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翼和李多祚率领两万唐军来到距离日0本武士集团军二百五十步、大约四百米的位置,两军汇聚集结,迅速结成战阵。
战阵结成,唐军安静下来,不动如山。
只见唐军两万将士在王方翼和李多祚的指挥下行动齐整划一,如臂使指。
两军对峙。
王方翼在中军,李多祚在前锋,他们沉默地看着敌方,没有主动出击的意思。
相比起唐军,日0本的武士集团军的阵型要混乱得多,毕竟这些武士并不统属一个系统,没有统一集结作战的传统,也没有大兵团统一作战的战术。
这是日0本所谓武士军与唐军最大的区别。
华夏军队从战国春秋时已经惯于大兵团作战,到秦汉时,集团军大穿插大迂回打包抄夹击歼灭战已经是惯常操作,眼下盛唐时代的唐军素质更是达到世界冷兵器时代军队的巅峰。
所以对比唐军,日0本这支军队像是一群乌合之众。
藤原野和源氏、平氏的头领看着唐军,唐军依然不动如山,沉默如铁,对敌人透出沉重的威压。
武士集团军开始骚动,他们面对唐军的威压,开始有不安的动作。
两军对峙看似简单,但是这是决定胜负的重要环节,两军对决比拼的重点是整体协同作战的素质,单兵的勇猛,或者某支战队的勇猛是没有太大作用的。
众日0本武士开始不安分,他们的武士道本能被激发起来,不少人开始怒吼着要杀向唐军。
毕竟日军的数量是唐军的两倍多,按照粗浅的形势来看,日0本人压上来,当然能对唐军形成优势。
王方翼和李多祚依然原地不动,带领两万唐军安静地看着对面。
藤原野和源氏、平氏感到相当不祥的预感,但是他们看着眼下的局面,似乎别无选择,只能主动出击。
他们这边的人数占优势,唐军背靠海边,无路可退,这形势无论如何看,他们都得发起冲锋。
而且打仗最讲求士气,眼下他们的士气正盛,众武士都怒吼着要出战,如果还不出战,就等同于怯战,等士气衰落下去,就再难挽回了。
藤原野和众头领简单对对意思,藤原野拔出武士刀,怒吼:前军冲锋!
顿时两万日0本武士发出震天的怒吼,如潮水一般涌向唐军。
这些人是日军的先锋军,组成先锋军的正是隶属藤原、源氏、平氏这几大主要家族的武士。
眼看日军发起冲锋,唐军依然纹丝不动。
李多祚站在阵前,他冷眼看着日0本人逼近。
日0本武士绝大多数是步兵,只有十分之一的骑兵点缀在冲锋的步兵之中,并没有形成骑兵阵。
李多祚看着距离,眼看日军逼近到二百步,他抬手举起令旗一挥,喝道:弓阵!
他身后三千名弓箭手齐齐踏上阵前,挽弓搭箭。
李多祚看着日军进入一百八十步的距离,他手一挥:射!
三千名弓箭手齐射。
一波长箭划出凌厉的弧线,飞向冲锋的日军。
顿时数百个日军中箭扑倒。
五秒钟之内,唐军弓箭手完成第二次挽弓。
李多祚再次一挥令旗,喝道:射!
又是一波利箭飞向敌军,落在密集的日0本人的阵型中,又是数百人扑倒。
唐军发出四轮齐射之后,日军逼近到唐军一百步的距离。
李多祚一挥令旗,喝道:弩阵!
三千名弓箭手齐齐后撤,后面的六千名手持弓弩的兵士齐齐踏上前来,与弓箭手换阵。
弓箭手撤到后阵之后,转为自由射击。
六千名弓弩手则端着弓弩发出齐射,弓弩射击的弧线比弓箭更平,也更精准。
随着六千弓弩齐射,日军一下子被射倒一千多人。
六千弓弩手迅速装箭上弦,分作两拨各三千人,轮换射击。
顿时弩箭一波接着一波袭向冲锋的日军。
冲击的两万名日0本武士逼近到唐军先锋三十步的距离,已经伤亡三分之一。
但是这些日0本武士最大的特点就是士气高昂,他们冒着箭雨,依然悍不畏死地冲锋。
李多祚看着日军逼近,他脸色冷凛,挥起令旗,喝道:更换陌刀阵。
六千名弓弩手立即放下手上的弓弩和箭袋,拉起腰间的披膊罩上肩头,然后拿出背在背后的陌刀,挺在胸前。
此时日军的先锋已经逼近到二十步以内的距离。
李多祚令旗一指,喝道:陌刀阵冲锋!
六千名从弓弩手改换而来的陌刀手齐齐挺起陌刀,如墙推进,迎向敌军。
此时除了三千名弓箭手,六千名陌刀手,唐军后阵还有六千名重步兵和五千名骑兵,重步兵和骑兵依然沉默如山,纹丝不动。
日0本武士的先锋冲来,他们的阵容原本就不甚齐整,被弓箭弩箭多轮袭射,更是显得参差不齐。
唐军六千陌刀手亮着明晃晃的长刀,长刀如同一面刃墙一般。
日0本武士冲向这堵墙,只见唐军的陌刀劈刺,日军先锋倒下一大片。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