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张岳虽发重臣脾气,但底下官员说话还是要允许的。

    特别是胡宗宪精明干练,对国朝赋税收入支出相当清楚。

    胡宗宪说的这些,张岳也是十分明白。

    朝廷赋税内府开销十来万两银,剩下的就是皇室开销和宗室俸禄开销,一年四五百万两是要的。

    此外军费五百万,官员俸禄不到三百万。

    除去这三大项开销外,大明一年财政支出还有六万两是用来赈济水旱灾民。

    这一年银当然不够,嘉靖年间正是小冰期开始时期,水旱灾害没有万历到崇祯年间那么频繁和严重,但也很少有风调雨顺的时候。

    一年几万两赈济灾民当然严重不足,加上水利投入为零,地方上会收一些杂税来做一些维持道路桥梁的事,更多的事便是做不下来了。

    从中枢朝政支出来看,大方针只有两条,一条是保军费,嘉靖皇帝对有国还有家还是有认识的,不把军队保着,守住疆域,老朱家天下不保,他还能在深宫安心修道?

    第二条就是短了谁的,也不能短了老朱家的。

    皇室内府加宗室俸禄折银四百多万两,远超官员俸禄不说,拿到的不是真金白银就是实打实的粮食,布匹,丝绸,茶叶,绢,盐引之类。

    都是硬通货。

    官员就是拿胡椒抵俸禄,民间卖价一两一斤,朝廷按永乐年间的物价算是四两银一斤,官员几个月的俸禄按粮食是几百石,折银也有百来两,结果换成几十斤胡椒,拿到市场变卖还不一定有人收,有人买。

    京师文官过万人,短时间内从内库发出十几万斤胡椒,市场瞬间饱和,而且收储时间久的胡椒质量较差,折银收买实在不合算。

    也就是那些实权官吏和当道大佬,他们的胡椒当然是不愁卖。

    当然,这一类的官员原本也不指着俸禄过日子,但越无所谓的官员,他们的胡椒反而越好卖。

    胡椒抵银从成化年间成规模,到嘉靖年间蔚然成风,万历初年也还经常如此行事。

    万历初年,就有清官拿了几斤胡椒的俸禄,愤而上吊自杀的事情发生。

    “老夫明白了。”张岳长叹一声,向着胡宗宪点了点头,转头对屠大山道:“湖广地方,向例是征到几成?”

    “回老大人的话,向例是征到七成。”

    “今年就征八成吧。”张岳叹道:“这样能多征三十万石出来,再加上湖广存粮,广西贵州四川再搜刮一些,好歹先够一年之数再说!”

    湖广官员在到常德之间,打的就是这个主张。

    叫他们猛然间拿出百万石粮,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

    搜刮地方库存也要留一些,不能把粮仓都腾空了。

    地方粮库不光是官府准备的赈济粮,其中也有士绅大户的功劳。这是稳定地方的基石,遇到天灾出现大股流民,没有粮食赈济很容易就形成农民起义的格局,地方上会遭遇浩劫。

    加征一成,百姓负担当然是重了,但好歹也是比拿出现粮来要轻省一些。

    就算如此,湖广官员的脸色也是极为难看了。

    ……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王文海在常德府衙打通关节,花银子买通了一个师爷通消息,傍晚散衙之后,官方通报还没有到,小道消息就已经进了王府。

    因为要留在王府效力,王文海这半个月已经换了个人一般,诸事颇是上心,办事勤谨,每天都往朱载墐身边跑好几回,巴结之意,溢于言表。

    现在朱载墐身边出了个总务司,进玉熹殿之前要过仪卫司这一关,然后总务科这边登记入册,很多王府官吏身上有着品阶,却被不入流的总务司的人管束着,初时很多人不服,但玉熹殿广场上的血腥味多日不散,连王文海这个长史司左长司都服了气,还有谁敢跳出来叽歪什么?

    规则一定,事情便是好办,王文海进殿之时,急趋向东暖阁,宗沐云等人也是跟随而入。

    天色昏黄,虽然还没有到宫门上锁之时,殿内已经点了好多根明晃晃的明烛。

    朱载墐坐在案前正在看邸抄,这也是他每日的功课。

    王文海大呼小叫的进来,朱载墐也知他用意,当下晒然一笑,命人端来凳子,给左长史赐座。

    玉熹殿这里规矩越来越严,王文海斜着坐下,将打听来的消息一五一十的说了。

    朱载墐听完后,却是问道:“张督宪说的加一成,是什么意思?”

    王文海心道你不问自己的事,却问这些不相关的,身为亲王每天关心军政大事,真是不务正业到极点了。

    这话却不敢说出口。

    王文海好歹也是正牌进士,当下便是应声答道:“本朝赋税定额是国初时用黄甲黄册定下的,湖广地方,一年赋税额是三百万石。加收一成,是地方上每年都无法完赋,朝廷隔多少年会派御史催缴一次,催缴之后,照例由圣旨免除欠赋。现在湖广又积欠了不少,地方官只要能收到七成钱粮,考评便是合格了。加征一成,是说按定例赋税,收到八成赋税,这样等于多收了三十万石进库,可以缓解大军军需不足的窘况。”

    朱载墐沉吟道:“本朝国用,真的如此艰难吗?”

    王文海笑道:“短了谁也不会短了殿下的……”

    见朱载墐神色严肃,王文海便又正色道:“国初立制时,卫所将士戍边,不仅不要粮饷,还能上交子粒粮,所以太祖说养兵百万不费吾一文钱粮。今日官俸,募兵,宗室,三样开销过千万两,这是太祖皇帝想象不到之事。因此,本朝赋税额度在国初之时,显是定的低了。农税只三十税一,官田税最重也不过十分之一,商税国初几乎全放弃不征,酒税为宋人六十分之一,茶税和盐税是宋人三十分之一,后来才有契约,门摊税,茶锐,钞关税等杂项费,不过数额极少,是远远不能和田赋正税相比。”

    “现在以粮折银的地方多么?”

    “倒是极多,朝廷要那么多粮食和杂物做甚,除了一年四百万石的漕运粮不动,主要是来自江南湖广等地,其余征粮,多半折银了。”

    朱载墐摇头一笑,心道原来如此。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吹的神乎其神,但根子上没有动祖制一星半点。

    无非就是简化了征粮手续,把粮食折银程序化和推广开来,以此来减轻了征收过程的繁琐复杂,从而减轻了一些农民负担。

    但在根本上没有解决大明开国就只征农税,放弃工商税,只有一条腿走路的弊病!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