就说《史记》《汉书》《三国志》看过三遍,《后汉书》《梁书》《周书》看过两遍,《南北齐书》《魏书》《晋书》也勉强看过一遍。”
此话一出,李二震惊。
这是什么概念?
别人都是学富五车,你丫学富五千车啊!
就是这些史书,在修史的各个大世家,都是不传之秘。
除非每隔一段时间重新统筹,否则任何人禁止抄阅。
这些书,大多是古本竹简,而不是纸质书本,怕的就是有人不小心抄错导致这些世家家学传错。
这些书合起来,能把禁卫练兵的校场铺满。
别说看过这些书。
就算是看过这些全部竹简外貌的人,世上都找不出十个以上。
而且,就算有这些书,全看一遍不得七八年?你方阳才多少岁?
李二深吸一口气:“你都是怎么看到这些书的?偷偷看的?”
程五:“没被各大世家大族打死?”
就是李二本人的书库里,也没有这些书的全套啊!
方阳拍了拍李二的肩膀:“没文化就要承认,不要妒忌有文化的人,咱就是全读过,你读过什么,可以考我。”
李二内心狂怒:尼玛你这是文化人吗,朕怀疑你是个盗墓贼,专门偷古墓藏书,有理有据!
就算你不是,你丫的老师肯定是个大盗墓贼……朕怎么没有这么厉害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