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九章 罪己诏

    皇庄外,以韩曠为首的文臣匍匐在地。

    这次除了东林,竟然还有部分阉党跟着一起行动。

    朱由检将屠刀架在文官脖子上,让他们感到害怕。

    开国二百年,只听说因为廷杖、诬陷而死的文官,什么时候皇帝可以无所顾忌到这个地步。

    一次屠杀十几位朝廷官员,闻所未闻,让他们兔死狐悲,说不定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

    他们这次的目的是逼迫朱由检下罪己诏,为死去的官员沉冤昭雪。

    为此,韩曠已经三次上书请辞,全被皇帝拒绝。

    开什么玩笑,刚祸害了大明就想跑,天下哪有这般便宜的事情。

    王承恩独自留守京师,面对文臣逼宫头疼不已。

    好在朱由检的密使及时赶到,待拿到一页页罪证,王承恩按照吩咐,将手里纸张甩在文臣们脸上,转身回了皇庄。

    场面要多尴尬有多尴尬,文臣的风骨全都不要见了,一个个拼着命的抢夺罪证,到手后直接塞进嘴里。

    城头上的红娘子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呸的一声,对文臣厌恶到了极点。

    三大护卫全都离京,新军全调取了天津卫,现在的皇庄除了刚刚招募来的两万新兵,安全都有红娘子率领的一千亲卫守护。

    小丫头揉了揉脑袋,伸长脖子望向远方,恼怒黄明还不回来。

    将这么重要的事情,让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来完成,真的好吗!

    文臣们一个个失落彷徨,有气无力的离开了皇庄。

    任凭他们脸在厚,面对一条条罪证,也做不到心无杂念。

    朱由检这次只是警告,没有彻底和文官集团撕破脸。

    不是他不想,而是吸取了前面的教训,皇帝只要活得久,哪怕什么都不做,依旧能培养一大批心腹。

    就像嘉靖帝活了六十岁,看似不上朝,却牢牢掌控着大明朝堂,为张居正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官员都喜欢小皇帝。

    虽然穿越来仅仅两年,朱由检可以确信,就算自己现在撒手人寰,大明朝的灭亡也能向后推迟二十年。

    这些微妙的变化,除了他自己,朝廷上下没有人能发现。

    首先抚民政策就让西北的民变受到了控制。

    喜峰口一战吓破建奴的胆,短时间不可能像前世一样,几万铁骑进入明朝不结队,肆意烧杀抢掠,把关内当场他们的仓库。

    仅仅上面两条,就足以为大明续命十年。

    要知道建奴之所以会发展的如此的迅速,全是依靠掠夺大明的财富和人口为己用,不然凭借一群野蛮人,哪里能颠覆得了大明王朝。

    其实崇祯初年,辽东形势并不危急。

    大明都督李成梁挂了后,建奴人失去了友好的外部环境。

    天启末年,小冰河时期的到来,让建奴几乎快山穷水尽,族民大片大片地饿死。

    但明朝的局势变化太急,天启帝亡,崇祯继位。

    在东林党那些“爱国”文官督师的手上,建奴不但摆脱了饥饿和贫穷,而且不断做大做强。

    两任督师,每年花费几百万两银子的防御成了摆设。

    最严重的是,这些银子原本是要分配给九边的,现在全给了辽东,其他边镇的处境可想而知。

    一次次的京畿掠夺,失去的不仅是财富和人口,更激发了建奴席卷天下的雄心,这才是最害怕的。

    如今皇太极第一次叩关就扔下几千条人命,对于人丁稀少的女真来说已经极为惨痛。

    相信在没有百分之百把握前,建奴会一直龟缩在辽东,慢慢收服周边的蒙古部落,不敢在窥视中原。

    当然,掌握了这么多罪证,朱由检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

    首先调延绥边镇,赋闲在家的尤世威掌管南京卫。

    调浙江施邦曜担任应天巡抚。

    命守备太监褚宪章回京,调李朝钦即刻赴任。

    虽然褚宪章是自己身边的太监,可惜能力不够,一年时间也没能影响到南京官场。

    不得已,朱由检只有调阉党骨干李朝钦来替自己坐镇南京。

    升南京锦衣卫百户所为千户,亲卫百户宋升提拔为千户,执掌南京锦衣卫。

    苏武阳、云逸在这次调查纵火案中表现出众,同时升任副千户。

    一连串的变动,朝中大臣心虚,不敢发声,仅凭江南的士子的呼声又能泛起什么大浪。

    盐商、官员伏诛,朱由检最关心的是抄家所得。

    结果没人失望。

    四家盐商,抄没现银六百多万两,奇珍异宝更是无数。

    土地五千倾,全部收归皇庄,免费分发给无地农民耕种。

    大小官吏三十二人,抄没白银三百五十万两,珍藏无数,土地三千倾全部收归皇庄。

    朱由检现在只要银子,对各种字画古玩没有一点兴趣。

    命人在南京城开办了一场拍卖会,总计得银四百五十万两。

    通过这次抄家,让朱由检明白了江南之富,盐商之富。

    一千五百万白银,马上就要赶上全年的税收!

    银两由亲卫先一步押解回京,朱由检没有急着回去。

    手里有了钱,大明钱庄在南京开设分号,大明社论也把触角伸了过来。

    为了不触角官员的底线,朱由检出手小心翼翼,两处规模都很小,根本没有弄出多大动静。

    他也知道,想要短时间改变大明状况根本不可能,所以这次仅仅是试探。

    此一战,吓破了江南盐商胆,没人再敢紧盯着四海盐行不放,各地盐价开始逐步恢复正常。

    毕竟四大盐商覆灭,腾出的市场正好被四海盐行占据,对他们也没造成什么损失。

    与其抱团抗争,不如和气生财。

    顾大龙和董一帆瞬间成了盐商眼中的红人,每天宴席不断,他们也乐于沉醉在其中,为四海盐行下一步扩张提前铺路。

    终于在江南站稳了脚跟,朱由检放松心情,开始考虑下一步布局。

    两个名字同时浮现脑海。

    忙碌了快一个月,身心疲惫,是该好好犒劳犒劳自己,群芳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朱由检乘上马车,以世家弟子的身份出现在了秦淮河。