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7章 玄甲军

    双方相距四百多米的距离,转眼之间双方先锋即将碰撞。

    王海宾看着吐蕃骑兵飞速扑来,他却骤然调转方向,八百骑兵做出一个大迂回,绕开吐蕃骑兵的先锋,冲向后面的吐蕃主力队伍。

    王海宾的目标很明确,他敌不过吐蕃先锋骑兵阵,他要做的是冲击敌军阵型,尽最大限度搅乱敌军,让被俘虏的唐人可以逃脱。

    当然这么做会使王海宾和他的八百骑兵深陷吐蕃军队的包围圈,等待他们的极有可能是被围而歼之的命运。

    吐蕃大军看着这小股唐人骑兵做出大迂回,朝他们的主力队伍冲来,吐蕃大军迅速反应,步兵手持长矛顶上前去,准备抵挡唐军的冲击。

    就在王海宾的八百玉门关守军陷入吐蕃军队的包围圈时,吐蕃军队又看见东边遥远的漫漫黄沙中出现另一批骑兵的身影。

    只见这批骑兵清一色身披玄甲,前进迅疾,飞速地朝吐蕃军队冲来。

    又是一支唐军骑兵。

    而且,这是玄甲军?

    吐蕃人有些意外,没想到唐军还有援兵,按照吐蕃人所知,唐军安西军主力被歼灭大半,剩下的五千人撤到碎叶去,无力反击。

    玉门关内敦煌、酒泉等地的守军都是常规的唐军驻军,不是安西军这样凶悍善战的边军,常规的驻军是无法出关和吐蕃人作战的。

    所以玉门关内是没有唐军能够前来增援的,除非是大唐皇帝调动中央禁军精锐,但有能力出关作战的中央禁军数量也非常有限,如果大唐皇帝调动中央禁军精锐出关,那就是震动朝野的大事。

    所以在目前吐蕃人所知的信息,玉门关是不会有援军的。

    吐蕃人在苦寒中成长,狼性十足,可以说全民皆兵,吐蕃军人在军事上的天赋超过一般的唐军。

    眼下吐蕃大军迅速警惕,吐蕃将官呼喝着,原本准备包抄王海宾的骑兵转而迎向玄甲军。

    吐蕃人的骑兵迅速组织集结,飞快地集合成五千之众,以楔形阵迎击来袭的唐人玄甲军。

    一马当先飞奔在唐人玄甲军前方的正是薛绍。

    只见他和后面的两千将士一样,外层甲衣是黑色的玄甲。

    玄甲军是大唐军队一个光荣的传统,创自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还是秦王的时候创建了玄甲军,这支军队为秦王横扫天下,其标志就是穿着黑色甲衣,代表着唐军最精锐的战斗力。

    这支军队是唐军的灵魂,是唐人尚武精神的象征。

    但是随着太宗皇帝逝去,玄甲军也走进历史尘埃,因为没有人胆敢自称自己继承了玄甲军的领导权。

    就像太宗皇帝曾经当过尚书令,所以太宗皇帝逝去之后终大唐一朝就再没人敢当尚书令一样。

    玄甲军只有太宗皇帝能率领,太宗皇帝走了,玄甲军也就不复存在了。

    当然还有一个客观原因,玄甲的制造成本比一般的盔甲高,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这也是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薛绍让自己这支精锐军队也覆盖玄甲,当然有一个心思是表示继承太宗皇帝时代的大唐天兵天威,但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他这支精锐军队的战术是围绕白磷手榴弹展开的,将士身披玄甲,更有助于白磷手榴弹的发挥,因为白磷燃烧起来爆发白光,将士穿玄甲在战斗中容易辨别。

    从敦煌出发到玉门关有一百里的距离,而且路途多是荒漠和沙地,薛绍率领军队一路急行,用两个小时才赶到玉门关。

    一路上薛绍和玄甲军众将士看到烽烟四起的乡镇,大量的村镇被吐蕃人劫掠毁坏。

    薛绍是第一次看到大唐境内被劫掠的状况。

    此前无论是北征突厥,还是开拓岭南,乃至开拓海外,他从没见过大唐境内被异族侵扰,更没见过村庄被焚毁,人民被劫掠的惨况。

    薛绍赶到玉门关时,吐蕃军队正驱赶大批大唐人民离开玉门关。

    薛绍马不停蹄地领兵追击。

    决不能让吐蕃人劫走这数千大唐人民。

    跟随薛绍的两千玄甲军将士目眦欲裂,他们的全部来自岭南,没有见识过大唐军民在西域与异族拉锯血战的艰辛,在他们的认识中,从来只有大唐攻伐他人,大唐哪里被异族掳掠过?

    尤其是驸马爷领导岭南的这几年,大唐天威远布四海,哪里有异族胆敢冒犯大唐?

    所以这两千将士都蒙受奇耻大辱般万般奋勇地攻向敌军。

    薛绍同时发现有一小股骑兵冲进了敌军的包围圈内,看来这支骑兵是从玉门关杀出的唐军骑兵,这区区几百人冲进吐蕃人好几千人的包围圈,这可谓是悍不畏死了。

    这也是个好时机,本来薛绍没有指望获得玉门关守军的帮助,因为照吐蕃人这般猖獗的状态,玉门关的守备势必已经不堪重负,那里的守军只要保住玉门关就不错了。

    但眼下玉门关的守军做出如此不顾一切地反击,这是个机会,有玉门关守军这小股军队插入敌军腹地,或许这一战能够取得更大的战果,不只是击退敌军而已。

    或许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歼灭战。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