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时代,武士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其实是很高的,比如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征夷大将军”,严格说起来也是属于武士阶层。
明治维新名义上打碎了旧有的社会格局,实际上日本只是换了个领导者而已,征夷大将军消失,天皇重掌实权,武士阶层的地位依然很高,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个名义继续存在,就是新的军人阶层。
德川立言以及他的追随者,对于武士阶层的痛恨可谓是恨之入骨,如果不是因为广大中下级武士的叛变,天皇根本不可能推翻幕府统治,所以一旦德川立言重新掌权,那么德川立言第一个要复仇的群体就是之前的武士阶层。
考虑到德川立言重新掌权后肯定是要以安抚为主,所以利用战争完成复仇,就成了德川立言的第一选择,这样既不会给德川立言造成负面影响,又可以将责任归咎于琉球政府,有利于德川立言收拢民心,真可谓一举两得。
“那么,战后的善后工作就有劳田中先生了…”米勒根本不在乎田中吉怎么想,反正死的都是日本人,和米勒没有任何关系。
“请将军放心…”田中吉满脸喜色,恭恭敬敬的鞠躬告退。
走出指挥部的掩体,田中吉抬手把副官叫过来:“准备打扫战场,一切按计划行动。”
就在田中吉走出掩体的时候,第一旅团已经攻占明治政府军的阵地,大局已定。
和经过一个冬天训练的第一旅团相比,明治政府军的表现非常业余,第一旅团在武器上也占尽优势,明治政府军的兵线还没到达有效射击位置,第一旅团就已经摆好阵线,抢先射击。
在火力完备的轻重机枪面前,密集的步兵阵型,就等于是排队送死,战斗几乎刚刚开始就迅速结束,第一旅团感觉还没有热身完毕,明治政府军就已经全线崩溃。
接下来终于轮到田中吉的人出场,田中吉有一批全部由日本人组成的手下,原本负责第一旅团的后勤工作,这也是日军部队的传统,战兵和夫役相互独立,但在紧急关头,夫役也可以上阵冲锋。
打扫战场最主要的任务是收集俘虏,和第一旅团对阵的是明治政府军第二师团,全军上下11000余人,加上夫役,大概在19000人左右。
然后第二天,相关战报终于新鲜出炉,明治政府军第二师团战死8600余人,仅有3500余名俘虏,其他人全部溃散。
这份战报首先引起“军事观察团”的质疑。
“军事观察团”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之一,这个“军事观察团”主要是由各国军官组成,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本国侨民,沟通协调关系,同时也兼具刺探情报的责任。
琉球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其实严格说起来,是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虽然美国政府肯定不会支持这种说法,但至少在其他各国看来是这样。
拿到战报后,英军中校菲尔·史密斯冷笑连连:“这份战报…挺奇特的啊…”
确实是奇特,涉及到数万人的战争,死亡人数近9000很正常,但是负伤人数只有不到100也实在是太神奇了点,大概这种情况也就在日本才会出现。
“看上去的确很不正常,如果不是我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我会怀疑这份战报水分极大…”德军上校威廉·博克曼苦笑着摇头,虽然从比例上看不大合理,但是威廉·伯克曼很清楚,这份战报并没有造假。
“真是个可怕的民族,对自己的国人,他们居然下得了手…”法军中校比尔·马洛一脸鄙夷。
田中吉的手下确实是比较过分,战后,田中吉的手下负责打扫战场,再将所有俘虏关进战俘营之后,田中吉的手下并没有及时为受伤的俘虏提供医疗救助,甚至借口俘虏的身份鉴别工作尚未完成,阻止第一旅团的医护人员进入战俘营,这导致受伤的俘虏无法及时得到治疗,很多俘虏原本经过救治完全可以康复,但在等待了一天一夜之后,这些俘虏纷纷在哀嚎中死去,这是战报上受伤人数极少的主要原因。
“军事观察团”里的军官们并不理解田中吉的手下为什么会这样做,在他们看来,军人只要放下武器,就应该得到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至少应该得到基本的医疗救助,这才符合西方的这才符合西方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于“人道主义”,很多人会说这是假惺惺,是圣母,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人道主义”的难能可贵,在这方面,西方人做的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意大利人。
“不管怎么说,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美国朋友应该负很大责任。”菲尔·史密斯话里话外不离美国,不管美国政府承不承认,反正是千方百计要把这件事和美国政府联系起来。
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的确是很恶劣,美国的崛起,更是建立在英国的衰弱之上,所以可想而知,英国人对美国的观感。
而作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对于英国这个宗主国,美国人的感情更加复杂,在美国人眼里,英国就像是一个守旧腐朽的黑暗贵族,代表着保守的反动势力,而英国人看美国,就是一个由小偷、骗子、以及流浪汉组成的国家。
对于菲尔·史密斯的话,威廉·博克曼和比尔·马洛并没有回应,两个人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交流。
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也很神奇,普法战争刚刚结束,德国人赢得了战争,但并没有彻底征服法国,法国虽然打输了这一仗,但法国人并不认为法国就比德国弱小,所以虽然威廉·博克曼和比尔·马洛同处于军事观察团,但两人之间没有交流,更没有互动。
“我想接下来这几天,华盛顿的报纸一定很热闹,骏马集团又一次抢占了报纸头条,但这一次,等待他们的肯定不会是鲜花和荣誉。”菲尔·史密斯不管不顾,继续喋喋不休。
前段时间,因为巴拿马运河,李牧和骏马集团已经抢占过一次报纸头条,和哥伦比亚政府签订《附属协议》之后,几乎美国所有的报纸都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件事,他这当成是一次“美国式的胜利”,现在的美国,对这一类的消息最是热衷。
和菲尔·史密斯说的一样,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美国的报纸确实是集中报道了发生在东亚的这场战争。
侧重点有所不同的是,共和党倾向的报纸集中宣传骏马公司的新式武器在东亚战争中大发神威,而民主党倾向的报纸,把焦点对准了这场战争的深层次原因。
“…在这场战争中,某些人扮演了极为不光彩的角色,利用战争大发横财,一手操纵一个国家颠覆另一个国家,真希望某人在看到财务报表的时候能想到,那些漂亮的财务报表背后是有成千上万个生命作为注脚…”给李牧读报纸的人不是严顺,而是阿瑟。
4月份的总督岛,春暖花开温度宜人,李牧最近喜欢上了下午茶,阿瑟是李牧最忠实的客人。
“这个《回声报》,还真是阴魂不散啊…”李牧感兴趣的不是报纸内容,而是报纸本身。
大选结束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回声报》一度停刊,这让李牧大大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这才仅仅过了三个多月,《回声报》再度复刊,而且这一次的运营方式更加健康,和《时代周刊》一样,《回声报》不再使用免费赠送这种愚蠢方式,开始像一份正常的报纸一样经营。
虽然就目前来看,《回声报》的经营状态不是很好,内容也不够丰富,和《时代周刊》还不能相提并论,但考虑到民主党人的数量基础,这的确很让李牧头疼。
“有一份这样的报纸也不错,至少这可以让我们了解民主党的动态,并且让我们保持警惕…”阿瑟不会考虑《回声报》对《时代周刊》会不会造成影响,阿瑟只看最终结果。
“希望你四年后还会这么想。”李牧不咸不淡的顶回去,看样子阿瑟对舆论威力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阿瑟已经决定和詹姆斯·布莱恩搭档,共同竞选下一届美国总统,所以根本用不了四年,等下一届总统大选开始宣传时,阿瑟就会对《回声报》咬牙切齿。
“只要有你在,我就不担心…”阿瑟笑嘻嘻的看着李牧,这个表情确实是有点儿贱。
李牧的能力,在海斯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展示得淋漓尽致,所以阿瑟现在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和詹姆斯·布莱恩商量他们的竞选口号,而是和李牧搞好关系。
也不需要更进一步了,只要能保持现状就行。
“你行…”李牧有牙切齿了半天,最终只能无奈承认,阿瑟确实有不担心的理由。
“倒是这个…”阿瑟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向李牧示意,表情里好奇居多:“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难道只是为了卖军火?这好像不符合你的性格。”
表面上,骏马集团支持德川立言,为的就是卖军火。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话一点儿也不假,白起现在在日本训练了15万军队,欠骏马武器公司的钱已经在千万美元以上,这个数字既包括军队的装备费用,同时也包括训练费用,以及白起他们那数百名雇佣军的雇佣费用。
李牧宰起人来从来不手软,卖给德川立言的武器价格,比正常价格要高出很多,一只普通的春田式连发步枪,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的售价是55美元,而卖给德川立言,每只的售价在85美元左右,而且还不附赠子弹。
现在的德川立言,确实是没钱支付这笔费用,不过德川立言和白起有协议,等战争结束后,德川立言会将日本海关交给骏马集团管理,就像英国人在清国现在做的一样,用海关收益来抵偿这笔费用。
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些欠债都是有利息的,所以李牧才会如此上心。
“要不然你以为呢?”李牧懒洋洋的倒茶,懒洋洋的回答,动作就像是一只树獭。
“别忘了日本可有着3000万人口,而我们接下来要修筑巴拿马运河,不过我们从日本雇用工人,怎么会用上肯定不会太高吧…”俺是看李牧不上套,自己为李牧寻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
关于日本的工人价格,李牧现在还真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绝对没有美国人贵,也不会比哥伦比亚人贵多少。
身为一名合格的政客,阿瑟现在看重的,只有“利益”两个字,除此之外都是幻觉。
“这个思路不错,可以利用一下,实际上我交代过白起,要尽可能保护俘虏,这可都是我们的财产。”李牧当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修筑巴拿马运河,所面临的困难多多,复杂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恶劣的气候条件又是一个,同时还有难以防治的各种疾病,李木可不想让骏马建筑公司的华人去拼命,所以说日本雇佣工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相对于还需要花钱的日本工人来说,战俘则更加廉价,以骏马集团和德川立言现在的关系,只需要花费少量代价,骏马集团就能从日本得到大量战俘,这才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可惜你的人没有理解你的思路,并没有保护好你的财产,这个死亡比例,有点高啊…”阿瑟曾经也是军人,对于战争当然也不陌生,但在阿瑟的军人生涯中,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离谱的战报。
“这只是开始,随他们怎么折腾吧,反正日本人多着呢。”李牧并不认为死的人太多,现在才多少?还不到一万人,连30万的零头都不到。
想起曾经的南京大屠杀,李牧心中就会涌起滔天恨意,所以李牧才不会反对田中吉杀俘,只恨杀的不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